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 &%&1!!". ) 、 吉林省 科技 发展 计划 项目 !国家自然科 学 基金项目 ( "%%.%"%+;&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M5^!.M%! ) 和中 国科 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学科前沿领域资助项目 ( _>]@$; 48;(5$;$! ) , !!通讯作者, G;0BAT:EFB:=[ABCDA:=‘ :9A=B9, B/, /: "%%1;!!;"1 收稿, "%%3;%&;!3 接受,
[ 0/ ]
优先流试验采用染料示踪法! 染色示踪剂选用 亚甲基蓝, 它是一种闪古铜色光的粉状物, 溶于水稀 释后成蓝色! 把浓度为 0 I ・ J K 0[ &]的亚甲基蓝溶液 灌入马氏瓶, 通过马氏瓶供水给内环中的土壤染色 ( 马氏瓶既可以稳定水位, 又可以给内环中的土壤 染色) ! 染色完成后用塑料布盖好, . 周后开挖剖面, 用尼康 5D// 数码相机拍摄土壤的染色情况! 先在接 近直径处挖一个纵剖面, 拍摄土壤染色深度, 然后再 挖横剖面, 选取固定的直径方向, 从土壤表层向下拍 摄, 每次拍摄时在固定的直径方向放置一尺子 (即 每次拍摄都为相同直径的半圆) 作为参照, 拍摄的 深度为 / 8 0/ 9: 每隔 0 9: 拍摄 0 次, 0/ 8 ./ 9: 每 隔 . 9: 拍摄 0 次, ./ 9: 以下深度每隔 5 9: 拍摄 0 次, 直到肉眼看不到染色为止! 并在去除上一土层之 前, 沿着固定的直径方向取 6 个 0 9: ( 长)L 0 9: ( 宽)L /= 5 9: ( 高) 的小土体单元带回室内, 风干后 按照土水比 ( 去离子水) 0 M 1 配成溶液, 用高速离心 机以 5 /// N・:O* K 0 离心 ./ :O*, 然后用分光光度计 测量离心液中的亚甲基蓝浓度! !# %" 数据处理 采用 7P9)% 和 QNOIO*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制 图, 田间拍摄照片用 B$R,R+$R; 进行剪切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的渗透率和渗透量 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渗透 由表 0 可以看出, 率在初始阶段都较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平缓, 最后变为稳渗! 两种耕作方式下 土壤达到稳渗的时间相同, 都是 01/ :O*! 但是无论 累积渗透量还是每时段的渗透量, 免耕土壤均大于 秋翻土壤, 达到稳渗时, 免耕土壤的累积渗透量是秋
[ 00 ] 据均为 0/ > 时的渗透系数 !
’()*+,)(, 地区的耕地进行研究认为, 免耕能够大大 免耕 促进大孔隙的连续度, 增加优先流强度! 然而, 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因土壤质地和耕作年限等的不 同而存在差异! 免耕实践在我国东北黑土地区刚刚 开始, 这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的影 响还未见报道! 为此, 本文采用染料示踪法与双环法 相结合, 研究了免耕 ( - 年) 与传统耕作对中层黑土 的渗透特性与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为进一步在东北 黑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 自然概况 保护性耕作试验始于 .//0 年 & 月, 地点位于吉 林省德惠市米沙子乡 ( 1120.34,0.526637 ) 中国科 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农业试验示范 基地! 试验区土壤类型为中层典型黑土 ( 土壤腐殖 质层为 6/ 8 -/ 9:) , 土壤质地为粘土, / 8 ./ 9: 土 壤 ;< 值一般为 -= 5 左右, 属中性或微酸性
摘# 要#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 对连续 + 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 优先流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整个入渗过程中, 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 达到稳 渗时, 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从亚甲基 蓝溶液的渗透深度来看, 免耕土壤的渗透深度 ( &$ /0 ) 明显大于秋翻土壤 ( "1 /0 ) , 与秋翻土 壤相比, 免耕土壤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和更多的生物孔隙, 具有良好的优先流特征, 这对水分 入渗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黑土# 免耕# 渗透特性# 优先流# 染料示踪 ( "%%3 ) %12!.%+2%.# 中图分类号# 4!."- 1#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2’$$" !"#$#%&’$( )* +,*+-&$#&+), #,. /$’*’$’,&+#- *-)0 )* 1-#%2 ()+- +, 3)$&"’#(& !"+,# 4,.’$ .+**’$5 " " " ,>?5(* @ABC;DA:=! ,675(* 5A;EF9:!, ,4?G( HB:!, ,4?7 ’,& &+--#6’ /#&&’$,(7 67 89:;<9:=!, !, " !, " $ ! @AI;FIB: ,6JK LA:;0A:= ,H5(* @I9;0A:=( !"#$%&’($ )*($+$,$& "- .&"/#’0%1 ’*2 3/#"&4"5"6 /1 ,7%+*&(& 34’2&81 "- 94+&*4&(,7%’*/4%,* !$%%!" ,7%+*’;" .#’2,’$& :*+;&#(+$1 "- 7%+*&(& $ .#&&*%",(& > ?#"4&((+*/ 7#"0( @&(&’#4% 7&*$#&,A*6 34’2&81 "- 94+&*4&(,<&+=+*/ !%%%&’ ,7%+*’; $’#+" (%) !*% ,7’*’2’) B 67%+*B CB 3005B D4"5, , "%%3 , 89 (1) : !.%+2!.!%, :1(&$#%& : MN IOA:= PN9 QRB/9R B:P PCIST9;RA:= A:<ATQRC09Q9R Q9/F:AUI9O, QF9 /FBRB/Q9RO C< A:<ATQRBQAC: B:P DR9<9R9:QABT <TCV C< STB/W OCAT I:P9R :C;QATTB=9( (X)B:P <BTT 0CTPSCBRP DTCV( YZ)V9R9 /C0; DBR9P B<Q9R OA[ N9BRO /C:QA:ICIO 0B:B=909:Q, XF9 R9OITQO OFCV9P QFBQ QF9 A:<ATQRBQAC: RBQ9 VBO FA=F9R I:P9R (X QFB: I:P9R YZ, 8F9: QF9 A:<ATQRBQAC: R9B/F9P OQ9BPN ,QF9 A:<ATQRBQAC: RBQ9 B:P B//I0ITB; R9OD9/QA\9; QA\9 A:<ATQRBQAC: /BDB/AQN I:P9R (X V9R9 !- $. B:P !- && QA09O BO FA=F BO QFCO9 I:P9R YZ, TN, XF9 D9:9QRBQAC: P9DQF C< 09QFNT9:9 STI9 R9B/F9P B P9DQF C< &$ /0 A: (X OCAT,S9A:= !+ /0 P99; D9R QFB: QFBQ A: YZ OCAT, ]C0DBRA:= VAQF YZ OCAT,(X OCAT FBP S9QQ9R P9\9TCD09:Q C< DCR9 OQRI/QIR9 B:P 0CR9 SACTC=A/BT DCR9O,B:P DR9O9:Q9P S9QQ9R DR9<9R9:QABT <TCV /FBRB/Q9R,VFA/F V9R9 C< A0DCR; QB:/9 <CR VBQ9R A:<ATQRBQAC: B:P OCAT B:P VBQ9R /C:O9R\BQAC:, ;’< 0)$.(:STB/W OCAT;:C;QATTB=9;A:<ATQRBQAC: /FBRB/Q9R;DR9<9R9:QABT <TCV ;PN9 QRB/9R, # # 保护性耕作技术于 "% 世纪 +% 年代在美国逐步
[ !] 成型, 并被广泛采用 ,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 [ $] 表及地下 水 质 密 切 相 关 , 优先流的表现形式较 [ &] 多, 如常用的大孔隙流等 ,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中 水分和空气的主要通道, 它的存在可以导致土壤水 [ .] 流和溶质优先迁移的产生 , 目前对大孔隙的定义 [ +] 还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界定 , 由于大孔隙几何 形状的多样性、 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形成的多因素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3 年 1 月# 第 !’ 卷# 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9O9 LCIR:BT C< 5DDTA9P G/CTC=N,LIT, "%%3 , 89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