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篇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

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

是的,因
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

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
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

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
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
的文化才得以传承。

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
传向世界。

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

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
备品。

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

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
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
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
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

其中出
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
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

宋代诗词更以
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

明清小说将白
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
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
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
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
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
们的五千年文明!
篇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
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
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

小孩子穿着
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
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
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
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
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

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
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味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
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

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
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
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

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
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
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我们
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篇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
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
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
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
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

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
为圭臬。

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
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
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
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
本保障。

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
的体现。

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
不绝。

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

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
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

科技赋予传统文化
科学特性和创造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
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

在科
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
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
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发挥科技优势,
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

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
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
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
说和大乘佛法。

”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
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

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
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