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园林工程制图PPt第六章园林规划设计图
园林工程制图PPt第六章园林规划设计图
二、绘制要求
3.标注排水方向
根据坡度,用单箭头标注雨水排除方向,如图6-9所示。
4.绘制方格网
为了便于施工放线,竖向设计图中应设置方格网。设 置时尽可能使方格某一边落在某一固定建筑设施边线上 (目的是便于将方格网测设到施工现场),每一网格边长 可为5m、10m、20m等,按需而定,其比例与图中一致。方 格网应按顺序编号,规定:横向从左向右,用阿拉伯数字 编号;纵向自下而上,用拉丁字母编号,并按测量基准点 的坐标,标注出纵横第一网格坐标。
二、绘制要求
2.标注建筑、山石、道路高程
将总平面图中的建筑、山石、道路、广场等位 置按外形水平投影轮廓绘制到竖向设计图中,其 中建筑用中实线,山石用粗实线,广场、道路用 细实线,建筑应标注室内地坪标高,以箭头指向 所在位置。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最高部位的标高。 道路高程一般标注在交汇、转向、变坡处,标注 位置以圆点表示,圆点上方标注高程数字。
3.标注定位尺寸
自然式植物种植设计图,宜用与设 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同样大小的坐标 网确定种植位置,规则式植物种植设计图, 宜相对某一原有地上物,用标注株行距的 方法,确定种植位置,如图6-7所示。
4.绘制种植详图
必要时按苗木统计表中编号(即图号) 绘制种植详图,说明种植某一种植物时 挖坑、覆土、施肥、支撑等种植施工要 求,见种植详图(图6-8)。
根据图示各植物编号,对照苗木统计表及技术说明, 了解植物种植的种类、数量、苗木规格和配置方式。如图 6-6所示,游园周围以油松、白皮松、黄栌、银杏、五角 枫等针叶、阔叶乔木为主配以黄刺玫、紫丁香等灌木。西 北角种植黄栌5株,五角枫2株,以观红叶。东北、西南假 山处配植油松11株,与山石结合显得古拙。六角亭后配植 悬柃木4株,形成高低层次。中部沿驳岸孤植垂柳4株,形 成垂柳入水之势。
5.绘制比例、风玫瑰图或指北针, 主要技术要求
三、种植设计图的阅读
阅读植物种植设计图用以了解工程设计意图、 绿化目的及其所达效果,明确种植要求,以便组织 施工和作出工程预算,阅读步骤如下。
1.看标题栏、比例、风玫瑰图或方位标
明确工程名称、所处方位和当地主导风向。
三、种植设计图的阅读
2.看图中索引编号和苗木统计表
Salix babylonica
2
3 4 5
白皮松
油 松 五角枫 黄 栌
Pinus bungeana
Pinus tabulaeformis Acer mono Cotinus coggygria
株
株 株 株
8
14 9 9
8
8 4 4
8
8 4 4
6
7 8
悬铃木
红皮云 杉 冷 杉
Platanus orienfalis
表6-1 树冠直径
树种 冠径
孤立树 10~15
高大乔木 5~10
中小乔 木 3~7
常绿大 乔木 4~8
锥形 幼树 2~3
花灌 木 1~3
绿篱 宽0.5~1.5
2.编制图例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中图例是常用图例,如果再使用其它图例, 可依据编制图例的原则和规律进行派生,同 时在图纸中适当位置画出并注明各图例含义。 为了使图面清晰,便于阅读,对图中的建筑 应予以编号,然后再注明相应的名称.
三、 园林设计平面图的阅读
4.看坐标或尺寸标注
根据坐标或尺寸查找施工放线的依据。
某游园设计平面图
1.园门 2.水榭 3.六角亭 4.桥 5.景墙 6.壁泉 7.石洞
图6-1 某游园设计平面图
表6-2苗木统计表
编 号 1 垂 柳
树
种
单 位 株
数 量 4
规
干径 cm 5
格
高度m
出圊 年龄 3
备 注
2.编制苗木统计表:
植物规格应根据植物类别表示。一般地,阔 叶树用胸径d(厘米)表示;针叶树用高度H(m) 表示;灌木用灌幅直径¢(m)表示;草坪用面积 (m2)表示。有些灌木用分支数表示。 在图中适当位置,列表说明所设计的植物编 号、树种名称、拉丁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 出圃年龄等。如表6-2所示为图6-6所附苗木统 计表。
P.koraiensis Abies hclophylla
株
株 株
4
4 4
4
8 10
4
8 10
立面图及剖面图
图6-3 某游园北立面图
图6-4 某游园剖面图
鸟瞰图
图6-5 某游园鸟瞰图
第二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
一、内容与用途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是表示植物种植位 置、种类、数量、规格及种植类型的平面图, 是组织种植施工和养护管理、编制预算的重要 依据。
3.标注定位尺寸或坐标网
定位方式: ①规则式 根据原有景物定位,标注新设计的主要 景物与原有景物之间的相对距离 坐标网格 ②自然式,采用直角坐标网定位。 用细实线绘制 直角坐标网: ①建筑坐标网是以工程范围内的某一点为“零”点, 再按一定距离画出网络,水平方向为B轴,垂直方向为A轴, 便可确定网格坐标。 ②测量坐标网是根据造园所在地的测量基准点的坐 标,确定网格的坐标,水平方向为y轴,垂直方向为x轴, 如图6-1所示。
1.园林要素表示法
(6)植物 一般采用“图例”作概括地表示,所绘 图例应区分出针叶树、阔叶树;常绿树、落叶树、 乔木、灌木、绿篱、花卉、草坪、水生植物等, 对常绿植物在图例中应画出间距相等的细斜线表 示。绘制植物平面图图例时,要注意曲线过渡自 然,图形应形象、概括。树冠的投影,要按成龄 以后的树冠大小画,参看表6-1.
二、绘制要求
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采用“图例”来表达
1.园林要素表示法
(1)地形 在总平面图中要表明设计地形和原有地 形的状态(等高线表示)。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实 线绘制,原地形等高线用细虚线绘制,设计平面 图中等高线可以不标注高程。
1.园林要素表示法
(2)园林建筑要表示建筑物的形状、位置、朝向以
及附属设施等。在大比例尺图纸中,对有门窗的建筑,可 采用通过窗台以上部位的水平剖面图来表示,对没有门窗 的建筑,采用通过支撑柱部位的水平剖面图来表示。用粗 实线画出断面轮廓,用中实线画出其它可见轮廓,用粗实 线画出外轮廓,用细实线画出屋面,对花坛、花架等建筑 小品用细实线画出投影轮廓。 在小比例图纸中(1∶1000以上),只须用粗实线画 出水平投影外轮廓线。建筑小品可不画。
二、绘制要求
5.绘制比例、指北针,注写标题栏、技术要 求等 6.局部断面图
必要时,可绘制出某一剖面的断面图,以便 直观地表达该剖面上竖向变化情况,如图6-9中 断面图所示。
三、竖向设计图的阅读
1.看图名、比例、指北针、文字说明
了解工程名称,设计内容、所处方位和设计范围。
2.看等高线的含义
看等高线的分布及高程标注,了解地形高低变化,看水 体深度及与原地形对比,了解土方工程情况。从图6-9可 见,该园水池居中,近方形,常水位为-0.20m,池底平 整,标高均为-0.80m。游园的东、西、南部分布坡地土 丘,高度在0.60-2.00m之间,以东北角为最高,结合原地 形高程可见中部挖方较大,东北角填方量较大。
二、绘制要求与绘制方法
1.种植设计平面图绘图要求和方法
在设计平面图上,绘出建筑、水体、道路及地下 管线等位置。 水体边线:用粗实线, 水面:沿水体边界线内侧用细实线表示 建筑:用中实线, 道路:用细实线, 地下管道或构筑物:用中虚线。
(1)自然式种植设计图
宜将各种植物按平面图中的图例,绘制在 所设计的种植位置上,并应以圆点示出树干位 置。树冠大小按成龄后冠幅绘制。为了便于区 别树种,计算株数,应将不同树种统一编号, 标注在树冠图例内,如图6-6所示。
三、竖向设计图的阅读
3.看建筑、山石和道路高程
图6-9中六角亭置于标高为2.40m的山石上,亭 内地面标高2.70m,成为全园最高景观。水榭地面 标高为0.30m,拱桥桥面最高点为0.60m,曲桥标 高为±0.00。园内布置假山三处,高度在 0.80~3.00m之间,西南角假山最高。园中道路较 平坦,除南部、西部部分路面略高以外,其余均 为±0.00。
1.园林要素表示法
(3)水体 水体一般用两条线表示,外面的一条表 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用特粗实线绘制; 里面的一条表示水面,用细实线绘制。 (4)山石 山石均采用其水平投影轮廓线概括表示, 以粗实线绘出边缘轮廓,以细实线概括绘出皴纹。
1.园林要素表示法
(5)园路 园路用细实线画出路缘,对铺 装路面也可按设计图案简略示出.
三、 园林设计平面图的阅读
1.看图名、比例、设计说明及风向玫瑰图或 指北针
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性质,设计范围和朝向等。沈 芳园是作为中国沈阳和日本札幌两个友好城市互赠纪念而 建立起来的。庭院按照中国传统园林形式手法进行设计, 由中日双方施工。它建造精细,比例得体,古典的亭榭雍 容华贵,山石水体,情趣映然,配以草坪树木颇具我国北 方皇家园林特点。
(2)规则式种植设计图
对单株或丛植的植物宜以圆点表示种植位置,对 蔓生和成片种植的植物,用细实线绘出种植范围,草 坪用小圆点表示,小圆点应绘得有疏有密,凡在道路、 建筑物、山石、水体等边缘处应密,然后逐渐变疏。 对同一树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以粗实线连接起来, 并用索引符号逐树种编号,索引符号用细实线绘制, 圆圈的上半部注写植物编号、下半部注写数量,尽量 排列整齐使图面清晰,如图6-7所示。
第六章 园林规划设计图
知识目标
★掌握它们的绘制要求和读图方法
能力目标
★能按照制图规范要求绘制 ★能熟练识读
第一节 园林设计总平面图
第二节 园林植物植设计图
第三节 竖向设计图
第一节园林设计平面图
一、内容与用途
园林设计平面图是表现规划范围内的各种造园 要素(如地形、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及园路 等)布局位置的水平投影图,它是反映园林工 程总体设计意图的主要图纸,也是绘制其它图纸 及造园施工的依据。图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