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教师成长案例
一、用心育人
“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能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培养教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爱学生不但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我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学生,关系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她班的王江同学,他的家庭很特别,父亲是位残疾人少了一只胳膊,母亲年纪又比较大,而王江同学却是一位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家里生活也比较困难,在家他不听父母的话,经常与别的孩子打架。
2007年他步入了一年级,我是他的班主任,刚开始可把她愁坏了,上课不听讲想说什么就说,从来不管别人让不让说,有时竟然把别的学生吓一跳。
怎么才能让他遵守纪律不乱讲话?这不过个难题,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决定用“爱心”去温暖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他玩,比如:去商场、玩游戏,逐步地他把老师当做了朋友,有心里话都和老师说,我给他讲一些优秀少年的事迹,从故事情节中教育他怎么与小朋友相处,怎么孝敬父母,他听得很入神,就这样慢慢地他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下课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因为他智力不全接收水平较差数学成绩很低,又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习。
就这样坚持了五年,现
在王江已经上六年级了,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80分以上,这是老师辛苦的结晶。
二、尊重学生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对学生来说同样如此,成绩差的学生一般表现为缺乏上进心,荣誉感,似乎毫无自尊可言,其实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他们心灵深处也希望在同学与老师的心目中得到重视。
所以我在每一次的教育中、评价中,都特别小心,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就创设真实动人的情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寻找锲机,把掌声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抓住瞬间,递个眼神,打个手势,送个赞许,通过自己的言行将对学生的赞赏、信任及期待等传递给学生,学生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暗示,对自己的水平充满信心做出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给学困生补课,经常中午不回家,我把午休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所带的班级成绩优异,我班的周生强因为父母没文化不能课下辅导,主动要求给他补课,学习成绩提升很快,这位学生特别崇拜老师,他的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感动得他逢人便说:“王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啊!“
君影同学家庭生活困难,父亲60多岁身体又不好,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几年前就不知去向,这孩子很懂事在家洗衣做饭她样样行,真是应了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刘君影刚来班级时穿得很差,个子又不高同学们瞧不起她,经常欺负她弄得她总哭
鼻子。
知道后经常去她家问寒问暖,买一些日用品、衣服等,并且在班级给同学们讲刘君影同学敢于担当和对生活向往,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大家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都向她道歉,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上主动协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