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的要素要完整

记叙文的要素要完整

记叙文的要素要完整教学目标:l 、理解写事文章需交代清楚的几个记叙要素。

2 、学会围绕中心清楚写好一件事的记叙方法。

教学重点: 1.清楚交代记叙的要素2.记叙的“经过”要具体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描写的方式。

训练题目:《一件事》(要求学生能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训练时数:二教时一、导入激趣:有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为了能在“迎国庆歌咏比赛”上获得好成绩,某班班长决定利用假期时间集体练习,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本班同学集中到来,他百思不得其解,来到写通知的小黑板前,只见小黑板上写道:通知我班决定在本周末集中,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班委会9月23日这时班长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份通知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没来参加集体练唱的原因吗?明确:因为通知上没有交代清楚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

二、揭题明标:其实,我们写“记叙文”又何尝不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清楚并合理地交代记叙的要素。

板书:训练点:交代清楚记叙要素目标要求:l 、懂得写事文章需交代清楚的几个记叙要素。

2 、学会围绕中心清楚写好一件事的记叙方法。

三、知识链接:1.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物发展的过程交代出来。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表达方法。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这是记叙的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并运用记叙的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点如下:时间: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时间有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区别,叙述时要交代清楚。

地点: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

人物:事件涉及哪些人物?因为人物是主角,所以要写得有血有肉,个性突出。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这些是记叙文的三个重要环节。

好的记叙文,起因和结果更要紧密配合,以使事件不违背情理。

事件的经过要写得有起有伏,曲折动人,并且能圆满地把事件因果连贯起来。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

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2.出示范文,尝试找出文章的几个记叙要素《尝试》人如果没有尝试就什么都不可能学会,所以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尝试,我也不例外。

而在这数不清的尝试中,有一次令我至今难忘,而且它会使我永难忘怀。

那是在暑假里的一天,爸爸由于晚上忘关窗户而感冒了,体温升到了三十八度多。

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放暑假在家,虽然爸爸是医生,但看他那难受的样子,我还是觉得手足无措。

“去医院吧?”我征求爸爸的意见。

“不用,去医院只不过开些药,打一针。

药咱家有,只是这针我没办法自己打。

”爸爸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看着我说:“你给我打针吧!”我被爸爸的话吓愣了——虽然我从小就想当医生,而且我还知道不少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我从没给人打过针呀!“我……我给您打?可我不会呀!”“没关系,我教你,很容易的。

”还没等我点头,爸爸就拿出一次性针管,酒精、碘酒、药棉和针剂,“我说,你做!”爸爸命令着。

真的要给爸爸打针?我犹豫着。

这打针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打不好一定很疼,那……“开始吧!”爸爸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药棉三块,一块蘸了酒精,一块蘸了碘酒,另一块是干的;药水已被吸进了针管。

爸爸指着打针的合适位置发令了:“在这里先用碘酒药棉由里向外圆圈式散开消毒,再用酒精棉消毒,也这么做。

记着由里向外,不可来回擦。

”我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一工作。

“然后拿过针管来,用左手拇指、食指绷住一块皮肤,将针竖直,迅速地扎进两指间的肌肉中去。

”爸爸的话说完了半天,我仍是举着针管不敢下手。

我的手一直在颤抖,无论如何也稳定不下来。

“怎么,连针都不敢打?要是这样你怎么当医生,将来怎么给病人做手术?勇敢点儿!”“好!”我下定决心,将针扎入了爸爸的肌肉中。

“好的,再慢慢将药水推出去,对……,好,再把针拔出,同时用干药棉按在针眼上……”终于,我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这时我才发现汗水从我额头上淌了下来。

后来,爸爸的病好了,我感到万分高兴,因为这里有我的功劳!而且,这次学习打针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学会了鼓足勇气去做我应该做的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鼓足勇气去做就有机会成功。

这次打针虽只是个小小的尝试,但它让我悟出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给我后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都去尝试吧,尝试一切你该做却又不敢做的事,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努力地试上一试,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高二暑假里的一天;地点——家里;人物——“我”和爸爸;事件——尝试给爸爸打针;原因——爸爸体温升到三十八度多,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可完成此项任务,爸爸是医生,可以指导“我”打针;结果——“我”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并且悟出了很多道理。

一件小事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小结: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果能清楚地认识记叙文的要素,就能避免作文中出现了结构欠完整、叙事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问题了。

同学们要把文章写好,叙事的要素就一定要熟记,否则少了什么时间或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也不清楚,文章就自然不具体了。

3.灵活交代记叙要素六要素的交代是灵活的,灵活交代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可避免文章的呆板和平庸。

①时间 1.太阳出来罗……喂,喜洋洋……罗……喂。

(早晨)2.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

(冬天)3.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

(春节)可见时间的表述不一定非要直接写出几月几日几点,而可以像上面这样间接的灵活的表现出来。

②地点 1.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

(医院) 2.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山区)文章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采用隐讳的方式交代地点,如《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等称皇宫为“回忆城”,称皇帝为“瞌睡龙”等。

这其实也是暗示了作品中的地点和人物。

③人物记叙文写作中时间和地点的灵活运用是好把握的,而记叙文的“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就复杂得多。

“人物”的交代是记叙文的重点,交代人物离不开描写。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有哪些类型并举出例句?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板书:外貌(肖像)描写)2.“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板书:语言(对话)描写) 3.“她来到河边,放下篮子,将衣服从篮子里取出,摁到水中浸湿,捞出水面搁在石板上,撒些洗衣粉,就开始搓洗起来……”(板书:行动描写) 4.“前面的同学作了很好的发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我是起来发言呢,还是放弃?”我内心这样想着。

“算了吧!我还是放弃!”我想“我该坐下了。

”(板书:心理描写)这样看来,人物描写有: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四种,我们常称这四种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板书: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除了直接描写外,还有用反衬、烘托等手法,对其他人物或事件进行叙述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我们称为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板书: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街头见闻》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

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

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

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

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

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

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点评: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

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

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经过,不论其简单还是复杂,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要把事件的过程和结局叙述清楚,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全面完整的印象,了解事件的意义。

有时,重要的细节要具体叙述或描写。

人们了解一件事,总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总爱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总爱推测事情的结局。

这就是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要有所交代。

小结:交代要素,不能像答题一样呆板,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对于时间、地点的交代,也并不一定是直接写几月几日几时,某省某市某区,有时候,还可以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将时间或地点间接的表示出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总结: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应该灵活地交代“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