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课件《次北固山下》ppt名师课件1
部编版语文课件《次北固山下》ppt名师课件1
“平”、“阔”、“正”、 “悬”用得好表现出波平浪静,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景象。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 展现的画面。
【答案】春潮涌涨,大江奔 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 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阅读方法解密
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此类试题为中考古诗词考查的常见题 型之一,答题时一般是先反复朗读有关内容,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 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画面的意境,然后在大脑里构建出一幅 生动、鲜活、优美的图画来,这幅图画要涵盖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突出景物的特征,并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最后用描述 性的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地把这幅画的画面内容描述下来。具 体步骤为:先找出描写的所有景物,然后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为画面。
古风
五言 对音韵格律的要求
比较宽,句数可多
形 (古体诗) 七言
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Βιβλιοθήκη 脚可以转换。式格律诗
绝句
近体诗对音韵格 律的要求比较严:一
首诗的句数有限定,
(近体诗) 律诗
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 声,有一定的规律,
韵脚不能转换;律诗
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
对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
• 思念故乡。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抒胸臆 比喻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 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归降,单 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继位后,汉匈 修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 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出使匈奴,和苏武一 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秘密会见了汉
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
洛阳。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
2、首联,“客路”一词是什么意思,这又暗含 什么意思在里面呢?
3、颔联哪些字用得好?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4、颈联有何作用?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
哪句诗读出来的?此处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解题
体裁:五言律诗 题材: 思乡的诗
次:停宿
北固山:三面临 江,形势险要,号 称“天下第一江山 ”
四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律诗的有关知识:
译文: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
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
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风 正 一 帆 悬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
1.律诗共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部分。 2.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3.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押___a_n___韵; 韵脚: 前、悬、年、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次北固山下 古义:停留;今义:次序;等第。 乡书何处达 古义:书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 作。
首联(1、2句) 颔联(3、4句) 颈联(5、6句) 尾联(7、8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 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 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 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
学习 目 标
尾联: 乡书,归雁 ——直抒思乡之情
江南 春早 游子 思乡
客路 次
北 观景 固
山 下 思乡
青山之外,绿水之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江南 早春, 游子 思乡。
江南意 王湾
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次北固山下
知识回顾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赋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 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 诗人,此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 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 》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话有何作用?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内容:既写景又点名时令。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炼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和 “入”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哲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
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比较赏析: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 好的意 境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 现在用 香上, 就会在 享受美 好的芬 芳之外 ,更注 重思想 的体验 和提升 。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使,把苏武被流放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 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 的信,上面写着苏武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 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讶,再也无法抵赖,只 好将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 而“鸿雁传书”亦被传为美谈。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 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 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1、怎样理解诗题?本文的诗歌题材 和体裁各是什么?
2、找出本文押的韵和韵脚? 3、划分本诗的节奏 4、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次北固山下》课文朗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课文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 江春
2、 请同学们看看首联,“客路”一 词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作者有没有到达目 的地?这又暗含什么意思在里面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 很明显,船到镇江 后,他要上岸再乘 驿车转往别的地方 去。
含有旅途劳累之意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哪些字用得好 ?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本诗,能 解释重点词语,并能准确疏通文意。 2.能说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完 整准确赏析重点诗句。(重点) 3.能准确说出每首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点)
王湾, 唐代诗人,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 固山下》《奉使登终南 山》等。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海日生(于)残夜 点拨: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行舟绿水前 点拨:状语后置,应为“绿水前行舟”。
所见所感
导思1.本诗描绘了 哪些壮丽景象?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关键词: 借景抒情
抒情句子
导思2.哪两句是直 接抒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诗人在 北固山下停宿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象。全诗意境优 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羁旅时 深切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