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数学八年级下教案——第一章《二次根式》§1.1二次根式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3、理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无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求根号内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4、会求二次根式的值。
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
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二次根式,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基本按照教材的主体设计意图,按教材的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教材中的学习重点,概括学习所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合作学习):根据图1—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首先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实际情境中写出表示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提问: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表示的是算术平方根;2、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代数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上述答案进行解释。
其中学生对于答案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s ,一些学生会采用教材中以下的答案抄写,而不知该答案得到的原因。
因此首先选不同程度的几名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
对于该题的答案的得到过程可以用几何的推理的方法,即画出其中一条高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方法或利用公式2S a ∆正3=(a 为该三角形的边长)的方法得到。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7;21;y x 222x y +3-a a a <0=;二、新课讲授1、二次根式的概念:(124,3,2a b s +-这样表示的算术平方根,且13,2也叫做二次根式。
……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概念深化:1在判断上会产生一定的歧义,122x +他们的系数或常数项是二次根式,而整个代数式仍看做是整式。
表示什么意义?此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式是什么?被开方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其中字母a 需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在指定一名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强调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式(数)大于或等于零(非负)。
三、讲解例题:例1、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 的取值范围:(因学生学习的需要,将例题进行适当改变,并进行一定增加。
);④3-x ;⑤x 423-;⑥x 5-;⑦1||+x 。
练习1(1)22b a + (2) x 3- (3) x 21(4) x --23按提问→回答→板书→独立解答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如下:被开方式需满足什么? 由此可得怎样的不等式? 第(1)(2)两题可以转化为解怎样的不等式?第(3)题不解不等式就能确定a 的取值范围吗?教师总结:从整体上来说,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应用整个被开方式大于等于0这一结论。
二次根式的本质是数的算术平方根,这是解决有关二次根式的一系列问题的最根本的依据。
属于此类问题的基础条件。
这类问题可以化归为解决开方数(或式)不小于零的不等式.但是,这类问题还需要顾及其他代数式的条件.练习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2(3.例2 当x=4.1、引导学生回顾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如何求代数式的值.2、指出二次根式也是一种代数式,求二次根式的值和求其他代数式的值方法相同.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课内练习”.2、物体自由下落时,下落距离h (米)可用公式 h=5t2来估计,其中t (秒)表示物体下落所经过的时间,(1)把这个公式变形成用h 表示t 的公式;(2)一个物体从54.5米高的塔顶自由下落,落到地面需几秒(精确到0.1 秒)?3、已知a.b 为实数,且满足12112+-+-=b b a 求a 的值4、按下列程序运算,全班分成4个组,当x=1时,每人做一步,看哪一组完成得快.x 取其他数试一试.五、小结师生共同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六、布置作业课本“作业题”及作业本。
§1.2二次根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02≥=a a a 、2(0)-(0)a a a a a a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设想:在教学中首先是进一步梳理和巩固已生成的知识,引入二次根式的性质1与平方根的关系。
并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二。
再通过梳理知识使条理清楚,并及时练习巩固,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解决基础的运算问题。
其间还要求规范书写知道运算程序、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二次根式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动动脑筋:(利用教材中的例子)。
你能把一张三边分别为5、5、10的三角形纸片放入4×4方格内,使它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吗?2、利用教材中的填空:①图1中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a )②参考图2,完成以下填空:()22=______;()27=_________;212⎛⎫ ⎪ ⎪⎝⎭=_________。
(将教材中的直观图形[正方形]作适当拓展,启发诱导数形结合思想,目的是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你发现什么规律?归纳二次根式性质1:()()20a a a =≥ 3、巩固新学知识,抢答: 2(1)(3)___=;21(2)(3)____2=;2(3)(5)____-=;23(4)(2)____2-=。
4、合作学习:23____=;3____=。
2(5)____-=;5__-=。
20__=;0__=。
并猜想:2?a =此处的“合作学习”包含着两个过程:一是比较左右两边的式子的结果,得到基本形状2a =a 。
二是比较右边的式子,得到绝对值的解答结果。
你发现什么规律?对于学生不能回答回思路不明时,则如下点拨:比较2a 和a 有何关系?当a ≥0时,2a =_____;和a ﹤0,2a =_____。
归纳二次根式性质2:5、看谁的正确率高? 2(1)(1)____-=;22(2)()____5=;21(3)(2)____3-=;2(4)(3)_____-=; (5)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2_____a =。
6、例1、计算: 22(1)(10)(15)--;2(2)[2(2)]222--+g ;(3)3(31)3-+;22(4)(5)16(2)--+-处理:本题关键是先化简后计算,讲解时边引导学生分析边板书.尤其是(3)在计算时应用结合律。
对学生的要求是能领悟方法,会正迁移。
当堂练习:(1)()()221713--;(2)()233323⎡⎤--•+⎢⎥⎣⎦在本环节教学中评价及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及部骤,要求能书写2a =a 的过程。
例2、计算:(1)|21|)22(2-+-;(2)23242()5353-+- 观察与思考,一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己练习,比较先算括号里与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的优劣强调先判断2a 中a 的符号。
而对于本题2,学生可能会先算减法,后开方。
因此增加了(1),这样处理的目的是:(1)学生去做只能先化简,接下来引导学生去分析如何去绝对值,后计算。
(2)有(1)做铺垫学生多数(设想)会应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不会先减掉),但最后说明这种题目这样做不用通分,明显简便。
a例3、如图,P是直角坐标系中一点。
(1)用二次根式表示点P到原点O的距离。
(2)如果x y==P到原点O的距离。
结合坐标轴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
练习:如图,)2P是直角坐标系中一点,求点P到原点的距离。
7、课堂练习:课本8页作业题1~6巩固和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练习,自由到黑板上解题8、课堂小结:谈谈你今天的收获,教师帮助归纳。
(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梳理和巩固知识。
)9、布置作业:10、动动脑筋你能把一张三边分别为5、5、10的三角形纸片放入4×4方格内,使它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吗?§1.2二次根式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a≥0,b≥0)≥0,b>0)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两个性质。
3、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简单二次根式化简。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积和商的性质。
教学难点:例3第(4)题和探究活动涉及较复杂的化简过程和一些技巧的运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性质,并在应用中注意对限制条件和总体思路及注意事项的归纳,真正地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引出课题1、复习旧知:二次根式:(10) a≥(2)两个基本性质:①2(0)a a=≥(0)-(0)a aaa a≥⎧==⎨<⎩2、合作学习:我们继续来探究二次根式的其他性质:填空(可用计算器计算)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材采用的不是证明的方法,而是归纳、类比,容易使学生接受。
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中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性质,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性质,然后作适当点评,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体验成功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各因式必须是非负数)。
即0,0)a b =≥≥。
在此时,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经历过运用,因此他们对于0,0a b ≥≥的条件的应用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错误,=的错误。
因此这里我尽量提早的“预防”。
将上述的解题过程出示给学生判断,加深对于0,0a b ≥≥的条件的印象。
2、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被除式必须是非负数,除式必须是正数)).0,0(>≥b a 运用以上式子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例题讲解:例3、化简:;);();();()(72495374222512112⨯⨯ 注意:一般地,二次根式化简的结果应使根号内的数是一个自然数,且在该自然数的因数中,不含有1以外的自然数的平方数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例2、先化简,再求出下面算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