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00例慢性病老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并分析心理护理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情况均得到了改善,其对医疗人员也充满了信任,可以在治疗中给予配合。

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把握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变化;护理
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需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会表现出不良心理,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且老年慢性患者的疾病多为终身性,治疗时间长,多会出现复发。

故临床治疗时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笔者临床中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共收治老年患者300例。

临床病例尤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梗塞等患者居多。

男128例(42.6%),女172例(57.4%);年龄70~82岁,平均70.24岁。

针对此阶段老年患者笔者进行了心理特点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有效的减轻老年患者在诊疗期间经常出现的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在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性格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300 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护理,均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3.1.1 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联
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

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1]。

3.1.2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

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

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1.3 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

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

3.1.4 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

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3.1.5 希望健康长寿。

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3.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3.2.1 抑郁心理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语。

食欲下降、持续失眠。

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

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有的蒙头卧床不见医生护士和家人。

3.2.2 恐惧、焦虑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过分担心,表现为充满紧张与期待,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心慌意乱,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睡眠及食欲不佳等。

3.2.3 敏感、猜疑患者怀疑医护人员刻意隐瞒病情,表现为极为关注医护人员的讲话内容,易受暗示、情绪波动大。

3.2.4 自尊心过强患者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改变,容易出现性格和行为的改变。

表现容易表现出固执、自私、幼稚、生闷气等不良情绪。

3.2.5 孤独、寂寞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而又缺少家人陪护。

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卧床不动,情绪低沉、怨天尤人、易怒易烦。

不主动与医生护士说话,有问题不敢问,不随便与病友交谈,盼望着亲友早来探视,病未痊愈就想回家。

4 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运用有效的交流方
式,加强沟通,才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2],有效提高救护质量。

4.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护理患者进入病房时,护士就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搀扶患者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为患者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将患者介绍给同室病友,让他与大家尽快熟悉起来。

4.2 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病房的布局要符合老年人需求。

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配备轮椅,地面做防滑处理。

4.3 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保持身体清洁和及时处理分泌物,并预防并发症。

要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拍背,经常按摩其受压部位。

保持床铺干净、整齐。

4.4 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在用药时应提供详尽的用药指导,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熟练的技术操作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

4.5 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4.5.1 对有抑郁的老年患者:主动地介绍治疗的新进展,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向患者讲解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指出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归。

4.5.2 对有焦虑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和检查前,应该向其说明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患者产生紧张情绪。

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之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

指导患者在治疗活动之余,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护理工作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的对象是患有各种各样疾病而同时又具有各种个性特征的人[3]。

因此它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业务技术和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富强.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34.
[2]洪炜,高姝贤,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0.
[3]姜干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
(编辑:程旭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