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成分综合分析报告

营养成分综合分析报告

营养成分综合分析报告——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的营养分析学生姓名班级2007级学号学院军需科技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检验)指导教师王二雷马铃薯的营养成分综合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马铃薯中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六大类营养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并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通过对被测试样中六大成分的测定,评定被检试样的品质。

4、通过对马铃薯,水煮马铃薯,油炸马铃薯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水分、灰分、粗纤维)的测定分析,比较三种加工工艺营养素的损失情况。

2实验原理食品样品营养分成的综合分析,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素的成分分析,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国标(GB)中的标准方法。

(1)食品中的水分的含量测定是采用的常压干燥法,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采用的是恒重法,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遗留下来的无机物,主要是无机氧化物或盐类,称取其重量即可求得灰分含量;(3)食品中的脂肪的测定采用的是索氏萃取法,是指食品中的样品经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后,蒸后溶剂所得到的物质;(4)食品中的蛋白质的测定采用的是经典的凯氏定氮法,是根据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氮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总氮含量,再换算为蛋白质含量;(5)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是指样品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6)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采用的是斐林显色法,原理为,样品经除去蛋自质后,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费林试剂),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根据样品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量;3实验设计方案3.1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3.2试验方法3.2.1水分含量测定---国标GB法3.2.1.1试剂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以下同)1、6N盐酸:量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

2、6N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N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6N氢氧化钠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3.2.1.2仪器设备1、恒温干燥箱1个;2、分析天平1个;3、扁形称量瓶3个。

3.2.1.3操作步骤与实验数据表格设计1. 称量瓶的重量取三只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编号分别为A,B,C,置于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

注:恒重要求为,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2.称量瓶加样品的重量称取8.00g切碎或磨细的样品,放入此称量瓶中,样品厚度约为5mm。

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

然后再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2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

X1=m1-m2m1-m3×100式中:X1——样品中水分的含量,%;m1——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和样品的质量,g;m2——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m3——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的质量,g。

3.样品中水分的测定结果与分析3.2.2灰分含量测定---国标GB法3.2.2.1仪器设备1、高温炉1个;2、万能粉碎机;3、坩埚3个;4、坩埚钳1个;5、电炉1个。

3.2.2.2操作步骤与实验数据表格设计1瓷坩埚的称重取三支大小适宜的瓷坩埚A,B,C置高温炉中,在600℃下灼烧0.5h,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精密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量。

表4 瓷坩埚的恒重称量过程注:恒重要求为,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5mg,即为恒量。

加入3g固体样品后,精密称量。

固体先以小火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高温炉中,在600℃灼烧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

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量。

X= m1-m2m3-m2×100式中:X——样品中灰分的含量,%;m1——坩埚和灰分的质量,g;m2——坩埚的质量,g;m3——坩埚和样品的质量,g。

3.样品中灰分的测定结果与分析3.2.3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按照GB法3.2.3.1试剂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3.2.3.2仪器设备ZF-06B脂肪测定仪;直径15mL滤纸,1包;脱脂棉,1包。

剪刀,线手套。

3.2.3.3操作步骤与实验数据表格设计1 样品制备:切成1cm见方的马铃薯50g,粉碎通过10mm圆孔筛,装入广口瓶备用。

2、将处理好的样品倒入事先折叠好的滤纸筒内,滤纸筒的两端均用脱脂棉封好口,压住式样。

3、抽提瓶用蒸馏水洗净,置恒温箱在105℃温度下烘1小时至恒重后,取出后移入干燥缸内,冷却后称重编号备用。

4、然后将滤纸筒塞入抽提器内。

5、在抽提瓶内注入50mL无水乙醚,然后将抽提器连同式样,放入抽提瓶内,再将抽提器口与冷凝管相对接。

抽提瓶底部放与水浴锅各个口中并与蒸馏水相接触。

6、打开冷凝水开关。

7、将时间控制器设定为所需时间,然后打开电源开关。

因为蒸馏水已提前预热,所以抽提瓶内乙醚经加热,蒸发经冷凝管冷却后,滴入抽提器冲洗样品。

由于样品经乙醚浸泡及抽提,(使快速被乙醚溶解后滴入抽提瓶内。

7、抽提结束后,时间控制器自动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并发出报警声。

待冷却后取出抽提器换上回收管,打开电源开关继续加热,直至将乙醚收入回收管。

8、乙醚回收结束后,取下抽提瓶,然后将其烘干、冷却、称重计算含油量。

2计算X= m1-m2m3×100式中:X——样品中脂肪的含量,%;m1——抽提瓶和脂肪的质量,g;m2——抽提瓶的质量,g;m3——样品的质量,g。

3.样品中脂肪的测定结果与分析表8脂肪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3.2.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按照GB法3.2.4.1试剂(1)将蒸馏水加入到凯氏定氮仪的蒸馏水桶中,并加入10gNaCl,摇匀。

(2)配制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升加入碱桶中。

(3)配制2%硼酸(H3B3O3)溶液:5升加入硼酸液桶中。

(4)配制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再把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与2%硼酸溶液1:100比例加入到硼酸溶液中,混合均匀。

(5)配制0.05mol盐酸滴定液1000mL,配好后放于1000mL容量瓶中备用。

(6)消煮样品需备有硫酸(H2SO4)、硫酸铜(Cu S O4)、硫酸钾(K2SO4)。

3.2.4.2仪器设备1、消化炉;2、凯氏定氮仪;3、酸式滴定装置,1个;150mL三角瓶,4个;50mL量筒,2个;1000mL容量瓶1个3.2.4.3操作步骤与实验数据表格设计1、样品的消化:薯片的消化在消化炉上完成。

称取马铃薯于2g,置于消煮管内,然够依次加入10mL浓硫酸、1.5g硫酸铜、4.5g硫酸钾。

注意:空白消煮管内则不加入样品,依次加入10mL浓硫酸、1.5g硫酸铜、4.5g硫酸钾。

然后将消煮管置于消化炉上,打开冷凝水,打开消化炉电源开关。

当消化的马铃薯澄清变绿时,再继续消化半小时。

待消煮化解完全后取下消化管冷却后,向消煮管内加入10mL 蒸馏水稀释样品并释放热量冷却备用。

2、样品的蒸馏:薯片的蒸馏过程在凯氏定氮仪上完成。

(1) 打开冷凝水。

(2) 打开仪器电源开关,气泵开始工作,也可打开设备后盖观察水位器中的水位是否达到两只短探针高度,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此情况适用于开机时,如设备连续在工作则无此情况)。

(3) 将150mL空三角瓶放在三角瓶托盘上,此时托盘处在高位,把装有样品的消煮管放在消煮管托盘上,一定要与上端橡胶塞装紧。

(4) 按加碱键加碱液,达到需要容量后再按加碱键停止加碱,按熟留键开始蒸馏状态(如需终止蒸馏状态,按复位键即可),待三角瓶中冷凝液达到预定体积量时,三角瓶托盘落下,设备蜂鸣器发出“嘀嘀”的连续报警声,设备再蒸馏约20秒钟后蒸馏停止工作,蜂鸣器停止报警。

3、滴定取下三角瓶,用0.05mol/L盐酸滴定管滴定三角瓶中的液体至终点。

按含氮量——粗蛋白质含量公式进行计算,取得测定结果。

4、计算表9蛋白质含量测定过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A-B)×0.05×14×6.25C ×1000×100式中:A 为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B 为滴定空白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C 为称量样品的克数:0.05为盐酸的当量浓度(实际上,此项应按实验中使用盐酸的实际浓度填写); 14为氮的原子量;6.25为常数(1毫升0.1N 盐酸相当于0.14毫克氮)。

蛋白氮=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含量(克/%)=蛋白氮×6.25 3.2.5.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菲林试剂法 3.2.5.1仪器设备(1) 费林甲液:称取15 g 硫酸铜(CuSO4·5H2O ),及0.05 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 L 。

(2) 费林乙液:称取50 g 酒石酸钾钠与75 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 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 L ,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 乙酸锌溶液:称取21.9 g 乙酸锌,加3 ml 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

(4)亚铁氰化钾溶液。

称取10.6g 亚铁氰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5) 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0 g 经过100 ℃干燥至恒量的葡萄糖(纯度在99%以上),加水溶解后加入5 ml 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 L 。

此溶液相当于1 mg/ml 葡萄糖。

(注:加盐酸的目的是防腐,标准溶液也可用饱和苯甲酸溶液配制) 3.2.5.2仪器设备(1)分析天平(2)电炉、石棉网(3)150mL 三角瓶2只(4)5mL 刻度管2支,吸耳球1只(5)10mL 量筒1只(6)200mL 容量瓶1只(7)Ø6cm 漏斗1只,滤纸(8)研体1只,剪刀1把(9)100mL 烧杯1只,玻璃棒1只(10)25mL 酸式白色滴定管2支(附滴定台) (10)洗瓶1只3.2.5.3操作步骤与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薯片1克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200mL 容量瓶中,再加入5mL 乙酸锌溶液和5mL 亚铁氰化钾溶液,混匀,使蛋白质沉淀,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滤纸于100mL 锥形瓶中,以初滤液洗涤锥形瓶数次,然后收集薯片液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