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合教师课堂上讲的10个经典励志故事

适合教师课堂上讲的10个经典励志故事

适合教师课堂上讲的10个经典(励志)故事目录卡尔.威特父子俩的故事 (1)利息 (3)马克思的家教艺术 (3)没有负担 (4)美丽的帽子 (4)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4)欺骗 (5)请不要开错窗 (5)让学生敢说“我不懂” (5)人生第一课 (6)卡尔·威特父子俩的故事卡尔·威特(KarlWitte)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着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它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老卡尔﹒威特的数学教导方法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所有的学科中,在也没有比数学更难于使孩子感兴趣的了。

因为其他学科,比如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都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接触在游戏玩乐中就能学到许多东西,孩子的兴趣自然高涨。

唯有数学,他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只能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好动爱玩的孩子会觉得太枯燥。

我儿子刚开始也不喜欢数学。

尽管我早已通过游戏法很容易的教会了他数数和数字,并用做买卖游戏的很容易的教会了他钱的数法,然而,当我要教他乘法口诀时,却碰到了麻烦: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厌弃学习。

由此可见,即使是已到五岁的孩子,也是不喜欢死记硬背的。

后来我把口诀编成了歌词供他唱,他还是不喜欢。

这时我真是有些担心了。

当时儿子才5岁,已经能用三个国家的语言说话,还懂得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他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已达到了初中毕业生的水平。

可是他在数学方面却很弱,连乘法口诀都不会。

他是否在学业上有所偏向了呢?一个偏科生显然不符合我培养孩子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使孩子均衡发展,在成才的同时真正感到幸福。

片面发展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那段时间,我因儿子对数学不感兴趣而苦恼。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强制儿子死记硬背乘法口诀,因为我坚信强制是行不通的,这容易扭曲孩子的性格。

我的苦恼被一次与罗森布鲁姆教授的会面而解开了。

罗森布鲁姆教授是格拉彼茨牧师的朋友,是一位数学教授,他的数学教学技巧相当高明。

一次,我去看望格拉彼茨牧师,在他家里幸遇了罗森布鲁姆教授。

在听了我的担心后,罗森布鲁姆教授一语道破了问题所在:"尽管你儿子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但决不是片面发展,而是你的教法不对头。

因为你不能有趣味的教数学,所以他也就无兴趣去学它。

你自己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有趣的教这些知识,教授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你也有一套,你儿子也能学。

可是数学,由于你不喜欢它,因而就不能有兴趣的教,你儿子也就厌恶它。

"接着,这位杰出的学者十分热情的交给了我一套教数学的方法。

我用这些方法教儿子数学后效果非常好。

这位学者的建议首先是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把豆子和纽扣装入纸盒里,父子二人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是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他们的种子,或者再帮着女佣人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夹中各有几粒豌豆。

我们父子俩还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是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3和4,就把3和4加起来得7分。

如果出现2和4、3和3就得6分。

把这些分别记在纸上,玩3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决定胜负。

卡尔非常喜欢这类游戏。

当然儿子享受到这种游戏的乐趣以后,我仍然按照罗森布鲁姆教授的建议,每次玩游戏不超过一刻钟。

理由是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一次超过一刻钟就会感到疲劳。

在这游戏玩了两三周以后,我们又把骰子改为三个、四个、最后达到了六个。

接着,我们把豆和纽扣分成两个一组的两组或三组、三个一组的三组或四组,把他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并把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挂在墙上。

这样一来儿子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非常高兴。

更复杂的游戏可以以此类推继续做下去。

为了使儿子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我还经常同他做模仿在商店买卖的游戏。

所卖的物品有用长短计算的,还有用重量计算的,价格是按照实际的价格,钱也是真正的货币。

我和妻子常常到儿子开办的商店买各种物品。

用货币交付,儿子也按价格表进行运算,并找给我们零钱。

就这样,我按照罗森布鲁姆教授的方法,儿子不久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教学就像流水一样,从算术开始一直到顺利的学会了代数、几何。

到后来,儿子不仅仅是有兴趣了,他简直就爱上了数学。

利息在一次阶段测验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

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

求您了!”我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

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是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

”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

”结果,在下一次测验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马克思的家教艺术马克思非常重视通过游戏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尽管马克思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是挤出间隙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每当晚餐后,马克思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做纸剪的轮船,还和孩子们一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

有一次,小女儿爱琳娜正起劲地玩“航海游戏”。

父亲用手轻轻搅动盆水,水面顿时“波浪滚滚”,小爱琳娜立即惊慌起来,担心翻船。

“别慌,用力吃气,让小船顶着风浪,努力向前!”女儿在父亲的热情鼓励下,鼓起小嘴,奋力吹气,小船果真顶着“逆浪”摇摇晃晃地继续向前航行。

10岁的爱琳娜在家庭游戏的表格中填写道,她最喜欢的座右铭是:“努力向前!”马克思夫妇十分注意在幼年时发展儿童的智力。

他们不等孩子们学会阅读就亲自把自己喜爱的《唐·吉诃德》《一千零一夜》《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剧本等古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断,富有表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

这么做,不仅丰富了家庭生活,也培养了孩子从小对文学的强烈兴趣,还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没有负担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

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

”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

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

”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美丽的帽子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读一年级的时候,小小的身体里竟然长了肿瘤。

经过化疗,她的头发全部掉光了。

一个亮亮的脑袋对于一个7岁的女孩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她的心灵中弥漫着痛苦和悲伤。

苏珊即将返校时,她的班主任,一个年轻的女教师郑重地对全班宣布:“从下星期开始,我们要认识各种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学校上课,越新奇越好!”孩子们并不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

到了星期一,苏珊站在校门口却迟迟没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让她感到无比意外的是,她的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与同学们那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理查·派克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之一。

他第一次赛车回来时,兴奋地对母亲说:“有35辆车参赛,我跑了第二”“你输了,”他母亲毫不客气地回答。

“可是,”理查·派克瞪大了眼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赛车还这么多。

”“儿子,”母亲深情的说,“记住,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克称霸赛车界。

他的许多记录到今无人打破。

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他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是母亲在他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时,帮他发现了他还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第一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争得第一。

可是,试想一下理查·派克,如果他连第一都不敢想,他连自己都不自信,如果他得不到母亲深情的鼓舞,他能在20年的时间里称霸赛车世界吗?记住,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欺骗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姥姥代替了在外工作的父母去了学校。

小顺一下午都惶惶不安,想:老师一定会对姥姥讲自己的成绩如何如何的一塌糊涂。

终于等到姥姥回来,小顺低着头只等姥姥数落。

可是姥姥容光满面,看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他一脸的诧异。

想不到老师竟对姥姥说他表现得很出色。

后来,小顺上了大学,暑假里他第一个去拜访了小学老师。

谈起这件事时,只听这位老师忏悔地对他说:“那天,我说了你很多不好的话,可第二天,你的反应让我吃惊。

从那以后,你的成绩直线上升,我一直都在纳闷儿……这时,小顺才明白是姥姥善意的欺骗挽救了他。

请不要开错窗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让学生敢说“我不懂”我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课讲完了,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不懂请举手。

”全班静悄悄的,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缩回去了。

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

“孩子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点儿,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下课后,我把老师和这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

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

”我对他说:“孩子,今天请你来是要表扬你,你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是很了不起的,今后要理直气壮地问,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你说对吗?”这位学生惊奇地看着我,又看了看老师。

老师点了点头,孩子高兴地飞奔而出。

这位老师若有所悟地说:“我还以为自己很耐心呢!现在明白了,学生好不容易敢举手说不懂的勇气,却被我‘今后上课要用心听讲’永远地吓回去了,他以后一定会加入全班‘昕懂了’的行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