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中离子的去除

水中离子的去除


离子交换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交换离子
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
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1.2.3.1 离子交换树脂 1.2.3.1.1 树脂结构
固体球形颗粒,多孔网状结构; 不溶于水;具有离子交换特性的有 机高分子聚电解质。
离子交 换树脂
母体(骨架) 活性基团
✓ 机械絮凝池: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单格接近于CSTR性反应 器,分格越多,效果越好,但分格越多,造价和维修费用越高。
✓ 其他絮凝池:包括穿孔流絮凝池,网格和栅条絮凝池等
(三)澄清设备 泥渣悬浮型
悬浮澄清池:水流自下而上,经过悬浮泥渣层, 杂质被截留,进入浓缩室外排;适用于小水量处 理。
脉冲澄清池:利用脉冲发生器使流速发生变化, 使悬浮层不断收缩和膨胀。
1.2.1.2 化学沉淀 1.2.1.2.1 去除原理及过程
化学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使水中金属离子或无机离子以沉淀物 的形式沉淀下来,已达到去除的目的。根据所用沉淀剂的不同可 分为石灰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等。 原理:
AnBm —— nAm+ + mBn- Ksp = [Am+]n[Bn-]m 对于某一物质AnBm ,水中[Am+]n[Bn-]m的值大于该物质的Ksp时, 即会沉淀。
1.2.1.2.3
去除对象:水中重金属离子和可沉淀的无机盐离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常量离子的去除,对于石灰法、氢氧化物法和 硫化物法,适用于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
✓石灰法:采用CaO作为沉淀剂,价格便宜,但产泥量大。 ✓氢氧化物沉淀法:成本低,对水质污染小,但沉淀效果受pH影 响较大,pH较难控制。 ✓硫化物沉淀法:去除效果相对氢氧化物较好,但处理费用高, 硫离子会改变污水水质,常需投加混凝剂以加强效果。 ✓钡盐沉淀法:该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对控制要求 较高,钡离子有毒性,需要对残钡处理。
干真密度:干燥状态下,树脂材料本身具有的密度。
➢密度 湿真密度:在水中充分溶胀后湿树脂本身的密度。(树脂分层参数)
湿视密度:树脂在水中充分溶胀后的堆积密度。(用于计算装填量)
➢交联度:交联度为树脂交联剂质量占树脂总质量的百分比,一般为
7%~10%。 交联度越高,孔隙度越低,密度
泥渣循环型
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搅拌,集混合、 絮凝、分离设备于一体综合复杂体,应用最 广泛,缓冲能力强。
水力循环澄清池:利用水力循环集混合、 絮凝、分离设备于一体,缓冲能力较机械 搅拌式弱,结构简单。
(三)澄清设备
(三)澄清设备
(三)澄清设备
1.2.2 吸附法
1.2.2.1 物理吸附
水中离子与 气体的去除
小组成员: 赵娟 陈然然 吴俊康 李传扬
汇 报 人:吴俊康
主要内容
1、水中离子的去除 2、水中气体的去除
3、工程实例
1 水中离子的去除
1.1 离子的类型、性质、危害
1.1.1 离子类型
➢ 重金属:Pb、Cd、Cu、Cr、Hg、Zn、Ni等 ➢ 无机盐离子: Cl-、SO42-、Na+、K+、Ca2+、Mg2+、HCO3-等
物理沉淀法主要通过混凝沉淀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混凝剂 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卷扫等作用, 使胶体离子与水分离,加快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 电中和作用 ➢ 吸附架桥作用 ➢ 卷捕网扫作用
➢ 压缩双电层和DLVO理论
1.2.1.1.2 去除对象及使用范围
去除对象:胶体状的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化学沉淀的后续处理,作为化学沉淀的辅助 作用,提高絮体密实性,适用于常量金属浓度的情况。
1.2.2.3 生物吸附
吸附离子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藻类和细菌等。吸附 工艺具有成本低、原料丰富、吸附量大、吸附迅速、无害、 无毒、无二次污染、选择性好等优点。对于利用微生物吸附, 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但国内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生 物吸附法稳定性较差,受环境条件影响大。
1.2.3 离子交换法(IE)
1.2.1.2.2 适用范围及各自特点
去除对象:水中重金属离子和可沉淀的无机盐离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常量离子的去除,对于石灰法、氢氧化物法和 硫化物法,适用于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
✓石灰法:采用CaO作为沉淀剂,价格便宜,但产泥量大。 ✓氢氧化物沉淀法:成本低,对水质污染小,但沉淀效果受pH影 响较大,pH较难控制。 ✓硫化物沉淀法:去除效果相对氢氧化物较好,但处理费用高, 硫离子会改变污水水质,常需投加混凝剂以加强效果。 ✓钡盐沉淀法:该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对控制要求 较高,钡离子有毒性,需要对残钡处理。
同样,这些参数需根据原水水质通过小试实验确定。
1.2.1.3 反应器 1.2.1.3.1 反应器类型
物理沉淀过程所用反应器主要包括混合设备和絮凝池。化学沉 淀过程反应器与絮凝池大体相同。同时,还有一种将絮凝和沉淀 合为一体的澄清池。 (一)混合设备 ✓水泵混合:药剂在泵取水口投加混合 ✓管式混合:药剂在水泵加压水管中投加 ✓机械混合:药剂在池内机械搅拌后投加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 作用力所引起,物理吸附可以发生在任何固体表面上。被吸附 分子的热运动会产生解吸现象,因不发生化学作用,所以低温 时就能进行。
1.2.2.2 化学吸附
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 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 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1.2.3.2 离子交换原理及影响因素
1.2.3.2.1 交换机理
① A+自溶液中扩散到树脂表 面
② A+从树脂表面进入树脂内 部的活性中心
③ A+与RB在活性中心上发 生复分解反应
④ 解吸附离子B+自树脂内部 扩散至树脂表面
⑤ B+离子从树脂表面扩散到 溶液中
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是扩散 速度,不同的分离体系可能 由内部扩散或外部扩散控制.
❖ 电荷数 电荷数越高,作用力越大,选择性强。
❖ 螯合树脂对离子的亲和力决定于树脂上螯合基团的性质。
➢ 选择规律
对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价数越高,与固定离子的静电引力 越大,越优先交换。当离子价态相同时.亲和力随着水合离子半径减小而 增大。
如:
Li+<H+<Na+<NH4+<K+<Rb+<Cs+<Ag+<Tl+ Mg2+<Zn2+<Co2+<Cu2+<Cd2+<Ni2+<Ca2+<Sr2+<Pb2+<Ba2
在水中浸泡,形变小,较稳定。
1.2.3.1.2 树脂性质 ➢ 溶胀性
树脂吸水后体积增大的现象。溶胀程度用溶胀率表示:
溶胀率
V后 V前 V前
100%
影响因素:
✓ 树脂交联度:交联度越大,溶胀率越低。
✓ 活性基团:离解程度越大,溶胀率越大;
✓ 可交换离子:水合半径越大,溶胀率越高。
➢ 交换容量
按结构
离子交 换树脂
凝胶型 大孔型 等孔型
孔径5nm、少,溶胀度较大,水溶胀后呈凝胶状。
孔径为20—100nm,溶胀度小,交换速度高,抗污 能力强。 孔大、均匀,抗有机污染能力强。
1.2.3.1.2 树脂性质
➢粒度
有效粒径:指筛分树脂时,而90%体积的树脂颗粒保留的筛孔直径。
均一系数:能通过60%体积树脂的筛孔直径与能通过10%体积的树 脂的筛孔直径之比。均一系数越接近1,表明树脂颗粒越均匀。
同时无机盐离子的存在,可能会对废水性质产生影响, 或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导致设备 的结垢或腐蚀。同时,某些工业用水对无机盐离子的限值 要求较严,因此,需对水中无机盐进行适当处理。
1.2 水中离子的去除方法
1.2.1 沉淀法(P)
1.2.1.1 物理沉淀 1.2.1.1.1 去除原理及过程
单位体积湿树脂或单位重量干树脂可发生交换的活性基团数量。
✓ 全交换容量:单位体积或重量树脂中含可交换基团的总数。
✓ 工作交换容量:在动态工作条件下,当出水水质达到交换终点时,树脂层达
的平均交换容量。
容量表示法 EV :mmol/mL、mol/L
重量表示法 EW :mmol/g、mol/kg
E = E ×[湿比重×(1-含水率)]
1.2.1.2.3 影响因素
pH:pH是整个化学沉淀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氢氧化 物法,pH会影响金属离子形态,过低,会沉淀不了离子;过高, 可能会使沉淀的离子反溶。 沉淀剂及其投加量:沉淀剂的影响,主要包括沉淀效果和对环境 的影响,沉淀效果取决于沉淀物本身的性质(Ksp)和投加量,投 加不足,会不能沉淀;投加过高,可能会导致其他化学反应,或 对环境造成影响。 其他因素:包括温度、搅拌、接触反应时间等。
固定离子 可交换离子
苯乙烯(单体) +
二乙烯苯(交联剂)
共聚
母体
功 能 H2SO4 基 反 应
R —SO3 H
母体 固定离子 可交换离子
1.2.3.1.2 树脂分类 按选择性
离子交 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R—COOH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R NOH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R—NH3OH
1.2.3.3 离子交换运行与再生
1.2.3.3.1 离子交换运行过程
1.2.3.3 离子交换运行
1.2.3.3.1 离子交换运行过程
由工作(有时叫做产水)、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 换)、快冲洗五个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