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城乡建设和第三届杜鹃节动员讲话

在城乡建设和第三届杜鹃节动员讲话

在全市城建暨第三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2月16日)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城建暨第三届杜鹃节动员大会,主题是动员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以迎接第三届杜鹃节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乡环境,构筑宜商平台,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城市美誉度。

当前离第三届杜鹃节开幕仅有70天,筹备工作时间紧、压力大,城建工作任务重、要求高。

下面,为推进上述两项工作,我讲四点。

一、乘势抓特色如果大家留意看新闻,可能会发现,今年湖北新闻媒体上有一个热词:气场。

鸿忠书记、国生省长多次引用、强调。

我今天说的势,大家熟知的成语有:势不可挡、势如破竹、气势如虹、气势磅礴,其实势也就是气场。

麻城的发展必须要有气场,城乡建设和第三届杜鹃节更要有一个大的气场,有气场才有张力,有气场才有渗透力,有气场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气场不会自己生成,要靠打造、培养。

目前我们的气场正在形成,而且在不断扩展。

当前秉承大别山试验区的浩荡东风,我市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已经成张弓搭箭、引弦待发之势。

那么乘着这个势,我们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要抓特色。

抓特色就是抓生产力,抓特色就是抓形象。

(一)麻城的特色是什么?麻城的特色有很多,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真正能让人、特别是外地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两个:一个是城市建设,一个是杜鹃花。

之所以说是麻城特色,有以下理由:一是影响强于其他。

仅就杜鹃花旅游来说,去年很多媒体用“13万游客周末挤爆龟峰山”作标题,对赏花盛况进行了报道,特别在“五一”前后,一周之内,省委书记、省长同时亲临杜鹃花海。

这对麻城一个县级市来说,是很不容易、很不寻常的事情,充分说明了杜鹃花的影响力。

此外,全省大别山试验区第二次工作会、黄冈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等均在我市召开,说明了麻城城建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二是贡献大于其它。

俗语说“山朝水朝不如人朝”。

人来了,人气就上来了,有了人气,就会带来财气,带来福气,有了这几气,自然就神气了。

外面的人来了,看到我们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区县,有这么漂亮的杜鹃花,有这么漂亮的城市,自然对我们刮目相看,这不是盖几栋高楼大厦可比的,也不是增加一两个亿的税收可比的。

三是发展潜力优于其它。

我们麻城还有一些其它优势,其它特色,发展潜力也很好,上升空间也很大。

但是,唯有我们的杜鹃花是冠绝全球的,大有潜力可挖;唯有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别人一眼就可以瞧见的,大有文章可做。

(二)我们的特色是怎么来的?我们的这两大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冒出来的,是我们勤劳智慧的麻城人民一步步干出来的,特别是我们有几支好的队伍:有一支负重奋进、敢于担当、自我加压、任劳任怨的城建环保队伍,有一支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不畏艰险、碰硬较真的规划队伍,有一支勇于探索、积极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国土队伍,有一支敢为人先、从一抓起、一抓到底、抓成第一的旅游队伍,以及一大批同心同德、协同作战、勇攀高峰、激情奉献的单位和同志,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有一支立足基层、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队伍。

正是大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才有了今天的喜人局面,才有了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才有了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奖牌,才有了“要红就红一片,要火就火天下”的杜鹃花。

城市建设从小到大,麻城杜鹃花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出阁天下闻”,这些都是麻城历任领导和全体人民一起创造的财富,打下的江山。

新一届政府,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如何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推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怎么彰显我们的特色?世界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特色也一样,今日之特色不一定是明日之特色,打造特色容易,保持特色却很难。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最紧迫的事。

前两届杜鹃节办得十分成功,很有影响力,第三届办得怎么样,是对新一届市、乡、村三级班子战斗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为什么要开这么大一个会,为什么要把城建会和杜鹃节动员会合并召开?因为二者关联度很高,搞好城市建设,可以为杜鹃节提供良好的环境;办好杜鹃节,可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两个事情抓好了,对我们进一步提升麻城的城市形象,做大杜鹃品牌,大有好处。

关于城市建设这个特色:我们不但要坚定不移的抓,而且要更快更高标准地抓。

为什么呢?因为麻城是市,不同于其他的县,必须抓城市建设。

我看麻城市志,1991年黄远志同志当市委书记的时候,联络大别山3省15县,牵头组建大别山经济协作组织,总部就在麻城,这说明我们当时就有基础,并且是唯一的县级市。

现在大别山试验区8个县市里面,我们又是唯一的市。

加之现在我们有优越的交通环境,“三高三铁”在麻城交会,更应该抓好城市建设。

不管是哪个当书记、当市长,都应该、而且也会把城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现在各县市抓城市建设都是大手笔,红安的迎宾大道,一河两岸的打造,都很有气魄,麻城不能停滞不前,不建设好这座城市,我们愧对麻城百万人民!关于杜鹃花这个特色:我们要坚持开发不动摇。

麻城杜鹃花,已经走了很远,已经成为麻城形象的重要部分,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麻城。

我们的杜鹃节,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有了一个好的气场,一定不能丢掉这个助推器。

第三届杜鹃节即将举行,时间紧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家都是重任在肩。

承担具体任务的同志有压力,可能还有怨言,可以理解,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艰苦性、艰巨性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光荣、一种使命。

为什么把这个事交给我做呢?一是因为我有这个职能,二是组织认为我有这个能力,三是组织对我的信任。

从这个角度看,那就是无限的光荣,是神圣的使命。

大家一定要从这个高度去站位,去谋划工作。

二、借势树形象诸葛亮借东风,成就赤壁大胜;刘备借荆州,开创蜀汉基业。

对一个精明人来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可以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借智慧。

“借”是技巧,更是智慧。

小智者借物,中智者借钱,大智者借力,超智者借势。

我们要学会借势,借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势、借百万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势、借麻城人民不甘落后的势,树好麻城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名片。

这些年城市建设搞得很不错,坐在车上远看,感觉麻城就像是个帅小伙,有形象,有内涵,很不错;站在街道上,走近来看,感觉还有很多的不足,气质一般、活力不够。

我们要做到远近都一样,让他更强、更壮、更有活力,必须做好明目、壮腰、强腿、活血、洗脸五件事。

(一)“明目”。

目,是眼界,是纲领,是龙头。

规划体现的是一种眼界,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在城镇建设中起着“龙头”作用。

城市规划是最大的财富,支持规划就是为政府开源节流。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重视规划。

建市二十多年来,麻城城市建设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亮点很多,但遗憾也不少,甚至留下了一些败笔。

现在如果站在五脑山上一看,城内到处是次序凌乱的私房,是个地地道道的“麻家大湾”。

现在搞城市建设,阻碍最大、拆迁最难的就是各种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私房。

规划要搞好,不是天生的,要大胆推行“拿来主义”。

怎么拿来?一方面要大胆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进行规划,力争使我们的城乡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要采用市场招标的办法,舍得花大钱,聘请国内外水平最高的设计单位、权威的设计专家,借助他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城市规划水平。

规划要做好,更要执行好。

规划修编经过规划专家编修、法定程序审批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管到底,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城市建设的连续性。

现在我们城乡建房很多都是“信天游”,是富人规划、神汉规划、狠人规划、村组干部规划,总之就是不讲规划、不守规划。

对这些“两违”行为,我们要动真格、出重拳、下猛药,通过集中拆除一批、从重处罚一批、典型曝光一批,把规划的权威高高树起、把规划的龙头高高扬起。

(二)“壮腰”。

腰不强则身无力,一个人只有腰壮脊强,才力足气盛,生龙活虎。

从地图上看,城区位于麻城正中间,就像我们麻城的“腰”。

城市建设就是要壮大麻城的腰。

城市要大气,要用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的档次。

我们有金桥广场、会展中心等几个地标性建筑,但与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来说,还远远不够。

2012年要开动老城区、西城新区、城东新区三驾马车,建设要提质提速,通过大建设带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城市要有品位。

城市建设不是路、树、人、屋的简单叠加、随意组合,要讲求美感、讲求和谐,依山造势,依水造景,以林见绿。

要建设精品建筑,构建精品城市,实现一栋建筑就是一个标志、一条道路就是一幅美图、一段河流就是一片风光。

城市要有个性。

要把麻城的红色精神、乡土气息、移民痕迹、民俗风情、时尚元素融入到景观节点、建筑小品、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中,体现出麻城的“本土特质”和“时代新质”。

每个单位都要有大城建理念,“门前四包”单位都要有绿化小品。

要开展“千棵大树进城”活动,促进城市绿化提档升级,要对去年门前栽植大树活动完成较好的单位适当奖补。

(三)“强腿”。

腿的支撑强健有力,才能一跃而进、后来居上。

村镇是支撑城市的腿,是整个城市的基础,也是建设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加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各乡镇办要不等不靠,搞好红色旅游公路、杏龟公路、省道、国道等沿线街面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村镇建设。

要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继续实施村镇建设“六个一”工程。

加强对重点镇、试点镇、特色镇、宜居村庄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

要制订出台我市农民建房管理办法,遏制乱建乱占,鼓励引导农民按规划进点集中有序建设新居,打造一批依山傍水的秀美新村。

积极创新社区管理。

要以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坚持管理与服务同步,实施社区建设“六个一”工程。

要推行新型社区建设,每个乡镇规划一个1000户左右的新型社区,按照“三进三转(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商贸进商场,村庄向社区转、农业向工业转、农民向市民转)的要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将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力争打造1-2个在全黄冈乃至全省有影响的新社区。

(四)“活血”。

血是气之母,力之源。

血液充沛,人也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活血,不能仅仅找市长,要学会找市场,用市场的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打通筹资渠道,让新鲜血液从各条经络汇集到城乡建设上来。

一是抓项目生钱。

要抢抓大别山试验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对接工作。

项目就像蛋糕,资源有限,分走一块是一块;项目就像流水,稍纵即逝,错过一次是一次;项目就像美女,炙手可热,你不追别人就追。

大别山试验区的机遇,大家机会均等,争取项目就是争取发展,争到手的项目越多发展就越快。

二是招商引资生钱。

把招商引资作为抓推进城市发展的“第一抓手”,将中心商贸区、移民公园、孝感乡街等项目进行精心策划包装,积极争取战略投资公司参与开发、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