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的权利一、申请权—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重整的权利如果债务人到期迟迟未还款,那么债权人享有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或重整的权利。
行使该权利时,债权人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1. 债务人企业资产还有很多,资产很可能大于负债,能申请它破产吗?当然可以。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只有债务人的资产小于负债,即“资不抵债”了,才能破产。
但实际上,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只要债务人未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就可以申请其破产清算或重整。
其是否“资不抵债”,不是申请破产的必要条件。
实践中,有部分破产企业的资产是大于负债的。
2. 申请企业破产,是申请破产清算还是重整,能选择吗?可以。
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也可以申请债务人重整,选择权在于申请人。
3. 法院不收我的破产申请材料,或者迟迟不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该怎么办?实践中,有些法院存在不接收破产申请材料,或者接收材料但不会提供任何接收材料证明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债权人可以向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上一级法院接到破产申请后,应当责令下级法院依法审查并及时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下级法院仍不作出是否受理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径行作出裁定。
4. 法院要求缴纳破产受理费,能不交吗?可以不交。
破产案件的受理费由债务人负担的,并非由申请人缴纳。
5. 提交破产申请材料后,能撤回吗?可以。
但是否准许撤回,由法院决定。
6. 已经在法院申请了执行,还能申请债务人破产吗?可以,而且在执行程序中可以申请“执行转破产”,即“执转破”。
这里需要提示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债务人企业的无担保债权,是按照财产保全和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先后顺序清偿。
也就是说,部分没有采取保全措施,或者采取保全措施在后的债权人,可能无法获得任何清偿。
因此,债权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申请债务人破产。
7. 如果“执转破”成功,在执行程序中支付的评估费、公告费等费用,可以拿回来吗?可以。
这些费用在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应该作为破产费用支付给申请人。
二、听证权—对法院是否受理债务人重整及合并审理发表意见的权利法院在决定是否受理重整申请或实质合并审理前,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进行辅助审查。
那么在此过程,债权人该如何行使权利?1.债权人可以参与法院受理重整的听证吗?根据主体性质不同,债务人可区分为两类,即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
(1)非上市公司就非上市公司而言,哪些主体可以参加听证,决定权在法院,而不是债权人。
我们认为,如果法院组织听证,债权数额较大的债权人,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人应被允许参加听证。
因为金额较大债权人在向债务人提供借款前,一般会对债务人进行较为详细的尽职调查,并会持续跟踪债务人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金融机构债权人更是如此。
同时,债务人破产,受影响最大的也往往是金融机构债权人。
因此,我们建议,法院在组织听证程序时,金额较大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人应在参加听证人员之列,以便于法院更好的了解债务人信息,作出准确判断;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人在了解债务人(被)申请重整信息后,也应主动争取参与法院组织的听证程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上市公司就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债权人申请,债权人就应被准许参加听证。
2. 可以参加实质合并审理破产案件的听证吗?可以。
我们理解,相较于是否受理重整的听证,债权人参与实质合并审理破产听证的几率更大。
三、协商权—预重整,即庭外重组过程中,与债务人、重组方等的协商权利法院正式受理债务人重整前,可能会要求债务人等与债权人、投资方进行谈判,进行“预重整”。
在“预重整”过程中,债权人会面临哪些问题呢?1. 预重整的效力如何?如果预重整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等达成的协议与重整计划草案内容一致,那么即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就重整计划草案达成了一致。
也可以理解为,债权人就重整计划草案该部分内容投了赞成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草案,预重整达成的协议即发生法律效力。
2. 预重整中,有哪些可以做的工作?本质上来讲,预重整为下一步正式重整各方自由协商的过程。
因此,在该阶段,应结合债务人基本情况、自身债权额大小、对将来重整影响等综合因素,以争取最有利的重组方案,如提高债权清偿比例、缩短债权清偿期限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债权人应尽可能了解相关情况,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
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人,债权额较大,且大部分属于有抵质押担保的债权,对将来重整计划能否通过影响较大,应充分利用预重整程序,在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要求债务人或潜在投资方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重组方案。
4、申报权—债权申报的相应权利法院裁定受理债务人破产后,将要求债权人申报债权。
债权人行使申报权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1. 如何获得申报的信息?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法院会根据债务人账簿记载的已知债权人信息,通知已知债权人进行债权申报;同时,也会在当地及全国性报纸发布债权申报公告。
再者,最高人民法院破产重整信息网,为破产企业信息发布的权威网站。
通过浏览该网站也可以得知债务人破产债权申报的信息。
同时,债权人也应关注自身权利,主动与债务人联系以获得相关信息。
2. 如何申报债权?债权申报通知会明确告知债权人如何进行债权申报,如提交材料的份数、需要的手续、申报债权的地点、期限等。
所以,债权人不必担心不知如何进行债权申报,按照债权申报的要求,在债权申报通知的期限内申报即可。
3. 超过了申报期限,还能再申报吗?可以。
债权人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是,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其补充分配。
债权人可能会无法行使参加债权人会议等相关权利,以及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
4. 债权人可以就遗漏申报的部分债权,进行补充申报吗?可以。
债权人在整个重整程序中,甚至重整程序结束后都可以申报。
不过,如上所述,若未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完整申报,可能会丧失部分权利,也可能会承担额外费用。
5. 债权尚未到期,可以申报吗?可以。
债务人破产后,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到期。
6. 主债务人和保证人同时破产,可不可以同时向主债务人及保证人申报债权?分别申报时,每个债务人的申报金额为债务的全部金额,还是部分金额?可以同时申报,分别申报金额均为全部债务金额。
但债权人从主债务人、保证人各处获得受偿额不得超过债权总额。
7. 主债务人破产后债务利息停止计算,保证人的利息也停止计算吗?不,除非保证人也破产。
5、知情权债务人破产后,债权人理应对整个破产程序有知情权。
根据相关规定,管理人也会在最高人民法院破产重整信息网披露相关破产信息。
对于未在前述网站公开披露的信息,债权人也享有知情权,具体包括:1. 债务人整体及个别债务情况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只披露债务整体情况及每一债权人的申报、审查确认金额,并不会披露详细的债权审查过程及相关材料。
但由于破产程序是债务统一清偿程序,其他债权人的债权数额大小将直接影响自身最终清偿的情况。
因此,除债务整体情况外,债权人也有权利了解其他债权人债权的详细情况。
2. 债务人财产情况、债权人会议决议、管理人报告等相关情况除债务情况外,破产程序中的其他文件,如债务人财产状况报告、债权人会议决议和债务人经营信息资料,债权人都有权了解。
3. 管理人不提供相关信息,该怎么办?如果管理人以各种理由拒不提供上述信息,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且法院应当在五日内作出决定。
4. 如果债权人想了解的信息涉及商业秘密,该如何处理?管理人还可以提供吗?如果相关信息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债权人应承担保密义务或者签署保密协议。
但管理人不能简单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从而损害债权人的知情权。
6、获得担保权1. 管理人要求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履行合同的担保吗?可以。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管理人有权要求对方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
但这并非意味着债权人只能被动接受。
如果债权人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对自己并不合适,或者债务人可能无需支付剩余价款,那么,债权人可以要求管理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管理人未能提供担保,则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不再履行合同。
2. 为债务人提供借款,可以获得担保吗?可以。
向进入破产程序后的债务人提供借款,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为该借款提供担保。
即使债务人未提供担保,该借款的性质应为“共益债务”,可优先于普通债权获得清偿。
7、撤销权—撤销不当减损债务人财产行为的权利破产申请受理后,管理人未依据《企业破产法》规定请求撤销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等不当减损债务人财产行为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吗?若可以,需注意那些问题?1. 债权人可以代替管理人行使《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撤销权吗?可以。
但行使该权利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管理人并未行使该权利。
通常条件下,若债权人拟行使该权利,建议先给管理人发正式的告知函,告知管理人若未及时行使撤销权,则债权人将会代为行使该权利,该处理方式更为妥切。
2. 债权人代为行使撤销权,需注意哪些问题?撤销权的诉讼请求须是撤销相关行为追回的财产归入债务人财产,而非直接支付给债权人。
3. 行使撤销权的范围是否须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但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可以超出债权人的债权范围。
4. 行使撤销权的诉讼费用由谁支付?诉讼费用应包括法院收取的受理费、公告费、公证费、支付的合理律师费等诉讼相关费用。
我们理解,该等费用由债务人最终承担,且应被列入破产费用随时予以清偿。
8、代位权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自己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那么,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吗?如果可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 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吗?一般条件下,债权人不可以。
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方可以行使代位权。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条件有两个:(1)管理人未履行追收到期债权等相关义务。
与撤销权的行使相同,债权人应首先给管理人发正式的告知函,告知管理人应及时履行相关追收义务;若管理人明确回函表示不予追收,或长时间未回复亦未采取追收行为,则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
(2)行使代位权追回财产需归入债务人财产。
2. 代位权行使的范围?(1)债务人的次债务人偿还拖欠债务人的债务;(2)债务人的出资人、发起人和负有监督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等承担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责任;(3)债务人的股东与债务人法人人格严重混同,债务人的股东偿还债务人所负债务。
3. 代位权是否以债权人的债权额为限?虽然合同法规定代位权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但我们理解,代位权应与债权人行使破产中撤销权类似,不以债权人债权额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