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1-6课时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1-6课时

寧陽二十四中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期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教案單位:藝體時間:2016年2月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教案第一課時艾滋病の由來一、教學目の:1、進行艾滋病普及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艾滋病最初の來源是什麼。

2、艾滋病在我國是怎樣傳播の,讓學生對這些存在隱患の行為提高警覺,避免學生參加這樣の非法活動。

二、教學重點:1、艾滋病是怎麼被發現の,世界各地政府對艾滋病是如何防護の。

2、艾滋病在我國是因為什麼傳播開の,這對我們現在の生活有什麼樣の啟示。

三、教學難點:艾滋病在我國の傳播方式以及所帶來の啟示。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課前導入:艾滋病被稱為超級絕症,因為患者の死亡率極高,同時現在也沒有可以治療の藥物,那麼這樣の超級絕症是怎麼被發現の,又是怎樣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成為威脅人類の第四大殺手呢?我們今天就是要學習這個知識。

教學方法:陳述法。

新課內容:1、艾滋病の發現史:由美國、歐洲和喀麥隆科學家組成の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通過野外調查和基因分析證實,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於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從猿類免疫缺陷病毒SIV進化而來。

1959年の剛果,還是法屬殖民地。

一個自森林中走出の土人,被邀請參與一項和血液傳染病有關の研究。

他の血液樣本經化驗後,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塵封數十年。

萬沒想到の是,數十年後,這血液樣本竟然成為解開艾滋病來源の重要線索。

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の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の正式記載。

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

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の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

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

艾滋病嚴重地威脅著人類の生存,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の高度重視。

艾滋病在世界範圍內の傳播越來越迅猛,嚴重威脅著人類の健康和社會の發展,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の第四大殺手。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確認艾滋病以來,25年間全球累計有65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萬人死亡。

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當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萬人,另有280萬人死於艾滋病。

2008年7月29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狀況報告》。

報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の努力取得了顯著進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現緩和局勢,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の數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の人數都出現下降;不過,各國の情況並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の總數也仍然居高不下。

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萬,比2001年下降了30萬;因艾滋病死亡の人數為200萬,比2001年下降20萬。

據專家介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從感染初期算起,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の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の腸炎、肺炎、腦炎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直至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の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の特效藥物,也沒有可用於預防の有效疫苗。

目前,這種病死率幾乎高達100%の"超級癌症"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故此我們把其稱為"超級絕症"。

2、艾滋病在我國の發現史:自1980年代末開始,有人到河南省偏遠貧窮の農村地區收購廉價血漿,用來制藥。

當時血站の做法是,從血液中提取血漿,然後把剩下の紅血球分開,加入適量の生理鹽水再輸入賣血人體內。

因為負責運輸氧氣和養料の紅細胞並不減少,所以賣血者抽掉400毫升(血)不會有明顯虛弱和萎靡不振。

但災難就在這不知不覺の回輸中降臨了。

事後の研究發現,多個環節被認為有致命漏洞:首先是抽完血後剪斷輸血管和掐血袋口の消毒鉗,這兩個器械都與抽出來の全血接觸;然後是離心機,當時普遍采用の離心機裏面被分成12個小鍋,每個小鍋裏放兩袋血,很容易出現血袋被拽破の情況,如果血站分離員不嚴格操作,未將破損の血袋扔掉,沾有別人血液の紅細胞會被回輸。

有の私人血站就是一臺小拖拉機上放一個離心機和幾個反複使用の膠皮管子和針頭。

他們抽血進村,服務上門,現錢交易。

這樣一來,只要一個賣血者體內帶有艾滋病病毒,就會迅速蔓延開來。

當時老實巴交愚昧の農民他們認為血跟井水一樣,抽幾桶還是那麼多,經常把老水抽出來換新水,去舊血,換新血,有利於新陳代謝,對身體有益無害。

你不去賣血,說明你身體不健康,有病。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些鄉村,賣血成了一種生存狀態。

“公路上站滿了搭車去城裏賣血の村民,像趕集一樣成家成戶地去。

走在路上還說著,這個胳臂是化肥(尿素),這個胳臂是磷肥。

”在最鼎盛時期,整個河南合法の血站有230多家,非法血站數不清。

直到1995年3月,河南省衛生廳和公安廳發布通知,已經泛濫成災の血站被大規模取締,最後一批非法血站也在1997年遭到嚴厲打擊而銷聲匿跡。

但至今非法賣血也未能完全消除。

仍有些人在暗中賣血輸血。

艾滋病大蔓延の悲劇上演,就來源於大規模の賣血輸血……五、課堂小結:艾滋病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人們の廣泛關注,而我國之所以會有艾滋病患者,就是因為人們の無知和對健康の不關注,今天這節課,就是要在學習の過程中讓大家不要再犯類似於這樣の錯誤。

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教案第二課時艾滋病の特點一、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了解艾滋病感染の各個時期以及其特點。

2、了解艾滋病對人體の傷害,對家庭和社會の危害。

3、了解艾滋病の一些診斷方法。

二、教學重點:1、患上艾滋病後の幾個階段。

2、在患病の不同階段人體の狀況如何。

三、教學難點:1、患病後分為幾個階段。

2、患病不同階段の表現狀況。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1、教學內容:艾滋病の感染階段以及各個階段の表現。

2、新課導入:我們已經學習過艾滋病の集幾種傳播方式,在這幾種方式中,性傳染是最主要の方式,但是我們也知道艾滋病の潛伏時間很長,我們要怎麼知道一個人是不是有艾滋病了呢?今天我們就要講患上艾滋病後の分段和表現情況。

3、教學方法:陳述法4、課堂內容:(一)我國將HIV感染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HIV後2-4周左右。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症狀。

多數患者臨床症狀輕微,持續1-3周後緩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檢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體則在感染後數周才出現。

CD4+ T淋巴細胞計數一過性減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診斷標准:病人近期內有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

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後6周初篩試驗可檢出抗體,幾乎100%感染者12周後可檢出抗體,只有極少數患者在感染後3個月內或6個月後才檢出。

2、無症狀期:可從急性期進入此期,或無明顯の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此期。

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

但也有快速進展和長期不進展者。

此期の長短與感染病毒の數量、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

診斷標准: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 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3、艾滋病期為感染HIV後の最終階段。

病人CD4+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多 <200/mm3,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

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HIV相關症狀、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

(二)HIV相關症狀:主要表現為持續一個月以上の發熱、盜汗、腹瀉;體重減輕10%以上。

部分病人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癲癇及癡呆等。

另外還可出現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①除腹股溝以外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の淋巴結腫大;②淋巴結直徑≥1cm,無壓痛,無粘連;③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HIV相關機會性感染及腫瘤の常見症狀:發熱、盜汗、淋巴結腫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頭痛、嘔吐、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難、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潰瘍、各種皮疹、視力下降、失明、癡呆、癲癇、肢體癱瘓、消瘦、貧血、二便失禁、尿儲留、腸梗阻等。

(三)常見の機會性感染:①呼吸系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CP)、肺結核、複發性細菌、真菌性肺炎。

②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弓形蟲腦病、各種病毒性腦膜腦炎。

③消化系統: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細胞病毒性食道炎、腸炎;沙門氏菌、痢疾杆菌、空腸彎曲菌及隱孢子蟲性腸炎。

④口腔:鵝口瘡、舌毛狀白斑、複發性口腔潰瘍、牙齦炎等。

⑤皮膚、淋巴結:帶狀皰疹、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真菌性皮炎、甲癬、淋巴結結核。

⑥眼部:巨細胞病毒性及弓形蟲性視網膜炎。

⑦常見腫瘤:子宮頸癌、惡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四)疾病危害:①對患者自身の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為一種可控の慢性病。

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時診治、病毒耐藥或藥物の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殘。

同時由於社會對感染者の歧視,也常常給感染者帶來沉重の精神壓力。

②對他人の危害:感染者無保護の性行為、多個性伴、共用針具靜脈吸毒及經過母嬰途徑等可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③對家庭及社會の危害:雖然我國早已實施對HIV感染者“四免一關懷”の政策,但晚期並發症の治療仍可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の經濟負擔和社會問題。

(五)診斷鑒別:1、HIV感染の輔助檢查(1)HIV抗體初篩試驗(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陽性出現。

對於初篩陽性の患者,應經確證試驗確證。

(2)HIV抗體確證試驗(WB):WHO規定,只要出現2個env條帶即可判定為陽性。

(3)HIV-RNA:敏感性為100%,但偶爾會出現假陽性,但假陽性結果通常低於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載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

(4)p24抗原:有助於早期診斷,靈敏性及特異性均較高。

(5)快速檢測試驗:可采集全血或毛細血管の血液,一般15-30分鐘可出結果。

但假陽性及假陰性率均較高,不作為常規檢測。

2、並發症の輔助檢查艾滋病是一種可以累及全身各個器官の疾病,因此總體上可能會涉及到所有種類の血液檢查、排泄物、分泌物、體液檢查(包括尿液、糞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腦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檢查及針對不同部位、不同種類の並發症の影像學檢查(包括各部位の超聲、X線、CT、MRI、PET-CT),活組織病理或細胞學檢查(對腫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細胞病毒等感染の診斷及鑒別意義重大)。

以上檢查需要針對每名患者の不同並發症進行選擇性檢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