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国庆节你们都去哪玩了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看,(电脑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儿童乐园的图片。
请仔细观察通过这幅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呢?
生1:图上有4架飞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
生2:河里有3条船,每条船上坐了3人。
生3:小火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坐了4人。
生4:有2条长椅,每条长椅上坐了3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好,谁来告诉老师。
生: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生: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生:一共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
生:一共有多少人在长椅上休息?
师:很好。
下面就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老师你选择的是哪个问题,说说你的算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好,别人说过的问题请不要重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请生反馈,师板书。
2+2+2+2=8
4+4+4+4+4+4=24
3+3=6
3+3+3=9
师:回答的真好!那你们赶快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生:他们都是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师:对了。
其实老师也喜欢划船,请看——图上有20条船,每条船上也坐着3人,你们能算出坐船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开始书写,师巡视、观察,有的同学写个几个就停下了)
师展示,请学生一起说说这个算式,并说一说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太累了,算式太长了。
师:是啊。
生活当中经常出现把一些相同加数加起来的算式,比如,刚才黑板上这些算式。
而在相同加数比较多时,我们书写起来比较长,计算起来也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它就是---乘法。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师:要学习乘法,我们还得从这些加法算式看起。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算式,并且加数都相同。
师:其实生活中这样相同数相加的情况可不少。
师:像2+2+2+2=8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可以把它写成2×4=8(人)或者4×2=8(人)。
师:(手指×并描红)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
师:用你们的小手比划出乘号,再看看加号,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书写时方向不一样。
师:对了,乘号两边的2和4都叫做乘数,算得的结果8叫做积。
2×4=8这个算式我们读作2乘4等于8.(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师:看着加法算式,想想2×4=8这个算式中2和4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相同加数都是2,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
师小结:原来相同加数是2,4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
4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2×4=8,2×4=8就表示4个2相加的和是8.
师:4+4+4+4+4+4=24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呢?
生:6×4=24或4×6=24
师:3+3+3=9,3+3=6用乘法算式又怎么表示呢?
生反馈,师板书。
师:4+4+4+4+4+4=24用乘法表示是4×6(下面划线),为什么不用4×3或4×5表示呢?
生:因为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生: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是啊。
生活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连加算式.那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你会采用加法计算还是乘法计算呢?
生:当然用乘法计算了,这样就不需要写那么长的算式,简便多了。
三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智慧大比拼环节。
1.加法改乘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你能从屏幕上选一道你喜欢的加法算式写下来,并
改写成乘法算式。
拿出练习卡,动笔试一试。
生尝试练习
师:谁有勇气第一个上来,说一说你改写的是哪一道?怎样改写的?
(根据学生说的点出算式)
师:说得真好。
(并引导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遇到4+4+4+5+4+4=25,学生没改,提问:“为什么没改?”
生:这道算式中有一个加数不相同。
师:结合这几道题你能想想什么情况下加法能改写为乘法吗?
生(小结):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当加数不相同时,我们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通过练习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为乘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2、请将书翻到19页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反馈。
第一题: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可以追问3×4中的4和7×2中的2表示什么。
明确这两个算式分别是4个3和2个7.
第二题: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
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四、进入游戏环节
1、拍铃鼓游戏:
认真听老师拍了几组,用乘法算式可以怎么表示
2、在教室中找与乘法有关的知识,并用算式表示
五、小结
师:这节课上得可真开心,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知道了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真简便。
生2:我知道只有相同加数连加才能改成乘法算式
生3:我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了乘号边的叫乘数,结果叫积。
生4:我觉得他的表现太好了。
课后交流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数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属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目的是帮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这种运算出现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切身体会乘法运算的优越性。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喜欢的儿童乐园情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解决。
这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好方法,而且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有老师在一旁的指导,他们也会不断地进步。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对“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并写成乘法算式”有深刻的体会。
在重点知识处学生能根据老师做的铺垫,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
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说明对知识形成了初步理解,对知识的建构是主动的,积极的。
3.乘胜追击。
新授课一般在2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马上完成书上练习,以便巩固。
巡视,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