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安全生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1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火灾、爆炸粮食储存过程中主要的火灾爆炸危险为粮食粉尘可能引起的粉尘爆炸事故。
粮食装卸、储存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可燃性粉尘,当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如果存在点火源,就会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a)粉尘爆炸的特点粉尘爆炸形成后,随着爆炸的延续,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也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如果爆炸在扩展中遇有障碍物和巷道拐弯处,则爆炸压力将急剧上升,所以,在某些粉尘爆炸事故中,不仅表现出了爆炸连续性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了离爆点越远,破坏性越严重的特点。
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粉尘分布越均匀、越接近最佳爆炸浓度,气流扰动程度越高,那么爆炸就越猛烈。
在工业生产上,造成最大危害的不是粉尘的初始爆炸,而是其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的威力往往比第一次要大的多。
二次爆炸造成的火灾、有毒气体、房屋倒塌、水电失控又会造成人员的次生伤害。
b)本库可能产生粉尘的地点:原粮接收系统:原粮卸粮坑;原粮输送通道内部;清选机内部;皮带运输机加粮处;刮板输送机通道;提升机进粮处;原粮筒仓内部。
c)产生明火或高温的原因产生明火的主要原因有:设备轴承故障,摩擦产生高温;输送机、砻谷机等皮带打滑,摩擦产生高温;设备电机超载发热产生高温;埋刮板机、斗式提升机等运动部分故障,摩、刮、磕碰通道产生明火或高温;风运系统或通风除尘系统有铁质杂质或小石子等磕碰金属风管或风机产生火花;风运系统或通风除尘系统风机叶轮故障,刮磨机壳产生火花;砻谷机各齿轮箱缺油或油过多、机头部位轴承损坏或失油、齿轮箱轴承损坏、胶辊砻谷机因断粮胶辊剧烈摩擦、三角带过紧、电机、风扇损坏等引起异常发热、砂辊砻谷机进料流量猛增出料口堵塞、米筛筛孔堵塞、压力门过紧或卡死、有异物进入等引起电机电流增大导致电机产生高温;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电弧火花;电气设备短路产生高温或火花;检修动火;检修时用铁质工具敲打设备引起火花;除尘设备、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的设施或设施失效而导致的静电火花。
电气设备由于过热、短路、过载等引起的高温和弧光,都能引起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粮食湿度过大且长时间积存引起自燃;入仓粮食温度过高积热,引起火灾等。
本库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环流熏蒸杀虫,利用磷化铝产生磷化氢控制害虫。
磷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杀虫药剂,遇湿易燃物品,当它接触空气中的水份时会产生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空气越潮湿,产生的磷化氢也越多。
磷化氢中主要是磷化三氢(PH3),但还常常含有少量的二磷化四氢(P2H4),俗称“双磷”。
双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51℃,其蒸气极不稳定。
二磷化四氢在光合作用下会分解成磷和磷化氢,这分解出来的单质磷依附在磷化氢上,在常温下能够自燃。
磷化氢极易燃,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因此,可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电气设备选用防爆型的。
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流动会产生静电聚集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爆炸,对车间的生产和作业人员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拟制定本库的防静电规范,指导厂房建设、输送和贮存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中的各个环节。
严格执行《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按规范要求,在粉尘爆炸场所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2)中毒磷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杀虫药剂,遇湿易燃物品,当它接触空气中的水份时会产生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杀虫的效果也由此产生。
磷化氢气体对人体也有伤害,当空气中含量达到10毫克/m3时,人就会中毒。
磷化氢为剧毒物质,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体内。
进入体内的磷化氢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而其中以肝、肾、脾中含量为最高。
磷化氢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最终以无机磷和磷酸盐的形式经尿排出。
少量磷化氢以原形经肺呼出。
磷化氢的毒作用主要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肝、肾、心脏等实质脏器。
它作用于细胞的呼吸酶,抑制细胞色素氧化的活性,使细胞发生内窒息,从而产生细胞代谢障碍。
本库粮食在仓储过程中,将根据粮食的实际情况进行通风降温和磷化氢药物环流熏蒸,环流熏蒸作业时人员如果违反操作规程、没有佩戴防护用品,贸然进入库内,都能发生中毒危险。
(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一般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及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甩出、碾、割、刺等伤害。
不包括车辆引起的伤害。
本库存在大量传动机械、带式输送机械、刮板式输送机械、通风除尘设备等设备在运行时,如果旋转部件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会对人身造成机械伤害事故;设备在组装、检修时起吊设施、场所有发生其中伤害的可能。
根据《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引发此类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各类电机的联轴器(泵、传动皮带、皮带输送机的主动轮及被动轮)、转动部件的联轴节处无安全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罩设计、安装有缺陷(如固定不牢或未固定、安全防护罩未完全将对轮遮挡住、安全防护罩的强度不够、防护罩的网眼不符合要求、防护罩与运动部件距离不符合要求等)。
b)带式输送机靠近人行通道处没有安装护栏、或护栏有缺陷(如护栏高度不够、强度不够、固定不牢、横杆间距过宽)。
c)带式输送机没有划分通道安全距离。
d)检修机器后,未将安全防护装置及时复位。
e)安全防护装置破损后,检查、维护不及时。
f)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图省事而钻过护栏,跨越正在运转的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跑偏时,未停机就进行处理;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轮粘料时,未停机就进行处理)。
g)多人操作时,联系沟通不够,误开动机器。
h)检修机器时,一经合闸即可送电至工作地点的开关和刀闸保护把手上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标志牌。
i)启动机器前,没有进行联系并确认危险区域内没有人或障碍物后就启动机器。
j)带式输送机没配备开机警告电铃等安全警报装置、紧急停车装置(如紧急拉线开关)。
k)其他行为(嫌碍事,故意拆除安全装置而不使用等)。
(4)高处坠落当操作人员在高于地面2m的屋面、各种设备平台时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各种设备和平台应按照国家规范的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有高处作业禁忌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眩晕和突发性昏厥疾病)的人员禁止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应佩带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带)。
此外,还应防止工器具坠落伤人等。
由于作业人员在高于地面2m的各种设备平台作业时,若平台、扶梯、通道护栏等处,若有损坏、松动、打滑或不符规范要求等情况,作业人员失衡则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的危险,尤其在巡检、抢修、维修作业时,更要慎重;另外,若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夜班疲劳过度、不按要求穿防滑性能好的软底鞋等都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作业环境不良也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人员伤亡。
坠落处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受到冲击的力也就越大,伤害的程度也就越大。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原因分为11种:1)阵风风力五级;2)GB/T4200-2008规定的2级或2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摄氏度的作业;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下表的规定;表2-7 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具有极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规定的3级或3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5)坍塌在处理粮食结拱、挂壁作业以及用扒谷机作业时,如果作业人员没系牢安全带,在粮面上或下到仓底作业,可能发生坍塌、掩埋等埋人事故。
另外,罩棚受到暴雨、雷电、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影响时,如罩棚承载负荷不够,易造成罩棚倾斜或坍塌,对库区作业人员及库内设施构成危害。
(6)物体打击本库物体打击主要为维修或操作时交叉作业造成工具、工件掉落引起的伤害,主要发生在高大设备(储粮大库及操作平台)等。
简易罩棚内的粮食挂料时,人员进入仓内清理有伤人的可能性。
(7)灼伤烫伤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理烫伤、化学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灼伤。
粮食烘干使用的烘干塔是可能产生灼烫的工作场所设备,当保温隔热措施不完善,人员意外接触时可能引起烫伤。
高温设备应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安全防护服和警示措施。
应加强防护。
1.2公辅设施危险性分析(1)电气危害电气危害主要指雷电、静电、电缆、电气设备故障形成的火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并可能形成电击造成作业人员的伤害。
1)雷电危害雷电伤害是由雷电的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引起的危害。
如果高架建、构筑物、烟囱、钢架结构厂房、配电装置的防雷设施不全,或因管理疏漏,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有可能遭受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作业人员受到雷电伤害、毁坏设施、设备,造成人员伤亡。
雷击的形式可分为四种:直击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球形雷。
雷击的危害可分为三种: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
本库建有高大的生产用建筑物,容易遭受雷电的侵害,因防雷设施的缺陷有导致安全事故可能。
同时除尘系统如无防雷措施,雷电的侵入有引起系统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可能。
2)电气设备的危害电气设备引起的危险、危害主要有触电事故和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a)触电事故本库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传动机械、带式输送机械、刮板式输送机械、通风除尘等众多用电设备,各用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人身触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触电,一种是间接触电。
直接触电一般都是误登高压带电设备,误入高压带电设备;低压带电设备的直接触电一般都是工作中,个人的安全防护用品缺失,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触电是电气事故中最为主要的事故之一,触电主要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根据触电的种类和方式,本项目可能导致人身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①低压触电主要是电击和电伤,电击是人身直接或间接触及带电设备的伤害,电伤是由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它包括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损伤和青光眼。
触电形式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触电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误碰带电部位、电气设备绝缘破损而带电,PE未连接或连接不可靠,保护元件选择不准确等,都容易引起低压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