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doc

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doc

企业所得税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1、纳税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1)居民企业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企业,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等。

【解释】①“企业”,不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但是包括依照外国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②事业单位虽然是公益性或非营利性组织,但也可能通过经营或接受捐赠等行为取得收入。

如果事业单位的收入不属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范畴,则不能予以免税。

③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也属于公益性或非营利性组织,也可能通过经营或接受捐赠等行为取得收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的收入可以享受免税优惠,但是如果社会团体的收入不符合免税条件,仍然应当依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本实施条例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的具体范围“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作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也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成立的法律依据为外国(地区)的法律法规。

这类企业虽然是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是并不是依据中国的法律法规成立的,而是依据中国境外的其他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成立的。

本条规定的“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中的“法律”,属于广义的法律,包括可以作为企业成立依据的所有法律和法规。

二是,在中国境外成立。

这类企业不是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即企业的登记注册地点是在中国境外的其他国家(地区)。

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因为这类企业会取得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三是,属于取得收入的经济组织。

与“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一样,这类企业也必须是能够取得收入的组织,具体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企业,或者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是取得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的外国企业,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活动并取得收入的外国慈善组织、学术机构等。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如果这类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就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纳税人,否则即属于非居民企业纳税人。

之所以有上述规定,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注册地进行跨国避税。

12一、单选[共5题,每题1分,总计5分]()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A.类别B.级别C.等级D.档次2、过程的组成环节不包括()。

A.输入B.输出C.转化D.实施活动3、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是()。

A.《抽样检查方法》B.《质量管理指南》C.《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D.《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4、质量成本管理的步骤为()。

①核算质量成本;②确定步骤;③确定质量成本项目;④确定过程;⑤编制质量成告A.②⑤③①④B.④③②⑤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③⑤①④5、其他预防费用不包括()。

A.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B.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C.零缺陷计划预防性措施费用D.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性措施费用6、()是双向的,即将处理后的信息作为二次信息源,反馈给需要信息的人员和部门。

A.信息源B.信息传递C.信息处理D.信息反馈7、复审的结果不包括()。

A.确认标准继续有效B.予以修订C.重新制定D.予以废止8、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不正确的有()。

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B.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C.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立项D.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9、在互利共赢的关系原则下()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A.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B.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C.加强企业的服务D.加强对企业的管理10、()是顾客在购买和使用某品牌产品或服务之前对其质量的总体估计。

A.感知质量B.感知价值C.预期价值D.预期质量1234567891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3)7《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使用对象: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报送时间要求: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并进行清算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二、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月日至月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月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号)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三、表间结构及与附表的勾稽关系、第行=附表一()第行或附表一()第行或附表一()第至行合计。

、第行=附表三第列第行。

、第行=附表三第列第行。

、第行=附表一()第行或附表一()第行或附表一()第行和第行合计。

、第行=附表二()第行或附表二()第行。

、第行=附表二()第行或附表二()第行。

、第行=附表三第列第行。

、第行=附表二()第行或附表二()第行或附表二()第行。

、第行=附表四第行。

、第行=附表五第行。

、第行第行。

、第行=附表六第列第行,且第行≤第行。

、第行=附表七“一、免税所得合计”,且第行≤第-行。

、第行=附表八第列“一、公益性捐赠合计”。

、第行附表九第行第列,且第行≤第行。

、第行=第--行。

、第行≤第行。

、第行附表十第列“合计”行。

、第行附表十第列或第列第列的“合计”行,且≤第列(当第列≤第列)或等于第列(当第列>第列)。

四、收入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

、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至行合计。

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

、第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收入。

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包括国债利息收入;股息性收入填报股权性投资取得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收入。

金额无需还原计算,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列第行。

、第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列第行。

、第行“补贴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金额等于附表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行。

、第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

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和第行合计数。

、第行“收入总额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至行合计数。

五、扣除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

、第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第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行。

、第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应缴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第行“期间费用”:填报纳税人本期发生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数。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第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行。

问:我公司是一个分支机构,经营范围是:为隶属公司业务联络与咨询的,没有任何收入,每月所得税都是零申报。

是否也需要所得税汇算?电子申报的同时是否还向大厅窗口再报送一份书面资料?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通知》(国税发[2001]13号)第七条规定:年度终了后,成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并缴足按规定的比例应就地预交的企业所得税。

所以,贵公司应该参加年度所得税汇算,如果使用的是电子申报方式,还需要报送纸质资料。

12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分析》真题实战卷(1)【- 证券投资分析】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不填、错填均不得分。

)1、对于偏好均衡型证券组合的投资者来说,为增加基本收益,投资于()是合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