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1.热爱学生
人们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现实教育中又有多少爱的阳光能够洒到学生们的心田?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尊严如此扫地,师生关系如此对立,责任在哪里?不能不说,教师缺少了对学生的爱,缺少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主要原因之一。

爱不应口惠而实不至。

教师的爱必须让学生时时刻刻体会到、感受到。

王立华,作为山东省创新教育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代表,早晨、中午第一节课前都要早到校,站在班级门口以慈祥的目光、和蔼的语气迎接每一个学生。

中午、下午放学时他又在教室门口以眷恋的眼神、关切的语气送走每一个学生。

有时候学生为了和他抢时间,也许比他早到校,但他必然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学生陆续走进教室。

张金,眼圈又黑了,是不是没睡好!学会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啊!张鹤,脸色有点黄,注意增加营养啊。

郑士杰,不用急,跑得满头大汗的,还没到上课时间呢。

放学时,自然也要和学生闹腾一番:放学了,带上文具和书,到室外去换换新鲜的空气吧!王婷婷,雪大路滑,路上慢点!刘瑶,回家别老跟家长搞内战,换个方式和家长交流,你会发现效果更好!吴爱龙,校服是不是脏了,该洗洗了!没有多少甜言蜜语,只是问候几句平常话,再交代点注意事项;没有逼,没有灌,只是在叮嘱。

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的这样迎送学生,他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感觉到爱,懂得爱,并输出爱。

2.了解学生
由于教师负担过重,加上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下滑,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反映了当今教育界教师服务意识的淡化和缺失。

如教师家访意识薄弱,不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情,缺乏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等等。

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真切了解,没有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教育就失去了前提,就失去了灵魂。

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了解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教师的天职。

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学生的特殊需要等。

为此,笔者主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恢复、重建、革新教师家访制度。

3.不伤害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可能很少有人故意去伤害自己的学生,但实践中教师们却给不少天真烂漫的学生造成了深深的心灵的伤害。

有调查表明:校园中对学生伤害最大最普遍的是语言伤害。

须知学生幼小的心灵是既敏感,又脆弱的,经不起教师们无情的讽刺、挖苦。

有一位六岁的小朋友,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学前教育没有跟上,学习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差一些,语文教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是全班最傻的孩子。

这个孩子回到家就给他父母说:不想学语文了。

还有的初中教师在全班宣布:是差生,谁也不要和他说话。

这些教师思想品行也许不差,也许非常敬业,但他的职业道德确实不合格。

4.帮助学生
教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帮助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有多少教师能给学生以切实而有效的帮助。

什么是帮助?帮助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是对学生心理上遇到的困惑给予疏导,是对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时刻给予指点。

我们的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笔者在20世纪80、90年代的目标教学研究中,曾推广班教导会制度,即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成班教导委员会,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会诊,以对某些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助方案。

今天看来,这种做法仍然是必要的。

5.不做负道德榜样
教师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一方面不能有违犯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不能有不良嗜好。

有一位教师,曾经非常爱抽烟,浑身的烟味遭到学生的反对。

语文课代表联系全班同学和教师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一、禁止抽烟;二、在办公室发现了烟和打火机,学生有权没收;三、教师要是抽了烟,不能进教室;四、如果让同学逮着抽烟,就要到校园里捡十个烟头;五、君子协定生效的第一个月,教师每节课课间十分钟要到教室接受检查。

为了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这位教师在学生的监督下,慢慢戒掉了烟。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倡导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