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熟读文言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
“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诗人故事
• 原文 • 滕王阁序(节选)
•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 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 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 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 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 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诗人故事
王 勃 : 年 少 成名志 青云
王勃的作品能够将写景与抒情自 然融合 ,如他 的代表 作《滕 王阁序 》与《 滕王阁 诗》。 前者是 一篇骈 文,写 得气势 浩荡, 有很高 的艺术 成就; 后者在 历代吟 咏滕王 阁的诗 作中一 枝独秀 ,两篇 作品可 谓双璧 同辉, 相得益 彰。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 达出来。
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指导朗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就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 “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奔腾不息的志向。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 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 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 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理解词语
【鼓】 【志】 【太山】 【善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心志,情志。 弹。 好啊。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理解词语
【巍巍乎若太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少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 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 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知音”有关的古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不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 的样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伯牙鼓琴》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 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 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相互欣赏
牙
鼓
知音难觅
琴 锺子期 听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珍惜知音
课文主旨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上无足复为
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
交流感受。
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
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21 文言文二则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伯 牙 鼓 琴 图 此图为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
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石上弹琴者
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听者为钟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 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 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 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 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
钟子期再一次说:“琴弹得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 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