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6大纲制定与执行: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中国现代文学上承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从世界文学宝库中汲取营养,并在继承与借鉴中革新与创新。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理解社会思潮、文学思潮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对于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能运用综合比较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分析鉴赏与评论。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与鉴赏评论能力。
本科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为从事相关工作作好知识技能的准备,为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1、使学生获得“五四”运动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
2、使学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兴衰和影响。
3、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爱国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教育,做德材兼备的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教学要求根据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规律,把它分作三个时期安排教学内容。
每一时期,均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和分析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为内容,而以分析作家和作品为重点。
三、学时分配第一学年上课。
开课时间一年,一周三学时,每学期48个课时,分2个学期讲授,共96个课时。
第一学期按16×3计算,课时为48学时第二学期按16×3计算,课时为48学时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2、不应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而应把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编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第一章本章主要讲授现代文学产生的外因、内因、产生的过程及其特点,重点了解文学社团的形成及其发展,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二章诗歌的解放与探索第一节概述文学创作由诗歌作为突破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派诗歌,都能在第一个十年找到表现者和接受者。
第二节初期白话诗胡适在五四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胡适《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周作人的诗集《过去的生命》、刘半农的白话诗、文学研究会诗人群。
第三节郭沫若生平与创作道路。
泛神论对《女神》的影响。
郭沫若开一代诗风。
《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四节湖畔诗人和小诗运动湖畔诗人。
对湖畔诗人的论争。
湖畔诗人的特点。
小诗产生的原因。
冰心、宗白华小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第五节闻一多生平简介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歌功利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红烛》、《死水》中的爱国主义。
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影响。
第六节徐志摩生平简介资产阶级的思想内容。
对自由、爱和美的追求。
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七节李金发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李金发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金发诗歌的影响。
本章教学重点是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难点是对李金发诗歌的理解。
以老师讲授为主,适当组织学生讨论。
考核内容是对主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道路。
当代学术领域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
进化论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意义。
鲁迅研究、探索国民性的努力。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
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精神胜利法。
《野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是鲁迅的思想道路,难点是鲁迅作品的艺术特点。
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分清楚主次,详略得当。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理解。
讲授鲁迅既不能神化作者,也不可过份贬低作者。
第四章问题小说与乡土文学第一节概述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问题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问题小说的意义。
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
乡土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乡土小说的意义。
第二节冰心庐隐冰心生平与创作。
宗教信仰对冰心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冰心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庐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冰心与庐隐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
第三节王统照许地山王统照生平简介。
王统照小说的现实主义。
王统照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小说中的异域风光。
许地山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四节叶绍钧叶绍钧生平简介。
叶绍钧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长篇小说《倪唤之》。
叶绍钧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五节废名废名生平简介。
废名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是问题小说、乡土文学的思想内容,难点是废名、许地山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考察学生对本章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自我抒情小说第一节概述自我抒情小说自我抒情小说主要指创造社作家创作的小说。
自我抒情小说产生的原因。
自我抒情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自我抒情小说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郁达夫生平简介。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小说的影响。
当时文坛对郁达夫小说的争论。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创造社其它作家张资平生平简介。
客观评价张资平小说的地位及其影响。
张资平早期小说的特点及其意义。
冯沅君生平简介。
冯沅君独特的女性视角。
冯沅君小说的艺术特点。
本章重点是郁达夫的小说,难点是对张资小说的评价,讲授以作品为主,作家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对自我抒情小说的基本掌握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对郁达夫、张资平性描写的看法。
第六章个性独异的散文第一节概述散文的分类(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
语丝社散文。
新月社散文。
第二节鲁迅散文讲鲁迅散文主要讲授鲁迅杂文以及《朝花夕拾》。
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鲁迅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节周作人生平简介周作人在五四文学运动早期的作用与影响。
周作人散文的分期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朱自清生平简介。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影响。
第四节冰心朱自清冰心散文的主题。
冰心散文的思想内容,对母爱、自然美和童贞美的追求。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朱自清散文的分类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梁遇春许地山梁遇春生平简介。
梁遇春散文的艺术特点。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章重点讲解鲁迅、周作人的散文。
考核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情况,通过学习作家作品了解作家人格思想。
第七章现代戏剧的兴起现代戏剧的两股潮流:现代话剧、新歌剧文明戏爱美剧。
田汉早期话剧的艺术特色郭沫若的三部诗剧洪深的早期话剧,欧阳予倩、丁西林的早期话剧。
本章不属重点章节。
第二编第二阶段的文学(1927—1937)第一章新文学运动的政治分化与多元互补第一节普罗文学运动与左翼作家联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贡献第二节新月社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想新月社的人性论。
梁实秋与左翼人士的论争。
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特点左翼作家与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第三节“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文艺思想。
左翼作家与胡秋源的论战左翼作家与苏汶的论战。
第四节发展中的文学批评第二个十年文学批评获得长足进步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四种模式。
本章教学重点为第二个十年文学批评获得长足进步的标志,难点为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要求学生理解几种文艺批评的方式方法及其理论特点,本章不作深入讲解。
第二章左翼小说第一节概述左翼文学的特点。
左翼文学形成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得与失。
社会分析小说。
第二节蒋光慈柔石蒋光慈生平简介。
蒋光慈小说的思想内容。
蒋光慈小说创作的发展。
蒋光慈小说的艺术特色。
柔石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节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左翼作家。
茅盾小说的创作的特点(社会分析小说)两大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加与时代新女性形象)《子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茅盾小说的结构特点。
“农村三步曲”,《林家铺子》茅盾小说创作的得与失。
第四节丁玲张天翼艾芜丁玲生平简介。
丁玲小说创作的分期。
丁玲小说的社会批判意识。
丁玲小说的艺术特点。
为什么说四十年代个性主义在丁玲小说中的回归是一种更高思想层次上的回归?张天翼生平简介。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基本讽刺主题。
张天翼探索国民性的努力。
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的人物形象。
艾芜生平简介。
艾芜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叶紫吴组缃叶紫生平简介。
叶紫小说的艺术特点。
吴组缃生平简介。
吴组缃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节东北作家群萧军生平简介。
萧军小说的特点。
萧红生平简介。
萧红的坎坷人生经历对她小说创作的影响。
萧红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端木蕻良生平简介。
端木蕻良小说的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为茅盾小说创作,难点是吴组缃的小说创作。
在讲授中老师要注意分清,左翼文学作家的异同。
考核学生掌握一般作家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左翼小说的书面作业。
第三章“京派”与“海派”小说第一节概述“京派”与“海派”的由来。
“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京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海派”小说的分期及其创作特色。
客观评价“京派”与“海派”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老舍老舍生平与创作道路。
宗教信仰对老舍人生和创作的影响。
杰出的市民阶层的表现者和反思者。
《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老舍前后期创作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沈从文沈从文生平与创作道路。
独特人生经历对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
乡村世界的表现者与反思者。
沈从文小说中人性美的主要特点。
作者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探求在小说中的实践。
中篇小说《边城》的理想主义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穆时英施蛰存穆时英生平简介。
穆时英小说的特点。
施蛰存生平简介。
施蛰存小说的特点。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本章重点是老舍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难点是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
老师要讲清楚“京派”“海派”各自的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京派”“海派”基本创作风格的理解。
对一些作家如穆时英、施蛰存要结合理论以分析作品为主。
第四章其它作家的小说第一节巴金巴金生平及创作道路。
巴金小说创作的分期。
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巴金早期小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家》的主题,觉新、觉慧、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分析。
《家》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巴金四十年代小说的特点。
汪文宣、曾树生人物形象分析。
《寒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比较巴金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变化。
第二节李劫人李劫人生平简介。
“大河”系列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讲授巴金小说创作,老师要结合作家作品讲解作家作品风格的发展变化。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巴金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