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争当普法志愿者
由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简称“五五”普法规划),依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检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确立在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和良好法治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在提高全民崇尚法治意识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引下,依据普法目标确定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普法目标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普法志愿者作用的发挥。
一、何为普法志愿者
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
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普法志愿者就是在相关普法单位组织下,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通过长期性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以期达到提高服务对象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目标群体。
二、普法志愿者作用发挥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的普法志愿者体系基本上由“市、镇、站点”三级构成,形成以普法部门为主导,以各级法律科室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体制,取得了提高服务对象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成效。
实践和现实告诉我们,普法志愿者作用的发挥有其必要性。
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成为社会的主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已成为“以人为本”的切实举措。
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的作用,正是通过普法志愿者的努力调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提升社会文明素质的有益尝试,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
二是贯彻“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工作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普法开始与人本文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衔接,通过“六进”活动和依法创建活动,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和
社会化法治管理水平,这需要普法志愿者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普法志愿活动,需要普法志愿者将法治文化融入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融入到个体成长的环节上,真正让法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是适应不同普法对象的必然要求。
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社会群体同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因而,普法要求全面看问题,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普法志愿者既有普法的整体技能,又有符合自身部门实际的特殊技能,他们的多样化工作必然能满足不同普法对象的学法要求,也必然能推动普法的顺利开展。
三、普法志愿者作用发挥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参与普法活动的志愿者个体,其行为不仅代表整个普法活动,也代表自身业务部门和自身,其行为的得体与否关系普法活动的成败,关系志愿者自身业务部门形象。
笔者认为普法志愿者作用发挥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一是工作职能与普法职能的统一。
普法志愿者多数具有自身的本职工作,而且有很大部分是从事相关法律工作的“准法律工作者”,因而在普法活动进行时,需处理好工作职能与普法职能的关系,即以工作职能为基础履行普法职能,这种履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履行工作职能的同时履行普法职能。
首先对服务对象普及本职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引导其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其次,注重以法律进机关为载体,落实本单位普法工作。
第二,履行普法职能的同时兼顾工作职能。
在普法活动期间,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学法需求,作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其部门法律法规也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普法过程中不仅要宣传普及型的普法知识,也应结合学法对象宣传本部门的法律法规知识,确保学法对象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二是普法履职与生活习惯的统一。
作为普法志愿者,其自身形象关系普法活动的整体形象,因而普法志愿者作用的发挥不仅包括普法活动期间,还包括普法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普法志愿者处理好普法履职与生活习惯的统一。
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养成规范普法的良好形象。
普法志愿者应养成工作履职、普法履职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不因环境改变而改变,不因对象变化而变化;第二,将普法习惯融入生活习惯。
依据传媒学原理,个人具有一定的传媒影响,普法志愿者个人可以影响周边的部分人群,把普法习惯融入生活习惯,有利于普法志愿者个人传媒影响的良好发挥。
三是个人义务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普法志愿者个人不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普法志愿者只有且实理解自身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才能实现自身义务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第一,从普法志愿者自然人角度履行个人义务。
普法志愿者个体最基本的属性还是自然人属性,履行好个人义务是对自然人属性的最好阐释,也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第二,从普法志愿者社会人角度履行社会责任。
普法志愿者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形成法制化氛
围,普法志愿者个体履行普法职责也是普法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履行普法志愿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四、普法志愿者作用如何发挥
普法活动离不开普法志愿者的努力。
作为普法志愿者一员的志愿者个体更需要努力,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普法实践。
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
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对于学习型组织中的一员,普法志愿者个体应做好以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个人道德素质是公正、高效开展工作的基础,普法志愿者个体普法行为代表的是国家,普法志愿者个体的言行关系普法活动的成效,因而,更应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这需要普法志愿者个体的努力;第二,职业素养;普法志愿者个人履职是普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职业素养不仅关乎个人所在单位的形象,也关系普法活动能否满足不同群众学法诉求,因而,职业素养不能忽视,这需要普法志愿者所在单位和普法志愿者个人的共同努力;第三,普法知识;普法志愿者普法活动的重点是普法,普法机构和普法志愿者个体的共同努力,才有普法志愿者群体普法知识的普及。
二是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普法活动同样如此。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普法过程中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在普法活动中维护群众的利益。
第一,职能部门实践。
随着依法行政的逐步推进,部门依法行政逐步规范,普法志愿者
个体通过自身所在单位依法行政的实践,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普法能力;第二,普法实践。
普法志愿者的普法活动以普法机关组织的活动为主,普法志愿者通过普法机制内的活动实践,切实提高自身普法知识的普及能力。
三是个人作用的良好发挥。
整体作用的发挥是个体作用得到良好发挥的集合,所以,普法志愿者作用的发挥需要普法志愿者个人作用得到良好发挥。
这需须符合三原则:第一,个人自主原则,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开展活动,即普法志愿者个体在普法机制内按照个人意愿和方式开展活动;第二,个人责任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即普法志愿者个体的普法实践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三,社会秩序原则,给于每个人其应得,即普法志愿者个体的普法活动有所得。
五、结语
作为普法活动的参与者,普法志愿者通过自身的普法行为,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社会化法治氛围的形成。
随着“五五”普法的圆满完成,普法志愿者作用发挥必将成为普法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在即将到来的“六五”普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此,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