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案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的共同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在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对管理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相关的技能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了解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和管理学的学习方法;理解管理概念、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熟知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在掌握以上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学难点管理的性质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理论讲授4课时。
教学大纲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性质四、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第二节管理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管理学的概念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四、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第三节管理学的学习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系统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归纳演绎法主要概念1.管理2.管理学3.自认属性4.社会属性5.技术技能6.人际技能7.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教学要求了解人类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的发展历史,包括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理解管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以及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脉络;熟知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管理丛林众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掌握“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管理含义。
教学重点古典管理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和理论评述。
教学难点管理理论的评述及发展脉络。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阶段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三、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一、古典管理理论二、行为科学理论三、管理科学理论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社会合作系统学派三、经验或案例学派四、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五、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六、群体行为学派七、决策理论学派八、沟通(信息)学派九、管理数学(管理科学)学派十、经理角色学派主要概念1.古典管理理论2.弗雷德里克·泰罗3.科学管理理论4.亨利·法约尔5.一般管理理论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7.行为科学8.乔治·埃尔顿·梅奥9.霍桑试验10.人际关系学说11.管理科学理论12.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3.管理过程学派14.社会合作系统学派15.经验或案例学派1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17.人际关系行为学派18.群体行为学派19.决策理论学派20.沟通(信息)学派21.管理数学(管理科学)学派22.经理角色学派第三章决策教学要求了解决策理论,包括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当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的标准;理解决策的涵义,决策的程序;理解并掌握决策的类型,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有关决策的各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定性和定量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有关决策的各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应用各种决策方法分析实际中的决策问题。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基本要求三、决策的标准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程序一、决策的类型二、决策的程序第三节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1.决策2.古典决策理论3.行为决策理论4.决策的类型5.头脑风暴法6.名义小组技术7.德尔菲技术8.提喻法9.判断选择法10.定性决策方法11.定量决策方法12.判断选择法13.盈亏平衡法14.确定型决策方法15.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6.风险型决策方法第四章计划教学要求了解计划以及计划工作的含义和内容,计划工作的特征、作用、程序;理解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战略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制定战略的方法;理解并掌握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方法,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实施程序。
教学重点计划的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目标管理法的特点、实施程序。
教学难点各种不同类型计划在实际计划制定中的内在一致性;目标管理法的实施程序。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计划的含义二、计划工作的含义及内容三、计划工作的特征四、计划工作的作用五、计划的类型六、计划工作的程序七、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技术第二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二、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三、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第三节战略管理一、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二、战略管理三、制定战略的方法主要概念1.计划2.计划工作3.计划的类型4.滚动计划法5.投入产出法6.综合平衡计划法7.运筹学方法8.计量经济学方法9.目标管理10.战略管理11.公司层战略12.SWOT分析法13.波士顿矩阵方法14.事业层战略15.竞争战略第五章组织教学要求理解组织和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工作的特点和内容;了解人员配备的含义、重要性与原理;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以及主要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熟知组织设计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内容;掌握职权的种类及相互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及授权的要点;教学重点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及适用条件;职权的种类和职权分配。
教学难点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的适用条件;如何正确处理职权关系。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工作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工作的含义、特点与内容第二节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任务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四、组织设计的类型第三节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的含义二、人员配备的重要性三、人员配备应遵循的原理四、人员配备的内容第四节职权分配与职权关系一、职权的种类二、正确处理三种职权之间的关系三、职权分配四、集权与分权五、授权主要概念1.组织2.组织工作3.组织设计4.组织结构5.管理幅度6.机械式组织7.有机式组织8.人员配备9.内部招聘10.外部招聘11.直线职权12.参谋职权13.职能职权14.集权15.分权16.授权第六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教学要求了解组织协调的类型、组织变革的原因、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理解组织变革的征兆、企业文化的含义、内涵及企业文化的功能;熟知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特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变革的类型、过程、变革的程序、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组织变革的类型、过程与程序;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组织变革的类型、过程与程序;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协调与组织变革一、组织协调二、组织变革三、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第二节企业文化一、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二、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内容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四、企业文化的塑造主要概念1.组织协调2.组织变革3.组织生命周期理论4.企业文化5.精神文化6.制度文化7.物质文化第七章激励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励的模式和要素;熟知各种具体的激励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实践中激励的形式;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提出者、理论观点以及意义,能够运用本章介绍的理论建立一般的组织激励机制。
教学重点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教学难点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激励过程模式三、激励要素四、工作动机与工作效率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行为改造型理论第三节当代激励理论第四节激励方法一、物质利益激励二、社会心理激励三、工作激励1.激励2.需要3.动机4.行为5.内容型激励理论6.过程型激励理论7.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8.物质利益激励9.社会心理激励10.工作激励第八章领导与沟通教学要求了解领导方式,认识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和领导特质理论的内涵;理解领导、协调、沟通的概念与本质,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人性假设理论,沟通的过程、沟通的障碍;熟知领导的作用、协调的作用和沟通的意义,协调的原则与内容,不同沟通类型的特点;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协调的方法与途径,有效沟通的实施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通过对周围的组织进行领导职能的观察,分清领导者与管理者;能够有效的运用领导方式和领导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能够熟悉地运用沟通原理实现有效沟通,解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领导的概念及本质,领导的地位和作用,领导者的权力构成,人性假设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协调的概念与作用,沟通的概念与过程,沟通的障碍教学难点领导权变理论,协调的方法与途径,有效沟通的实现课时安排本章安排6课时,理论讲授6课时。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职能一、领导的概念及本质二、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三、领导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领导者权力和影响力来源一、领导者的权力构成二、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麦格雷戈的X&Y理论四、“复杂人”假设第四节领导方式一、怀特和李皮特的观点二、利克特的观点第五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理论三、权变领导理论第六节协调一、协调的概念与作用二、协调的原则三、协调的内容四、协调的方法与途径第七节沟通一、沟通的概念与过程二、沟通的意义三、沟通的类型四、沟通的障碍五、有效沟通的实现主要概念1.领导2.法定权力3.奖赏权利4.强制权力5.专家权利6.参照权利7.经济人8.社会人9.复杂人10.协调11.沟通第九章控制教学要求了解预算控制,认识预算控制的局限性;理解控制的含义、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控制的分类;熟知控制的基础前提和原则、控制的过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特点;掌握甘特图、计划评审法、质量控制和平衡计分卡等非预算控制的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用控制理论、方法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控制技术对个人和组织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教学重点控制的含义,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教学难点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