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重卡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欧阳予婧
摘要:本文从整车容积、比例分割、设计手法、型面处理、细节设计、内饰设计等几大方面对全球主要重卡厂商近20年推出的概念卡车进行造型设计趋势分析。
全球范围内比较大的卡车生产商,如沃尔沃、奔驰、斯堪尼亚、雷诺等,都会发布一些概念卡车设计。
在概念卡车的类型选择上,由于欧美等国推出的轻卡概念车大多属于中短头的VAN式轻卡,并且其造型设计与乘用车较为接近,与国内常见的平头轻卡形式上不同,因此这里主要指的是重卡。
同时由于卡车改型换代速度比较慢,常常很多年都沿用一个已有的造型,因此概念设计的推出数量和频率都比较低。
本文主要是将主流厂商2010年前后的概念车与之前的概念车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造型方面的设计趋势分析。
首先,从驾驶室的体量和容积上来看,有长头驾驶室变短、平头驾驶室增长的趋势。
柴电混合、天然气、太阳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新能源利用方式和发动机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原来对发动机巨大马力的追求渐渐退出研究前沿。
动力系统的小型化、分散化成为可能,从而带来长头卡车发动机区域缩小的变化。
而安全性要求又使得平头卡车有变为短头的需求。
总的来说,可以认为两种类型的卡车有逐渐融合的趋势。
图1 整体容积变化示意图
其次,从整个驾驶室的比例分割来看,过去的概念卡车虽然在形式上各有创新,但是前风窗的视觉独立设计基本都是相同的。
而最近发布的概念卡车中,将前风窗向各个方向延伸的设计成为主流。
比如依维柯的GLIDER概念车,将前风窗向上延伸与太阳能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大背头”的感觉;五十铃的T-NEXT
概念车,则将前风窗与侧窗连为一体,加强整车流畅的感觉;三菱公司推出的第一代FUSO CANTER概念车,将前风窗、侧窗、车顶全都连接在一起,使得整车其他部分与这一黑化部分形成强烈的图底关系;在第二代的ECO-D概念车中则更为变本加厉,除了前风窗、侧窗和车顶外,前风窗下部也进行了黑化,前风窗向上、向左右、向下四个方向在视觉上连为一个整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科幻电影道具般的未来感。
图2 IVECO GLIDER 图3 ISUZU T-NEXT
图4 FUSO CANTER概念车图5 第二代FUSO CANTER概念车
第三,从设计师的设计手法来看,为了与量产车的方盒子感觉进行区分,之前的概念卡车大多打破长方体的驾驶室设计,转而采用锥台、多面体、弧面体等变化较为丰富的体块。
但这些体块之间一般都没有空间上的联系,多为简单的叠加、倚靠,而近年的概念车则放弃过于夸张和怪异的体块设计,转而采用将简洁的块面进行穿插、卡嵌、承托等较为深入的设计手法。
这样的变化增强了车的层次,塑造出更为真实的立体效果。
图6 1992年奔驰EXT-92概念车图7 2002年ISUZU FL-4
图8 2012年奔驰AERO TRACTOR 图9 2007年RENAULT HYBRYS
第四,从型面处理上来看,由于生产工艺的进步,使得清晰的锋利线条能够在车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因此卡车与乘用车一样,渐渐摒弃强调肌肉感的大弧度饱满连接面,转而使用强调精爽感的利落小圆角切面,即所谓chamfer面的运用。
而在对断差的处理上,设计师也从之前一味追求断差缩小以加强整体的流畅感的处理,转而利用断差来塑造型面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的型面是观赏连绵不断的山坡的话,现在则是遇到突然出现的绝壁和峡谷。
图10 型面处理新旧对比图
第五,从细节设计方面看,后视镜、灯具、车厢部分都与最新的科技进步紧密相关。
摄像技术的进步使得后视镜变得小型化甚至隐形化。
LED和导光条的运用则使得大灯形态更为自由。
在钣金件中嵌入一个多边形大灯的手法已经不太常用,取而代之的是悬浮、镂空、不完全包覆的灯具设计,塑造出科技感和未来感。
车厢区域的风阻一直是卡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侧重点,对货厢进行侧面导流,车轮进行包覆、尾部加装设施等手段不仅减小风阻,降低能耗,也使得卡车货厢区域的造型与驾驶室造型更为融合。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甚至专门为此推出一款名为AERO TRAILER的概念车来展示其在车厢设计方面的最新成就。
图 11 细节处理(灯具及货厢)
第六,内饰设计受到电子产品设计的强烈影响。
苹果的设计理念对整个工业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传统的基础件上镶嵌显示屏和各类按键的方式不再新潮。
巨大的整面触摸屏、几何化的边框和简洁的黑白对比使得卡车内饰几乎成为一个扩展版的iphone。
图12 VOLVO 2020概念车内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公司在发布概念车时,除了强调空气动力学、新能源利用、安全性等技术进步和最新造型外,软件系统、联网系统的进步也成为宣传重点。
比如沃尔沃公司最近发布的2020概念卡车可以连成一个长的车队,速度达到90km/h时,就可以通过自动驾驶设备进行控制,而彼此之间通过无线连接,驾驶员可以放下座椅放心休息。
当然,这样的变化也与卡车甚至是整个汽车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相关的。
之前的卡车消费者主要关注于“多拉快跑”,因此卡车造型也致力于塑造强壮的、马力大的肌肉男形象,而现在的消费者在满足基本性能需求的情况下,对舒适性、科技性、时尚感的诉求成为重要考量指标,因此卡车造型也转而塑造温和的、安全的、科技的阳光型男人形象。
目前的卡车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Conventional式(即俗称长头卡车)和Cabover式卡车(即俗称平头卡车)。
这种分类与命名主要是依据发动机与座舱的布置关系来区分的。
而过去的卡车造型设计也很大程度上是为已经布置好的产品做一个外壳,而随着新能源利用的探索,传统的汽车中首先考虑发动机与座舱布置关系的局面势将改变,因为新的动力系统有可能变小不再需要专门的发动机舱,也有可能可以分散布置在汽车的各个角落,从而使汽车设计获得更大的自由
度,从而使其由表面的“造型”回归到本质的“设计”。
未来的卡车设计主题应当是设计“移动人与货物的工具”。
这样的思潮势必引来汽车设计界的巨大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更期望我们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