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优质教案7:2.1 函数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优质教案7:2.1 函数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2.1 函数及其表示一.课标要求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5.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命题走向函数是整个高中数学的重点,其中函数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从近几年来看,对本部分内容的考察形势稳中求变,向着更灵活的的方向发展,对于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多以下面的形式出现:通过具体问题(几何问题、实际应用题)找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再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进而研究函数性质,寻求问题的结果。

高考对函数概念与表示考察是以选择或填空为主,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本节知识作为工具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命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三.要点精讲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1)解决一切函数问题必须认真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包含三种形式:①自然型:指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如: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函数的真数为正数,等等);②限制型:指命题的条件或人为对自变量x的限制,这是函数学习中重点,往往也是难点,因为有时这种限制比较隐蔽,容易犯错误;③实际型:解决函数的综合问题与应用问题时,应认真考察自变量x的实际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是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中学数学要求能用初等方法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问题。

①配方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②判别式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方程);③不等式法(运用不等式的各种性质);④函数法(运用基本函数性质,或抓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等)。

3.两个函数的相等: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

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

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4.区间(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A→B”。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的对应就叫映射。

注意:(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到B的射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 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汉字叙述。

(2)“都有唯一”什么意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6.常用的函数表示法(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7.分段函数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了若干个子区间,而每个子区间的解析式不同,这种函数又称分段函数;8.复合函数若y =f (u),u=g(x ),x ∈(a ,b ),u ∈(m,n),那么y =f 『g(x )』称为复合函数,u 称为中间变量,它的取值范围是g(x )的值域。

四.典例解析 题型1:函数概念例1.(1)设函数).89(,)100()]5([)100(3)(f x x f f x x x f 求⎩⎨⎧<+≥-=『解析』(1)这是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式的变换问题,需要反复进行数值代换,)))101((())))104(((()))99((())94(()89(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99())102(()97())100(()))103((())98((f f f f f f f f f f f ===== =.98)101())104((==f f f(2)请设计一个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函数y = f (x ):①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对定义域内任意不同两点12x x 、, 都有1212()()2()2x x f x f x f ++<答: .答案不唯一,在定义域内图象上凸的偶函数均可,如2(),()cos (),()|tan |()2222f x x f x x x f x x x ππππ=-=-≤≤=--<<等等.首先由①知f (x )为偶函数,由②知f (x )在定义域内图象上凸,然后在基本初等函数中去寻找符合这两点的模型函数.『总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问题以开放的形式出现,着重突出对考生数学素质的要求.点评:讨论了函数的解析式的一些常用的变换技巧(赋值、变量代换、换元等等),这都是函数学习的常用基本功。

变式题:(2007山东 文2)设1232,2()((2))log (1) 2.x e x f x f f x x -⎧⎪=⎨-≥⎪⎩<,则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项为C 。

例2.(2007安徽 文理15)(1)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f x f x +=,若()15,f =-则()()5f f =__ ________;(2)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f x f x +=,若()15,f =-则()()5f f =__________。

『解析』(1)由()()12f x f x +=得()()14()2f x f x f x +==+, 所以(5)(1)5f f ==-,则()()115(5)(1)(12)5ff f f f =-=-==--+。

(2)由()()12f x f x +=得()()14()2f x f x f x +==+,所以(5)(1)5f f ==-,则()()115(5)(1)(12)5ff f f f =-=-==--+。

点评:通过对抽象函数的限制条件,变量换元得到函数解析式,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题型二: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例3.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1)f (x )=2x ,g (x )=33x ;(2)f (x )=x x ||,g (x )=⎩⎨⎧<-≥;01,01x x(3)f (x )=1212++n n x ,g (x )=(12-n x )2n -1(n ∈N *);(4)f (x )=x1+x ,g (x )=x x +2;(5)f (x )=x 2-2x -1,g (t )=t 2-2t -1。

『解析』(1)由于f (x )=2x =|x |,g (x )=33x =x ,故它们的值域及对应法则都不相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函数;(2)由于函数f (x )=x x ||的定义域为(-∞,0)∪(0,+∞),而g (x )=⎩⎨⎧<-≥;01,01x x 的定义域为R ,所以它们不是同一函数;(3)由于当n ∈N *时,2n ±1为奇数, ∴f (x )=1212++n n x =x ,g (x )=(12-n x )2n -1=x ,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都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函数;(4)由于函数f (x )=x1+x 的定义域为{x |x ≥0},而g (x )=x x +2的定义域为{x |x ≤-1或x ≥0},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函数; (5)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都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函数。

点评:对于两个函数y =f (x )和y =g (x ),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都相同时,y =f (x )和y =g (x )才表示同一函数,若两个函数表示同一函数,则它们的图象完全相同,反之亦然。

(1)第(5)小题易错判断成它们是不同的函数,原因是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透,要知道,在函数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f 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变换字母,以至变换成其他字母的表达式,这对于函数本身并无影响,比如f (x )=x 2+1,f (t )=t 2+1,f (u +1)=(u +1)2+1都可视为同一函数。

(2)对于两个函数来讲,只要函数的三要素中有一要素不相同,则这两个函数就不可能是同一函数。

题型三:函数定义域问题 例4.求下述函数的定义域:(1)02)23()12lg(2)(x x x x x f -+--=;(2)).lg()lg()(22a x ka x x f -+-=『解析』(1)⎪⎪⎩⎪⎪⎨⎧≠-≠->-≥-023112012022x x x x x ,解得函数定义域为]2,23()23,1()1,21( .(2)⎩⎨⎧>>22ax kax ,(先对a 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对k 进行分类讨论), ①当a =0)(R k ∈时,函数定义域为),0(+∞;②当0>a 时,得⎩⎨⎧>-<>ax a x kax 或,1)当⎩⎨⎧≥>10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ka ,2)当⎩⎨⎧<≤->110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a ,3)当⎩⎨⎧-<>10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a a ka ;③当0<a 时,得⎩⎨⎧-><>ax a x kax 或,1)当⎩⎨⎧-≤<10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ka ,2)当⎩⎨⎧≤<-<110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a ,3)当⎩⎨⎧><1k a 时,函数定义域为),(),(+∞-a a k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