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正式版)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81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正式版)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20xx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多,千万吨以
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47家,产量占全国煤炭核定生
产能力的63.24%。

其中3000万吨以上煤矿企业12
家,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各地区、各部门和
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安全投入也普遍
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
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
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
部门,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存在。

2 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对20xx年煤矿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1 煤矿的主要事故类型为顶板、透水、火灾、瓦斯和运输事故。

20xx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201起,死亡人数1973人。

2.2 随着煤矿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事故所占比例下降,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但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3 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即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产量越低,安全状况越差;较高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了基础,同时,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能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和保障。

2.4 事故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在月份方面,3、
4、5月是事故的高发月,在月旬方面,下旬特大事故占62.5%,在工作班次方面,日班发生的重大事故占46.55%。

2.5 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占76.92%,在重特大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
42.82%,采煤工作面占25%;但巷道事故比例也有增大趋势。

2.6 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差别较大。

3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方位的。

分析表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多,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因素。

我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属于石炭二迭纪的煤层,其中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地质构造复杂不易在开采前抽放瓦斯,但在采掘时,瓦斯放散量大,再加上开采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和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导致采动诱发的应力场、煤岩体裂隙场及瓦斯流动场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原有安全技术及理论基础已难以适应当前煤矿对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求。

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的突然涌出现象,造成瓦斯事故。

3.2 长期以来,煤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技术水平不高,要求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长期以来,技术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产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效率低。

把“千军万马”的队伍放在高度危
险的作业环境中劳动,一旦出现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等事故时,容易导致损失惨重,甚至全矿毁灭的现象。

3.3 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高危环境的要求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对于广大的煤矿职工来说,安全文化素质低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煤矿是高危行业,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应当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从事该项工作,才能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局面。

3.4 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煤矿矿井的寿命多为几十年,随着开采深度加大,范围延伸扩展,瓦斯涌出量增多,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增大,危险程度急剧增长,原有的矿井生产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没有及时改建生产系统,不能满足新的生产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投入,矿
井安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还有许多矿井的安全设施达不到要求,这也是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4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5 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我国年产煤35亿多吨,位居世界第一,但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0xx年全国煤矿共死亡1973人,百万吨死亡率0.564。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力求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1 加强宣传和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岗前进行一定时期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使职工在真正具有入井安全方面的知识时才准入井。

在平日进行定期的安全学习,进行一些安全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安全经验的总结学习。

在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方面,必须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达到
一定的理论水平。

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事故案例及经验教训等进行讲述。

让职工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并针对不同人员、工种从不同角度进行培训。

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生产,做到警钟长鸣。

将最近几次大的瓦斯事故做成VCD光盘,分发到全国所有的瓦斯矿井,说明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责任,措施的不足之处,事故的教训,以敲响警钟,尤其是应当使煤矿职工了解其所工作范围内所存在的危险源,知道危险出现时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具备解决相关危险的能力,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

5.2 加强科研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生产体系
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的加大和开采集约化程度
的提高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原有安全技术及理论基础已难以适应当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迫切需求。

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5.2.1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力度,特别是应当针对当前开采条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安全装备的研制,以便为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矿井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5.2.2 对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当通过与高等院校和专职科研单位的合作,测定矿井采掘范围内煤层的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煤的强度、煤层瓦斯含量等技术参数,查明矿井有关区域的瓦斯危险程度,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预测预报在采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5.2.3 对高危矿井要投入必要的资金,改造通风
系统和设备,装备瓦斯抽放系统、监测设备,矿井防灾救护系统等安全设施和装备,以改善安全生产的环境,提高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

5.3 针对特殊地质条件,采取特殊措施,改善矿井生产条件
多年来,煤矿瓦斯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未经综合利用的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煤层气实际上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新能源,可用于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

同时,对煤层气的回收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因为煤层气随着煤炭开采泄漏到大气中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一半矿井为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因采煤而从矿井中抽放的煤层气在13亿立方米以上。

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矛盾,有效控制瓦斯事故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的关键。

结语
当前,尽管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有利条件是:有经验丰富、政治文化素质高的各级领导;有经过数十年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有几十年来培养起来的技术队伍;有经过多次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等规程规定;有专业化的煤矿安全研究机构和有关的大专院校;特别是我国有具有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的神华煤矿,也有在高瓦斯和突出危险条件下、多年来实现安全高产的淮南公
司等所获得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应该说做到控制事故的频发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