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的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2006年3月27日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总书记又把安全生产方 针加了一句 “综合治理”,由原来的8字方针,改 为12字方针,现在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2
1.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
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与周恩来总理密切相关。
3)“三同时”原则(《安全生产法》第24条:指新建、 扩建、改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必须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 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周围群众没有受到 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
8
第二节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
9
1.1第一章“总则”共计15条
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管理必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经营 单位必须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 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 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的地位和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 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保障 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对为 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的要求;国家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奖励等内容。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③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
7
6.安全生产的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五同时”原则,即企 业各级领导或管理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 比安全)
2)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第一章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其由来 第二节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安全生产法 2.职业病防治法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4.劳动法 5.消防法 6.工伤保险条例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8.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
.
1
第一节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其由来
“预防为主”就是要把事故预防、职业危害、职业病作为劳 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从 立法执法、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设备等方面,采取 各种有效措施,发现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止因生产劳动过程 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害的发生
.
10
1.2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共计28条
主要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对 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特殊资质要求;生产经 营单位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 时”要求以及对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的建设项目进行安 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特殊要求;对建设项目安全 设施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单 位设施、设备、生产经营场所、工艺的安全要求;对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以及危险性 作业的特殊要求;对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共同作业 的安全生产管理特别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出 租的特别规定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 对主要负责人的要求等。
“综合治理”就是安全工作并不是企业自己的事,需要全社
会的参与,涉及到与生产有关的各行各业和政府部门、中介
服务机构。
.
4
3.江泽民同志对安全生产的论述: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 这是1986年10月13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 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
4.胡锦涛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论述:
“三个不能”: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 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 生命为代价
“三个同步”: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 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 进
.
6
5.安全生产的意义:
①是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 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的四个“必然要求”
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重视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③强调了发展的“三个不能”
④安全生产方针由“八字方针”充实为“十二字方针”
⑤强调搞好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
⑥强调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三个同 步”
⑦强调要搞好舆论宣传和引导
.
5
注:
“四个必然”: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第7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是我国 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对于加强我国的 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法》共7章97条。
1987年4月,劳动人事部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劳动人事厅局长、劳动保护处长、矿山监察处长、锅 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长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将“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 《安全生产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方针予以确定。
.
3
2.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把劳动安全卫生工 作,特别是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作为生产劳 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来说,就 是要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还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安全工作,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去进行生产,决不能不 顾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去片面追求产量,降低消耗和成本。
第一次:1957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 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第二次: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省井陉煤矿时指 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 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第三次:1960年,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航 运中触礁沉没后,周恩来总理对当时的交通部长说: “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