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7分)①随着追求GDP的发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近来反复强调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把“好”的标准提到首位,而不再简单地重复“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思想文化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这种转变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支持?没有相应的文化转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能够独立完成吗?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是环境、能源等物质方面的指标。

节能、低碳、绿色、宜居等等已经被确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宜居城市等,也成为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口头禅。

③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

因为这些指标基本上还是着眼于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概念依然是“经济”:如果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继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就无法持续增长。

但是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好”的全部含义么?换言之,如果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能够持续下去,它就应该坚持吗?我以为不是。

在经济增长的“好”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这就是“好生活”。

“好生活”的“好”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它当然应该包括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又不仅仅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还应该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好(愉快)的心情等。

也就是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

④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光靠经济学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好生活”的问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好生活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及政治、经济、道德、哲学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能够概括这些层面的最适合的术语,我以为是文化。

因此,好生活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文化问题。

⑤由于经济理性属于工具理性,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因此它无法从根本上回答何谓好生活的话题。

或者说,它对好生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计量、工具理性、绩效考核的层次,无法进入实质理性、价值理性的层次。

从经济理性层次理解和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或国民的生活质量,很难对其好坏作出实质性的价值判断。

比如,一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践踏人权、漠视正义、忽略心灵感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说它是不好的,可它的效率不是很高吗?它的速度不是很快么?再比如,为什么保护环境、资源、人权、正义乃至好心情那么重要呢?经济学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享乐主义者就可能认为,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是好的,因为它能够迅速致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尽情地消费、挥霍、享乐,至于子孙后代则不在考虑之列。

比如中国古代的享乐主义者杨朱就认为:我此时此刻的身体的瞬间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生命的质量表现为肉体感官刺激的强度,因此,此时此刻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我的贪欲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就是好的。

只有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持久存在(阿伦特说的“尘世永恒”)和后代的福祉抱有深切的关怀,当你觉得在身体享乐之上还有更高的好生活的标准,你才会警惕和批判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

⑥至于正义、人权等和发展的关系,则是一个政治哲学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也是文化的问题。

我们说以牺牲人权和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好的,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不是动物,不能把金银珠宝装饰的笼子当作自由的天空,把奢侈的物质享受当作幸福的全部。

人要活得像个人,要有人的尊严,单是奢侈品无法给你这样的尊严。

这就要有合理的政治制度,要有民主和法制,要能够保障公民的人权。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认为人权、正义和尊严是好生活的基本条件。

享乐主义者和发展至上主义者可能嘲笑说“什么叫活得像一个人?难道不就是住豪宅、开好车、戴名表、抱美女么?人权、尊严、正义算什么呢?”大街上的很多广告不就在宣扬这样的价值观么?广告所塑造的所谓“成功人士”不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么?⑦可见,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价值观念之争,不同的好生活理念之争。

现在我们讲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讲“又好又快发展”,这表明我们认识到了原先的“发展就是一切”、GDP挂帅的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

什么地方有问题?我认为是这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好生活理念有问题。

因此,应当深入探讨何为好生活,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进而解决我们应该选择何利,发展模式的问题。

1.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不够严谨,可以修改为。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对“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的局限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第②段“口头禅”这个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认识。

B.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停留在口号阶段。

C.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怀有消极的心态?D.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并没有真正理解,,4.从全文看,思想文化界在中国经济社会“历史性的转变”中担负的职责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彻底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

B.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相互支持协调的。

C.经济理性很难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质量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

D.追求个体瞬间快乐的享乐主义导致了今天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

6.本文运用大量的问句,简要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20分)耳朵碰来的密祉伍佰下(1)从来不擅长写游记。

说实在的,每到有风景的一地,就像被蒙着花手绢随意牵走的牛一样,别人拿出来的风景,只能依稀看见花手绢上那儿片图案,盲目地走,看的基本上是一个概念。

低头吃草,难得嚼出点草药香,已是自得其乐了。

(2)可是从大理归来,有一阵子感觉异样。

都市里的天,怎么蓝也透着一股灰。

在酒吧里劲爆的电声点燃着啤酒的香味,怎么就有那么一股子心事重重、风尘浓浓的燥戾。

有那么几天,但凡一个人上完洗手间,关水龙头照镜子的那一分钟里,嘴边滑出的总是一排简单到极致的乐音。

后来,翻到手机相册,我明白了,我是在心里纠缠上了一个地方。

(3)嘴边溜出的是《小河淌水》。

心里念念的是一个叫密祉的地方。

(4)其实,就去了一下午,晒了一身臭汗,听了一肚子歌,傍晚太阳还旺着的时候,坐小板凳露天吃了几碗豆腐。

在云之南。

(5)密祉在弥渡,弥渡是大理州下一个县。

密祉这个地方,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风景。

山远着,不高;亚溪河淌着,不宽;田矮矮矬矬,躬身打理作物的大嫂半天也不给外来人一个眼色。

它怡然自得着,简素平常。

可从进入古镇的那一刻起,我不得不为它竖起耳朵。

(6)密祉的特别之处,在于响动。

这些响动,与音乐有关。

(7)一下大巴,几百人正要花灯,老老小小,龙到狮子,蚌壳精到俏艄公,背着西洋娃娃的婆娘剑吹着旱烟的阿公,穿梭轮转,全在民歌的节奏里。

花灯之乡的欢舞人群手法老到,很快就把我绕进去了。

(8)在背娃大婶的队伍里,圈子中央是一对中年叔婶,手上拿着盆钵和棒槌,唱、舞、打击中,还要眉来眼去地表现出双人造型。

这造型是扭、跨、拗、弯,表演得实在是土。

可是,我发现这一对老演员,对眼对得出火花。

背娃婆姨们边配合着,边用欣羡甚至是崇拜的眼光看着这对主角。

“他们年轻轻的已经在一起唱歌跳舞,”有个婆姨看我入迷,漏了一句。

音乐已歇,他俩一时收不住,还在扭和唱,打击出的“嘭嘭”声,激得我心脏扑扑地跳。

我听说这里的不少镇民是舞花灯的职业艺人,靠着表演吃一辈子饭。

可这一对敲打舞动得忘我,始信密祉人职业了一辈子,还是会往心里折腾花灯。

那是把自己身体弄热,精神气弄热,实实在在享受快乐的生命典仪。

我的视线一度错乱,跟前身形臃肿的女主角,胡于拉碴的男主角,跳着跳荷,双双变成了婀娜与俊朗,仿若他们的几十年前。

“跳死灯场不算死,不会玩灯枉一生”。

烈日微风,乐舞不休,我痴痴而得意地穿越着,看破了一对男女,从青春走到中老年的秘密。

(9)随大部队过掉那一片片金黄植物覆盖的田野,就是八百米文盛古街。

午后静静。

一条宽街,好多明清院落,竟是真正老建筑的底子,凭风吹雨打,原样上没做什么装饰,敞敞淡淡地,在这密祉的乡间活着。

推开任何一扇吱呀叫着的门,我看到升着炊烟的人家,开着电视的住家,奶奶膝上坐着孙儿,哼着小调在乘凉,看到外客没有提防,咧嘴笑,眼神纯澈大方。

我的脚步轻轻,有时稍微跨进一下民宅的门,就提醒着自己加快退出,别打扰了这恬静一片,还有那催眠的歌谣。

(10)就在这古街的一条横巷子里,有一个院落不能不去。

还没到门口,就飘过来《小河淌水》。

嗓音土而亮,尤其高音处,有种奋不顾身的感觉,像一位密祉姑娘在大江边对着月亮放肆地唱,唱得电视上任何版本都没得比。

(11)我是到了《小河淌水》整理创作者尹宜公的家里。

(12)老人7年前已不在,院落随便进,两个天井,挂满了玉米和辣椒,各处房间被拾掇成了史料展厅,木梯嘎吱嘎吱,午后斜阳从木窗懒洋洋地射进照片上,照片泛了黄,照片上当年的高大后生尹宜公更显俊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