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绪言建国以来,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评价并勘探了近六百处铅锌矿产地,探明的铅锌储量跃居世界前列,提交了许多可供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积累了丰富的勘探铅锌矿床的经验,为我国发展铅锌工业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表明,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应坚持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地质条件的可能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勘探矿区;合理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认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讲究经济效益,缩短勘探周期,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和工作量,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质勘探报告。

本规范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收集探采对比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颁发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的原则而制定的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要求。

它是我国现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指导铅锌矿地质勘探和审批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各矿床地质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具体运用。

第一章工业要求第一条:铅、锌矿的特性及用途铅是兰灰色金属,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沸点1525℃;能与锌、锡、锑、砷等金属组成合金。

铅的展性良好,延性甚微;在干燥空气中,铅不发生化学变化;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铅薄膜覆盖其表面;常温下,铅几乎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但溶于硝酸,铅对碱、氨、氰酸及有机盐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

锌是兰白色金属,硬度2.0,熔点419℃,沸点906℃,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延性,压延后比重为7.19,锌能与铅、锡、锑、镍、铜等金属组成合金。

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锌不起变化;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生成致密的碱性碳酸锌薄膜,可保护锌金属内部和镀锌金属表面不再氧化受腐蚀。

由于铅、锌具有上述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部门,铅金属还在核工业和石油工业等部门有所应用。

第二条:常见的铅、锌矿物我国目前常见的铅、锌矿物共17种,它们均不同程度地为工业所利用,其中尤以方铅矿、闪锌矿为最重要(表1)。

我国常见铅锌矿物表1第三条:铅、锌矿石工业类型应在研究矿床中矿石自然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矿石加工技术特征,划分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以往勘探和生产经验,铅锌矿石的工业类型有:1.按矿石氧化程度不同,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

2.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不同,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

3.按矿石结构、构造不同,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不同,可分为:重晶石型矿石、脉石英型矿石、萤石型矿石、方解石型矿石及天青石型矿石等。

矿石工业类型划分,不宜繁杂。

当工业部门需要按类型分采、分选(冶),而在地质剖面图上能够圈出,且与相邻剖面能对应相连,则应圈出其分布范围,分别计算储量。

第四条:铅锌矿的选矿和精矿标准铅锌矿石一般均需选矿富集为精矿使用。

根据铅锌矿石类型不同,选矿方法也不同。

一般硫化矿石多用浮选。

氧化矿石用浮选或重选与浮选联合选矿,或硫化焙烧后浮选,或重选后用硫酸处理再浮选。

对于含多金属的铅锌矿,常采用磁—浮、重—浮、重—磁—浮等联合选矿方法。

铅锌矿石进行选矿后,其精矿产品应符合冶金部部颁标准。

1.铅精矿质量标准(表2)铅精矿质量标准(YB113—81)表2注:铅精矿中金、银、铋为有价元素,应提出分析数据(按:冶金部原定标准中,所谓有价元素,指计价元素,例如在精矿中Au>1g/T、Ag>20g/T开始计价。

)2.锌精矿质量标准(表3)锌精矿质量标准(YB114—81)表33.铅、锌混合精矿、氧化铅精矿、铅锡混合精矿,目前尚无冶金部部颁标准,现仅将有关单位使用的企业标准列为附录一,供参考。

第五条:工业指标1.凡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所采用的具体工业指标,应由地质勘探部门提出初步意见,并附必要的地质资料,由工业部门委托矿山设计部门进行经济核算和比较研究后,由省以上工业主管部门确定。

在进行矿床普查评价时,可参考一般工业指标。

2.一般工业指标(表4)一般工业指标表4说明:①边界品位指单样,工业品位指单项工程平均品位,厚度指标均为真厚度。

②当矿床品位较贫,规模较大,伴生组份多,矿石易选,矿山开采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较好时,可取其下限值;反之,取其上限值。

③确定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当矿体倾角平缓时,取其上限值;反之,取其下限值。

适于露采矿床的可采厚度,还可适当增大。

3.铅锌矿床中伴生组份的评价。

为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当伴生组份品位达到表5所列的含量时,要认真进行取样化学分析以及选矿富集途径、赋存状态的研究。

伴生组份综合评价一般参考指标表5注:上表中元素的含量系指:一、该元素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过选矿,能选成单独精矿产品的,如:1.Cu主要系指赋存在硫化铜矿物中者;2.WO3主要系指赋存在白钨矿、黑钨矿中者;3.Sn主要系指赋存在锡石中者;4.Mo主要系指赋存在辉钼矿中者;5.Bi主要系指赋存在辉铋矿中者;6.S主要系指赋存在硫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中者;7.CaF2主要赋存在萤石中者;8.Sb主要指赋存在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

二、表中Au、Ag的含量要求,来源于铅锌精矿中含Au1g/T,含Ag20g/T,即可单独计价。

以原矿经选矿富集10倍,折算出原矿石含Au0.1g/T、Ag2g/T作为评价指标。

考虑Au、Ag 含量太低,分析误差大,亦可按精矿中含Au1g/T、Ag20g/T的标准进行评价。

三、Ge、Ga、In、Se、Te、Tl、Cd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铅、锌、铜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四、汞、铀、砷元素,当环保措施较好,它们在铅锌矿床中达到:Hg>0.005%、U>0.02%、As>0.2%的含量时,有综合利用的可能性,需对其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分选或回收途径进行研究。

第二章地质研究第六条:区域地质研究应着重研究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分布特点,有时还要研究区域变质作用和岩相古地理环境,阐明它们各自对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关系。

测区范围,一般应能反映出控制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比例尺可用1/5万至1/万。

第七条:矿床地质研究1.地层、岩性、岩相研究对产于沉积岩层中的铅锌矿床,地层研究是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

应有依据地确定区内地层的时代,对地层(尤其是含矿地层)进行详细分层,找出对比标志,详细研究含矿层位或容矿岩层的岩性、岩相、沉积环境、沉积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阐明它们对矿床形成及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

2.构造研究一般应侧重研究控矿的、控岩的和破坏矿体的构造,研究它们的形态和性质及其空间分布范围、产状变化特点、发育先后次序、相互复合关系,阐述它们对矿床的形成或破坏有何关系及影响。

探索控制矿床产出空间位置的构造因素,分析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对破坏矿体较大的构造要查明其性质,其空间位置和破坏程度要有工程控制。

3.岩浆活动(包括火山作用)研究对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应研究侵入岩的岩类、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岩体形态、规模、产状变化、侵入时代、演化特点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及其对矿休的破坏或影响。

对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应研究火山岩系的时代、层序、岩性、岩相以及喷发~沉积旋回,阐述火山机构与成矿的关系。

4.变质作用研究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应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影响因素,变质岩岩性特点,变质相带及其分布,以及变质作用对矿床的改造或形成的影响。

5.风化作用研究对氧化带较发育或残、坡积铅矿发育的矿区,应重视风化作用对氧化带和砂铅矿形成以及对原生矿改造的研究,包括对风化作用的程度、范围、深度、风化作用的产物的研究,控制风化壳形成的有关因素的研究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注意风化作用对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的影响。

6.围岩蚀变研究研究不同构造部位围岩岩性的蚀变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7.根据上述各项研究成果,探讨有利于成矿最佳组合因素,探讨成矿的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等问题,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找矿方向指导矿区外围找矿。

第八条:矿体形态研究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规律特征,研究矿体(或矿体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范围。

对主矿体(层)还应研究矿体规模、形状、产状、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斜列再现、夹石分布等变化规律,及成矿后断层或火成岩对矿体的穿插破坏情况。

对主要矿体(层)的连接,必须找出对比标志,有依据地正确圈定矿体。

第九条:矿石物质组份的研究1.查明金属、脉石矿物种类、比例、粒度、嵌布特征、矿石构造,以及它们在不同矿石类型中的变化情况。

2.研究影响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效果的杂质种类(矿石中Cu、As、Fe、F、SiO2、MgO、Al2O3等杂质。

脉石矿物中易泥化的滑石、石膏、重晶石、萤石、绿泥石、绢云母、高岭土以及断层泥、可溶性盐类等)、大致含量、赋存状况和分布变化等情况。

3.查明矿石中伴生元素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各自与铅、锌等主元素的相关性,并了解其分布变化情况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相中的分配值和分配率。

4.研究铅锌矿化特点、矿石品位变化规律及矿床原生分带性。

5.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点,以及影响加工技术性能效果的矿石工艺特性,研究和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统计其比例,查明其相互关系及空间分布情况,尤其在矿床中氧化带发育时,需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查明硫化矿石、混合矿石和氧化矿石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界线。

6.了解矿体中的夹石和近矿围岩的物质组份,注意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并评述当其混入矿石中时,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第十条:水文地质的研究1.根据我国目前已勘探的铅锌矿床,按照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的含水空间形态,铅锌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主要有二类:第一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

第二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各类充水矿床,根据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表水体对矿床充水影响程度,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地下水补给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型,如表6。

我国铅锌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62.水文地质研究要求铅锌矿床普查勘探中水文地质工作要求,应按地质矿产部1982年12月26日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执行。

我国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大多数与碳酸盐岩有关,对岩溶充水矿床,在普查勘探阶段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应重视使用综合水文地质勘探手段,如做好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测量;生产矿井及老窿水文地质调查;做好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尤其要做好岩心溶蚀情况的系统观察分析和岩溶率统计;水文地质试验(包括单孔、群孔抽水试验,生产坑道抽、放水试验,地下水连通试验等);地面物探及水文物探综合测井;岩溶调查;地下暗河示踪试验;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样和岩(土)样室内分析试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