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拓展了内涵和外延。
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即防弊、兴利、增值,其最后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情况,进而提高整体效益,实现更高的企业价值。
我国在2001 年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作了最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
这全新的定义使内部审计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评价活动变为保证与咨询活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从数量来看大约占据企业数量90%,占据税收收入50%以上,占据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造成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脱节的情况,比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损伤极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寻求发展外,也应该利用内部管理来提高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和应变能力。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而言意义非凡,它的应用与强化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工作量小,规模不大,经济活动较少等。
在其建立审计制度可以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趋势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近几年来,伴随着审计力度的加大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下列三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的力度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越发的意识到内部审计的价值与其作用,并渐渐地加大了审计的力度,力求企业内部健康稳定。
有的企业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权限,有的企业将本不是独立的内审机构变为独立的机构,有的企业扩大了内审机构的人数。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拓宽内审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
已经趋于完善,内审范围也基本上扩展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在我国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后,历经多年,内审制度趋于健全,工作方式规范化程度较高,保证了企业内审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
大部分企业能够遵守制度,切实规范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
1. 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充分的重视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层的人员会有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认识,认为本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必要设立完整独立的内审部门,觉得小题大做。
其实这种认识主要可以归咎于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控制,披露和警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权利,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只有这样方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及权威,否则难免受到重重阻难。
2. 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底蕴的不足在今日的企业中,不乏少数人仍然对审计工作保持着不接受的态度,尤其是领导阶层,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审计工作抱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暗地或者公开拒绝合作,认为企业内审制度无足轻重。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总量十分巨大,新型企业管理体制并不能及时全面地施展,致使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体制很落后。
当然,其中一定也有一些反对者对内审工作怀有畏惧的态度,害怕审查,持有怀疑的态度。
(二)中小企业内审工作的内容狭窄且方法落后自从内部审计建立而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着企业财务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以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来展开的,且绝大部分是以事后审计为最终效果,而对于其他方面,诸如预算情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均没有足够的涉及。
内审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不足对内审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程度的限制,让内审工作举步维艰。
将我国的内审内容与国际上通行的经营审计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与国际的经济互动日益增多,这类审计的不足会暴露的越来越大,成为阻碍我国内审制度发展的拦路石。
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及时的更新,存在抽样技术运用较少,抽取样本科学性不足等问题,缺乏对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的有力手段。
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手工查账的技术上,审计工作难度高,效率低,错误率高,严重影响工作质量。
(三)中小企业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一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员工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审计能力,拥有足够的职业积累才能圆满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培训,不十分清楚所属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而且此项工作在中小企业中地位不够,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待遇不尽如人意,让工作人员产生蒙混度日的想法,对工作丧失了应有的信心和热情。
再加上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让内部审计人员很容易遭到非议,造成工作中沟通困难。
由于该工作既不受到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这样的工作环境会让工作人员觉得此项工作不适合自己,难以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他们进一步的完善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加难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较差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其独特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其自身的内审工作不易开展,该项工作受到诸多制约,影响严重。
因为人员不足等原因,内审部门的领导往往是兼任的,其本身可能还有财务部门的职务,监督技能形同虚设。
中小企业大部分还是一言堂,领导决定一切,这就致使开展内审工作顾虑太多,缺乏独立性。
而且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内审人员大多与本单位人员在一起工作,容易产生密切联系,在开展工作时就会容易因为情感关系或者利益关系,导致内审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保障其工作的独立性。
四、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审计环境作用有限我国外部审计业务发展迅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准则主要是约束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于其他企业,尤其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外部审计制度不能给予企业内审人员明确的要求,中小企业没有了外部压力,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内部审计,慢慢地,内审发展便愈发缓慢。
(二)内部审计环境不甚良好内部审计环境对中小企业开展内审工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归类为两部分。
其一,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一言堂现象极其严重,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缺乏与之制约,监督的相关机构,职权与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踢皮球现象。
其二,内审工作受到企业高层的制约,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审计归属的问题便有了争议。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独立运营的部门,虽然可以得到领导层的支持,可以极大程度地为企业领导者服务,但是问题也在于此,中小企业职工人员的配置,升迁以及福利待遇等均由领导层决定,其独立性必定受到领导层的制约,只是程度不同。
五、中小企业健全内部审计的思路(一)提高中小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文化底蕴中小企业的领导要转变思想,要从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审计变为主动接受审计人员审计。
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效益审计,事前审计等取得了大量的信息,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领导层应该有一个认识,就是内部审计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一种参谋,代表企业的高层对内部的活动进行监督,防止经济漏洞,确保企业的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拓展内审内容,加强内审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应该予以拓展,予以改变。
现在中小企业的内审主要是审查财务,应该拓展到内部控制和风险降低方面。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改变重点,不仅要监督和检查,还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等活动,提出可实行的建议。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渠道,新方法,创造出更加实用的理念与方法,让内审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为中小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培养高职业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素质愈来愈高。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依据企业的规模确定本企业所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型和学习型的组织,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
要完成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创立一个健康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让内部审计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工作。
并且,随着内部审计所涉猎的范围的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构成方面也应该具有多样性。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队伍,需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这样有助其他职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能够让工作人员及时的更新内审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
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的业务交流,使部分内审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遵守不断变化的政策法律,最终完成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
(四)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
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要建立与企业相契合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般来讲,内部审计部门所从属的领导级别越高,则独立性就越强。
所以要保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良好的独立性,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的前提下,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的直接领导。
也可以在董事会的管理下设立一个较为超然的机构如内审委员会,独立管理层之外。
在日常的工作汇报中,既向董事会报告,也向委员会汇报,以确保了内部审计在工作中不会受到其他部门或者管理层的约束,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给企业带来更加准确合理的相关信息,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