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监督管理问题及措施
一、基层财政监督过程中存有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的基层监督机构的岗位人员配置方面还有待完善。
例如:
在很多的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存有着“同班人马,两块牌子”情况,甚
至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并没有建立相对的财政监督机构。
缺乏专业的
监督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势必会导致基层监督工作的形式化。
(二)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
目前,国内的财政监管制度的构建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
监管系统的
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还无法有效完成。
其中,部分监督管理制度可操
作性不强,以至于常出现权责不明等问题。
这些制度上产生的问题,
严重地制约着基层财政监督部门的执行效率。
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
了一定的“监管真空带”。
二、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
财政部应该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为指导思想,对会计信
息质量检查进行分门别类地加以规范。
同时,将《会计法》等作为监
督的重要依据,对质量监督的重点会计信息进行明确。
金融企业亦是
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制定相对应的金融企业特定规范。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监督过程中,要将监督的重点放到政
府采购以及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等方向。
(二)提升内部监督工作的交流与指导
目前,在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普遍存有不规范问题。
为了更好
地对其进行规范,省市级财政部门应对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
有效监督,并结合出现的监督问题,进行适当地工作指导。
另外,还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内部的监督工作会,增加基层监督人员的交流,从
而使其对监督制度了解的更为深入,执行时更加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进而提升监督执行效率。
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效的业
务培训工作。
在培训的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经典的执行案例作为重
点讲解内容,从而帮助监督管理者对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
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设定一定的考核目标,以此来督促基层财政监
督部门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监督管理
职能的达成。
(三)对专项资金增强研究,实现绩效监督
将专项资金进行类型划分,并制定出相对应的监管方案。
对财政部门
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聘请
相关的评审专家来弥补监督人员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监管人员进
行专项资金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地配置适当的业务培训工作,进而更
好地提升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
在监督管理
开展过程中,为了鼓励监管人员积极地投身到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应
采取一定的绩效机制,设立明确的绩效监督标准,从而有效提升绩效
监督管理质量。
(四)积极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就近就地监管
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是财政部门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双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增强基层财政
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组织网络,推进就地
就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各镇(街道)成立相对应组织,明确责任,
形成财政所长负总责,镇(街道)财政资金联络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镇(街道)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就地
就近监管工作规范运行;开发系统软件,推动就地就近监管工作高效
运转;建立事前管控、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机制,各个主
体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一环扣着一环,从而实现项目流、
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通达、公
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国内的财政监督管理工
作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
不过,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基层财政部
门的监督管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其中,尚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
解决。
例如,会计信息缺乏规范监督、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
待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和缺乏财政监督目标等。
这些问题的存有,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基层财政监督管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作者对这些
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起到良好的推
动作用。
(本文来自于《财会研究》杂志。
《财会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基层财政监督管理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