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设计篇一:一、理论依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端午粽》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四、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豆、节”等13个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学习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3.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五、教学流程(一)传统食品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粽子”贯穿设计妙独立识字有层次(二)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自主识字读好长句有方法联系生活巧理解(三)正确规范书写,静心动笔积累六、教学过程(一)传统食品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上课伊始,教师通过传统小吃导入新课:“看,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同时出示月饼、元宵、粽子图片,学习“粽子”这个词语,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吃粽子的感受。
这样以“端午粽”进入学习,既能够结合学生吃粽子的生活实际,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中华文化传统知识进行了渗透,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运用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1.“粽子”贯穿设计妙导入部分,教师以“粽子”入题,从传统小吃粽子的图片引入,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吃粽子的感受;学生学习认读二类字时,以“粽子”游戏巩固词语;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处处都和“粽子”有关,识记“叶”时,引导学生发现粽子是如何包的;范写“真”时,学生朗读感受了粽子的味道真是又黏又甜,学习象形字“豆”时,学生提取信息,发现粽子的花样真多;指导长句子朗读时,感受了“粽子”的材料、颜色、味道;学生书写汉字时,梳理了《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
教师巧妙地用“粽子”贯穿课堂,这样既契合了主题,又能够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并且吸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独立识字有层次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识字活动。
学生自主识记“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发现“真”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要紧凑,“真”字多横等距离,三小横靠左不靠右。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汉字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能力。
利用图片结合识记“节”,引导学生观察竹子图片,发现图和汉字之间的联系,不仅知道了竹子突出的部分就是“节”,而且复习了草字头一般和植物有关。
这此过程中,既学习了生字,又知道了植物的小知识。
利用象形字识记“豆”,告诉了学生“豆”字的来源,是古代一种吃肉用的容器,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豆子的种类,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生活中常见的豆子。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又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读好长句有方法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师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句话为例,在学生体验朗读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方法,这样设计,较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也为第二课时的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有语气做好了准备。
在第三自然段,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方法把本段的长句子读好。
4.联系生活巧理解教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非常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融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比如:吃粽子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啊?这样由学生的经验之谈直接进入课文中粽子的色、香、味;学习汉字“豆”时,引导学生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豆子的种类,由文本又回归到了生活。
这样,就真的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连接了起来。
(三)正确规范书写,静心动笔积累1.重点指导分层次在指导书写时,教师重点指导“真、豆”两个字,因为上中下结构的字是学生第一次书写,容易把字写散,所以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位置及关键笔画,其次在教师范写和书空的过程,熟记笔顺,最后在学生练习书写和评价修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评价,进行再次修改。
2.梳理内容写规范教师重点指导“真、豆”之后,其他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用梳理课文内容的形式规范书写新生字。
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
篇二:《端午粽》第一课时说课设计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2.示范朗读法: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端午粽的色、香、味的特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学法指导上,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识字方法学习和积累新的生字,二是引导学生采用动作表演、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五、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从学生了解的元宵节、中秋节两个传统节日入手,通过出示元宵、月饼图片,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回忆和对美好佳节的向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相机进行新偏旁和生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是交流反馈,及时出示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认识字词,识记生字,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和指导朗读,体现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
(三)精读感悟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训练。
一是找出本段共有几句话,巩固标点符号知识。
二是运用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动作表演等方式,了解本段中“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理解作者是从样子、香味、味道三方面介绍端午粽的特点。
三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出示“节、叶、米”三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和笔画特点,找出相同之处,并仿写“节”字,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让他们在描红临写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举一反三,提高写字效果。
(五)作业布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抄写、朗读和搜集资料几项作业,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从课外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板书设计主要呈现了生字的范写和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提炼。
力求直观明了,简洁精炼,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训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篇三:《端午粽》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公开课我执教了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篇课文《怎么都快乐》一课,下面我就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本册书的第十篇文章,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文章。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
《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想法,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