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开题报告范文篇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题报告题目名称:蛋白质改性仿人发学院名称:材料学院班级:高分子材料学号:学生姓名:王海龙指导教师:徐强开题报告PVA材料的试制XX01544219XX9 年 12月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王海龙班级:高分子072设计题目:蛋白质改性仿人发PVA材料的试制设计内容:1、根据所需材料的功能性,确定聚合物的种类及性能要求。
2、选择制备聚合物需要的材料、助剂,并分析选择的依据。
3、制定材料制备的工艺路线(确定实验条件,试验方法),分析实验的依据。
4、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所得聚合物,画出实验分析的数据或曲线,证实工艺的成功。
并分析所得产物的结构、性能。
5、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分析产物在性能、结构分析中可能出现目录一、文献综述................................................. ................................................... . (1)二、课题研究................................................. ................................................... . (2)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2研究方案................................................. ................................................... (2)2.2.1原料选择................................................. . (2)2.2.2工艺路线................................................. . (3)1) 纺丝原液制备 ................................................ .. (4)2) 湿法纺丝凝固浴组成 ................................................ .. (6)3) 后处理 ................................................ ................................................... .. 92.2.3以硫酸钠水溶液为凝固剂的湿法纺丝工艺参数 (12)2.2.4研究目标................................................. ..................................................132.2.5纤维性能表征................................................. (14)三参考文献................................................. ................................................... . (17)一、文献综述聚乙烯醇(筒称PVA)纤维是由德国化学家W.O.Herrmarm 和W.WHachnel博士于1924年合成的,该聚乙烯醇纤维不具备必要的耐热水性,实用价值很小。
1939年,日本樱田一郎、矢泽将英,朝鲜李升基将这种纤维用甲醛处理,制得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该纤维具有柔软、保暖等特性。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从日本进口一套维纶生产线。
20世纪∞年代初期:均处于半停产状态。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PVA生产企业逐步呈现活力。
4)20世纪90年代中期:PVA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90年代后期:PVA行业出现了阶段性停滞,发展欲望受到抑制。
6)21世纪初至XX年:PVA行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各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国外先进装置和改扩建,使我国PVA及其纤维工业在产量、质量、科研、品种开发和用途开拓、节能降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我国聚乙烯醇纤维的生产方法基本上以湿法纺丝和含硼碱性芒硝纺丝法为主,干法纺丝和聚醋酸乙烯醇解直接纺丝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国际上日本山浦等公司已经开始采用高规整度聚乙烯醇的乙二醇溶液进行凝胶纺丝;国际上,聚乙烯醇纤维主要利用聚乙烯醇具有水溶、乳化、螯合和化学交联的能力,开发出各具特色和用途的功能性纤维、特色化纤维和弹性纤维等数十种产品,如:水溶性纤维、中空纤维、阻燃纤维、离子交换纤维、陶瓷纤维、超高强高模纤维、高强高模纤维、中强中模纤维、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涤纶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锦纶双组份纤维等等,应用领域涉及服装、床上用品、工业、农业、食品、包装、建材增强材料、水利、渔业、医药卫生等方面。
我国聚乙烯醇产品结构设计呈直链单一结构,比例也不合理,只有棉型、毛型、牵切纱和强力丝等几种,近几年虽然开发出水溶性纤维、高强高模纤维和阻燃纤维,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不论产品品种、质量、规1模和应用领域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课题研究2.1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站在循环经济的视角,把废弃毛发(如羊毛、猪毛、牛毛、人发等)高值化再利用。
达到资源化处理,高值化加工,纤维化再生,多元化利用的目的。
探讨一条废弃毛发清洁、绿色、全量化加工和利用的途径。
2.2研究方案2.2.1原料选择2篇二: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碳纤维/NR/CR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学生姓名:孙峻航学号: 092074238系部:材料工程系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指导教师:张保卫二零一三年六月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碳纤维/NR/CR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系部:材料工程系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号:092074238 学生:孙峻航指导老师:张保卫(副教授)专业负责人:李歆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主要任务:设计采用不同含量的碳纤维来改性NR/CR,对比研究没加碳纤维时NR/C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现目标:改性后获得的NR/CR复合材料的各个力学性能较纯NR/C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基本要求1)撰写格式规范、工整,章节内容明确,字数1~2万;2)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的前沿动态以及本课题的创新点; 3)数据真实可信、图表准确,分析合理; 4)结论具有代表性及再现性; 5)外文翻译准确,且与课题有关。
(2)主要内容1)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和烘干;2)处理好的碳纤维加入NR/CR时混炼的程序;3)比较改性后的NR/CR和纯NR/CR的力学性能 3.参考文献[1]谢富霞,李拥军,李吉宏,等.偶联剂改性炭黑对橡胶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业,1996,43(6):335-338.[2]杨清芝.现代橡胶工艺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194.[3]卫建军,宋进仁,刘郎.碳纤维表面处理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J].炭素技术,1999(2):24一27.[4]王作龄编译. 海绵橡胶. 世界橡胶工业,XX,27(2):22.[5]许嘉敏.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表征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 (1):66.[6]李润民,贺福.碳纤维的表面处理研究一碳纤维表面自由能及其退化浅析[J].纤维复合材料,1993,(1):17一20. 4.进度安排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XX.3.1-XX .3.20 XX.3.21-XX.4.6 XX.4.7-XX.5.8 XX.5.9-XX.5.10 XX.5.13-XX.6.5 XX.6.6-XX.6.12 XX.6.20-XX.6.221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开题报告。
2 备料,制定实验方案。
3 依照方案进行前期实验。
4 进行宏观取舍,优化方案。
5 进行后期实验,制备成品,进行性能测试。
6 整理数据,编写实验论文。
7 论文审阅,修改,进行论文答辩。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论文碳纤维/NR/CR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摘要:本文采用NR/CR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混合胶,然后按不同含量的加入碳纤维(碳纤维先放至硫酸里,再烘干4小时),不同含量的碳纤维对NR/CR混合胶的性能的影响,再炼胶过程中加入炭黑,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硫磺。
本文研究了一定比例下的NR/CR按1比1(各自50克),不同的碳纤维含量(测5组,分别加入0.5克,1克,1.5克,2克.....4克,碳纤维放入之前要放到硫酸里脱水保存,在取出烘干,在用炼胶机进行炼胶混合,期间分别加入上述几种添加剂,直至成品,在用硫化仪测试硫化曲线,测试完后用平板硫化机进行硫化至成品,最后测试成品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硬度,并用电子显微镜测出其结构。
关键字:碳纤维,NR/CR,性能,结构篇三: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T1133-7 邢峰XX0330712指导教师签名(校内)指导教师签名(校外)年月日石墨稀以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石墨炼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作为增强体材料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大大提升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石墨稀的制备有很多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大量生产出结构稳定的石墨稀,不能满足石墨炼作为填料在聚合物材料中的需求。
另一方面,石墨烯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性和增强/增初机理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石墨稀的制备。
首先釆用插层氧化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然后采用微波固相热解剥离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稀;(2)对石墨稀表面进行偶联剂处理,使石墨烯能更好的分散在基体树脂中,提高其与基体的结合能力;(3)寻找合适条件和工艺,制备石墨稀/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4)通过分析改性石墨稀的表面结构和观察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研究石墨稀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石墨稀的增强增軔机理。
2 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据了解,现在科学界对石墨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对其增强性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上大量报道的树脂膜中添加石墨颗粒或者是氧化石墨,这种膜的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由于石墨颗粒和氧化石墨等的力学性能与石墨烯相差甚远,因此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远不如预期,甚至还低于未添加这些填充体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因此制约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环氧树脂(EP)作为常用的树脂基体,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力学强度、耐热性和介电性等特点,但其固化后含有大量环氧基,交联密度过高,故所得制品呈脆性,并且耐冲击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较差;而石墨烯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