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分析研究摘要:本报告从发展基调、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效应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研学旅行的总体态势,从研学交流、研学特色、研学结合、研学产业方面分析了其主要特征,从资源、区位、交通、政策方面分析了其有利条件,从产品体系、基(营)地建设、教育改革、传统文化方面分析了其主要成就,从教育观念、经费筹措、监管机制、评价系统方面分析了其制约因素,从供求结构、认知观念、经费保障、人才队伍方面分析了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研学政策的正向指引;构建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增强研学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健全的安全应急体系,完善研学安全的监督管理;构建多元的人才培育体系,夯实研学人才的智力支撑;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促进研学效果的正面激励。
研学旅行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研学为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主性、内容开放性、方法探究性、取向实践性等特点,与红色旅游、海丝旅游、生态旅游、非遗旅游等旅游业态兼容互通、协调发展。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将呈现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后劲强、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三大显著特点④,将成为推动我国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动力。
近年来,福建省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全省生态资源、红色资源、海洋资源以及毗邻台港澳优势,积极推动研学旅行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及研学工作机制完善” 为核心的初步发展方案。
一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态势与主要特征(一)总体态势1.发展基调稳中有进2017年以来,在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旅发委及各方力量的配合下,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基调总体平稳。
各地市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文化场馆等旅游与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发掘自身特色文化,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推动研学旅行向教学“第二课堂”转变。
同时,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与农业、工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联系逐步加强,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磨合效果逐渐突显,这为研学旅行的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从研学市场需求来看,来闽开展研学旅行的人数逐步增加。
仅2018年第一季度,龙岩市旅行社便接待了研学旅行中小学生60多批,约9000人,到5月达到最高峰10000多人②;2018年6月19日到7月30日,武汉市组织超过30个团近10000名中小学生前往武夷山开展研学活动③。
从研学市场供给来看,2018年7月福建省共确立30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6个营地(见表1)。
此外,福建省体量虽小,但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数量十分多。
2017年12月,福建省有5个基地、1个营地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18年11月入选基地16个、营地1个(见表2)。
相较2017年,2018年全省获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都推荐了福建省基地单位,特别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所推荐的四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均属福建省,这表明了国家有关部委对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3.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方面,福建省研学旅行工作推进成效显著,2017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下发《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研学旅行工作规划的通知》,明确了研学旅行发展方向;2018年1月福建省召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一核心问题,对上半年省内研学工作的开展进行了部署;2018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服务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的准入机制。
另一方面,福建省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备受重视;2018年5月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校长研学旅行研讨会在泉州召开,2018年8月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管理和师资骨干培训班在晋江举办,两次活动旨在加强对福建省研学旅行师资力量培养,提升研学旅行服务水平;依托国家级研学营地、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研学课程设计团队开始组建。
4.发展效应逐步凸显在部门联动方面,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市积极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小组筹建工作,通过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旅游、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与管理指导,有助于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协调好部门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在区域协作方面,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省内各地区认识到区域合作、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2017年11月,厦门研学旅行推介会在长沙召开,两地围绕研学要素,在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品牌互推方面加强合作,加快研学旅行发展;同时,针对台港澳同胞,福建省专门印发《关于2018年度开展港澳台青少年入闽研学旅行的通知》等文件,吸引更多的台港澳青少年来闽研学旅行,提升“清新福建”研学品牌影响力,深化福建省与台港澳地区的合作。
表1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续表注:∗表示该基地同时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表示该营地同时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资料来源:根据福建省教育厅文件整理。
表2福建省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续表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二)主要特征1.研学交流日益密切一方面,福建省内之间合作力度加强,如泰宁县与福建地质调查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探讨研学基地课程研发,共建教育基地,推动研学旅行稳步发展。
另一方面,福建省与其他省份之间的交流也愈加密切,如2017年6月北京研学旅行团赴闽开展“一带一路清新福建” 研学旅行活动,感受八闽文化;2018年8月,福建尤溪一中师生以“启梦京华,砺志笃行” 为主题开展了暑期北京研学旅行活动,两地间的往来互通进一步加强了彼此间的了解,有利于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2.研学特色逐步凸显福建省基于自身特色旅游资源,借助海峡旅游博览会、香港旅展等平台开展“清新福建修学游”主题宣讲活动,并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推广福建省研学旅行品牌。
以朱子文化为例,福建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指出,要将“朱子文化”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全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福建省旅发委还出台《福建省朱子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要着力打造集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朱子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研学与文化的融合,彰显“朱子文化”旅游品牌效应。
3.研学结合日渐紧密福建省研学旅行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早期探索磨合阶段。
随着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上研学产品问题的显露,省内各地市对研学旅行的产品设计、“研”“学”实质内容也愈加重视。
以泰宁县为例。
在实践与体验方面,泰宁县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泰宁地质博物苑、泰宁县博物馆、泰宁红军街的展陈内容,开发出大金湖水上丹霞游赏、泰宁古城与博物馆文化品鉴、泰宁红色苏区主题教育等30多条集游览、考察、实践、教育和体验的一系列研学线路,丰富了活动内容;在教学方面,泰宁县组织专人攻关编写了10多种研学培训教材和研学宣传资料,设计培训课程,并聘请了25名科研院校的专家担任顾问。
4.研学产业加快融合随着全省研学旅行发展步伐加快,各县市根据自身特色,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间的联动与共兴。
如武夷山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集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等环节于一体,融合了科教、历史、民俗等多种元素,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茶文化。
从经济效益来看,发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增值收益。
二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主要成就(一)有利条件1.资源优势福建省特色研学旅行资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这些为全面发展研学旅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如龙岩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建设了以金砂“红色之旅”、湖坑“客家之旅”、永定“ 绿色之旅” 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基地;厦门集美区以嘉庚精神为核心,融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和学村文化,整合区内研学旅行资源,设立人文、艺术、自然、科学集美研学旅行路线;武夷山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山水开展茶旅研学、摄影研学,并结合历史文化设计朱子研学、红色研学、闽越研学等产品。
2.区位优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部,东北毗邻浙江,西南与广东接壤,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具有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区位优势,是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在东面,福建省是大陆与台湾交流的门户,拥有80%以上祖籍地在闽的台胞,独具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的“五缘”优势,是台湾青少年研学旅行的热门选择。
在西面,江西省借助其独有的红色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对福建省红色研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南、北面,福建省作为连接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纽带,可与旅游强省市实现旅游互动,这也为福建省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人才及客源市场的支撑。
3.交通优势近年来,福建省交通发展迅速,为福建省研学旅行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公路建设方面,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228公里,全省基本实现“ 村村通客车” ,为偏远地区提供了发展研学旅行的基础条件;在航空建设方面,福建省已建成机场6个,其中3个为国际性机场,为福建省研学旅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可能性。
在水路建设方面,全省沿海地区开通了客运航线,2017年全省完成客运量1924.6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为2.78亿人次,海上交通联系不断加强。
在铁路建设方面,随着向莆、厦深、合福等铁路相继开通,至2017年底,福建铁路总里程已达4800多公里,约占全国总里程的10%,福建省内各地区融入1~2小时的旅游圈,与皖赣鄂湘等中部地区融入3~4小时旅游圈,并进而与环渤海地区融入7~9小时旅游圈①,进一步凸显福建省发展研学旅行的优势。
4.政策优势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做了顶层设计;随后,教育部在全国校外教育经验交流暨研学旅行工作部署会上,动员部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推进工作。
在此背景下,福建省积极推动本省研学旅行发展,于2017年4月发布《关于认真做好研学旅行工作规划的通知》,从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认真学习领会;随后,福建省教育厅针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建设,于2018年4月发布《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服务标准(试行)》,依据三级指标,从基础条件、研学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细化和量化基(营)地建设标准,促进基(营)地建设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