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海洋
人类文明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千百万年来人类都在对海洋进行探索。
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
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即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
它包括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
海水密度不同,是海流成因之一。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
此外洋流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其中暖流、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分别起增温、增湿和降温、减湿的作用。
其中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洋流异常造成的。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分布也有影响,四大渔场就由此形成。
最重要的是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之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使污染范围扩大。
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洋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它包括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型。
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港工程,
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垂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历史上就有许多成功利用潮汐规律的例子,如:加拿大的安纳波利斯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以及基斯拉雅潮汐电站。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
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
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资源:矿产资源、医药资源,还有大量的海洋生物供我们食用。
但一切美好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海洋灾害,即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等自然灾害。
可以说是福祸双至。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的日益减少,海洋方面的的开发、研究(即海洋科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与全球变化、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是人类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最后的资源丰富的宝地的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所以海洋环境保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为保护海洋正在做出种种不懈的努力,包括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总之,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洋科学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势在必行。
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这是责无旁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