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收稿日期:2012 - 06 - 29

略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编制全面预算, 将发展战略 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 工, 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 三) 人力资源控制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在进行操作,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企 业应当制定包括人员招聘、 上岗、 培养和退出流程, 岗 位说明书, 员工手册, 绩效考核, 奖惩条例等一系列完 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对人力资源从引进、 开发、 使 培养到退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要本着以 用、 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对员工压担子、 给路子、 搭梯子、 促 进人才快速成长, 同时也要注意人才使用的“疲劳效 , 适时调整岗位和职位,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成熟 应” 培养和使 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不仅体现在人才引进、 用方面, 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才只进 就会造成滞胀, 影响企业运行, 合法合规、 人性化 不出, 和柔性化的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可以保证团队的精干、 高效、 稳定。 ( 四) 企业社会责任控制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 ( 含 服 务) 、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促进就业、 员工权益保护等 方面。社会责任不仅来源于外部压力, 更是来源于企 业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 因此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 识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密不可分 。 安全生产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于员工都是头等重要 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须贯彻的基本方针。 为此, 的大事,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员工安 全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宣传,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应加强在安全生产方面 的投入, 将员工的生命视为头等大事。 产品质量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线, 我国企业在 产品质量问题上尤其应该高度重视, 视提高产品质量、 杜绝假冒伪劣为己任, 从关怀生命为出发点, 真正保证 和提高我国国民的生存安全、 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不 有毒胶囊、 染色馒头、 过期疫苗等 要再出现三鹿奶粉、 危害国人生命的事情。企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 体系, 把好市场准入关口, 提升服务水平;
一、 加强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的 内部控制,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着重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轻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 重控制 措施运用轻控制机制构建的倾向。 存在 的 普 遍 问 题 是, 有些企业具体业务的控制流程优化度较高, 但企业 层面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整体 效果的发挥。 例如, 董事会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 权, 经理层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但存在着董 事会对经理层实质性控制力较弱的现象等。 企业层面 的内部控制决定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所以内部控制 建设首先要保证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 二、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 一) 企业组织架构控制 如果企业构建的组织架构过于简单, 会导致某些 职能缺失, 企业将没有能力经营较为复杂的业务, 无法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另外决策权可能只集中在个别人 手中, 会出现凭借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来进行决策的 情况, 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使企业失去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必将湮没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大潮中。 如 果组织架构设计过于复杂繁琐、 组织层次过多, 则会导 致运行效率低下, 信息在各层级间传递不畅, 过多的等 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 机构重叠, 职能交叉, 相互推诿扯皮, 严重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很多经 有些企业往往就是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 导致 验表明, 决策效率低下, 最终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企业在构建组织架构时, 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内外部 条件, 构建出设计科学精简、 运行高效透明、 职责明确、 权利制衡的组织架构。 ( 二) 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控制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发展战略 规划, 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在 科学分析预测、 广泛征求意见、 综合考 充分调查研究、 根据发展目标考 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虑实现目标的方法、 手段、 措施, 即战略规划。 根据战
曲晶 ( 辽宁金帝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41 )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摘 要:本文从内部控制中的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入手, 阐述了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着重论述了企业层 、 。 面内部控制关键点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以及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持续 有效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层面;控制措施;内部控制评价 doi: 10. 3969 / j. issn. 1008 - 0155. 2012. 11. 077 中图分类号: F272. 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8 - 0155 ( 2012 ) 11 - 0119 - 01
( 下转第 121 页)
· 119·
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 以保证其资产增值、 保值率的 真实、 完整性, 充分体现股份制企业营亏的真实性 。 二、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 重新设计年度经营承包考核指标体系, 在强化年 度利润( 费用) 指标的同时, 着重考核资产增值、 保值能 力, 努力培育各单位经营过程中长期稳定创造利润 ( 节 约费用) 的能力。通过这种外在的经营要求, 使各单位 加大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力度。在总结 2004 年考核方 着手新的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 审计部 法的基础上,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部门, 要提前介入此项工 作与财务部、 企管部一起设计新的考核指标体系。 2、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发现的问题, 建议 用业务流程管理的方式重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在业 务流程管理中, 通过职责划分, 制定工作说明书, 明确 授权规定和区分独立工作责任, 使得在各个岗位工作 的人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过程中应具 有的责任和义务, 使煤业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有具体 的明确的人员进行组织实施。 3、 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统筹规划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建设工作, 审计部在系统执行前先期开展系统评价工 作, 以提高各项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度。在统筹规划设计煤业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时, 要把 用 各部门间如何沟通信息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考虑, 各部门间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关系来实现 总体控制系统的自我纠错功能。 4、 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必须建立健全内 , 部会计控制制度 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 制。本文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 建立合理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各单位应根据会 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配备符合条件的 专职会计人员, 符合设置总会计师条件的必须设置总 会计师。同时要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 责, 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等 。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 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 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真正 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每一 在岗会计人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做到权责分明, 且会计人员的岗位要定期轮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