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掌握基本概念、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1. 电路——由若干电气设备和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电流通路。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用i 表示,d d q i t=3. 电压——电场力将单位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所作的功,用u 表示,d d w u q= 4. 功率——能量对时间的微分,d d d d d d w w q p u i t q t==⨯=⋅ 5. 能量——功率对时间的积分,00()()()d d ttt t w t w t p t t ui t -==⎰⎰6. 如果在任一时间段,元件吸收的能量始终大于等于0,这类元件称为无源元件。
7. 结点(节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支连接的点;支路——两个结点之间通过同一个电流的分支; 回路——由若干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 网孔(网眼)——内部无其它支路跨接的回路8.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任一时刻流入某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广义KCL :在任一时刻流入某闭合曲面(广义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闭合曲面的电流之和。
9.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回路中电压降之和等于电压升之和。
10. 无源元件的特性:U R I =(Ω)、1I G U R ==(S)、Q C U =(F)、C C du dq i C dt dt ==、N L i i Φψ==、L L di d u L dt dtψ== 11. 独立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条件——等效互换后,要求其供给外部电路的电压与等效前相等,供给外部电路的电流也与等效前相等。
s s sUI R =、s s s U I R =⋅、s s R R '=12. 戴维宁定律——将线性含源的一端口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U'和一个电阻R'的串联组合。
(电压源U' ——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R L =∞); 电阻R' ——令一端口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13. 叠加原理——所有激励(独立源)共同作用在任一个元件上产生的响应(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在该元件上所产生响应的代数和。
(对线性电路而言,只能用于求U 或I 。
若U s=0,可作为“短路”看待;I s=0,可作为“开路”看待!)14. 支路电流法:已知n 个结点可以列出(n-1)个KCL 方程;b 条支路可以列出b-(n-1)个网孔KVL 方程。
因此b 个独立方程可以求出b 条支路电流!15. 回路电流法:假设网孔电流,先列出网孔KVL 方程;再根据网孔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求支路电流!16. 用戴维宁等效电路法求某支路电流:(1)先将该电流所在支路断开,计算结点a 、b 间的开路电压U ;(2)再令U s=0,计算结点a 、b 之间的等效电阻R ;(3)最后将外电路重新接入戴氏等效电路的输出端口,计算该电流。
17. 相位差——两个同频率正弦波初相角之差。
(超前、滞后、同相、反相、正交)18. 有效值——若交流电流 i 和一个直流电流I 流经负载电阻R ,所消耗的能量相等,则交流i 的有效值等于该直流电流I 。
19. 正弦信号通过电阻器R ——(1)电阻器中的电流与电压同频率;(2)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同相的,没有相差;20. 正弦信号通过电容器C ——(1)电容器中的电流与电压同频率;(2)电容器中的电流在相位上超前电压90°;(3) 容抗是表示电容器电路对交流电的阻抗,容抗与电容量和频率的乘积成反比;C 112πX C fC ω==。
C C 1U I j Cω= 21. 正弦信号通过电感器L ——(1)电感器中的电流与电压同频率;(2)电感器中的电流在相位上滞后电压90°;(3)感抗是表示电感器电路对交流电的阻抗,感抗与电感量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L 2πX L fL ω== L LU j L I ω=22. 直流通路图——直流量流通的途径。
画法:将电容C 视作“开路”(电容通交流阻断直流)。
23. 交流通路图——交流量流通的途径。
画法:(1)将电容C 视作“短路”;(2)直流电源V CC 视作“交流地”。
24. 微变等效电路图——在交流通路图的基础上,用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替代晶体管。
be bb'EQ 26mV (1)r r I β=++(动态参数——o V i U A U =、i i iUr I =、L s oo o 0R U U r I =∞==)25. 静态工作点Q :在直流通路图上求I BQ 、I CQ 、U CEQ 。
26. 放大电路组态判别:观察电路u i 的(+)连接晶体管哪个电极;u o 的(+)连接哪个电极;则晶体管余下的电极就是公共端。
(CE\CB\CC)27. 失真波形的判断:(1)在交流通路图中,列晶体管c-e 间的KVL 方程;(2)由方程判断i c 与u o 的相位关系;(3)若两者同相,且u o 失真是在i c 的正半周发生,则为饱和失真;在i c 负半周发生,则为截止失真。
28. 运放线性应用的条件——运放引入深度负反馈!(虚断——i P =i N =0;虚短——u P =u N ) 29. 反馈网络——连接在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的无源线性网络。
30. 直流反馈、交流反馈——(1)若反馈网络在直流通路图中消失,则为交流反馈;(2)若反馈网络在交流通路图中消失,则为直流反馈。
31. 电压、电流反馈——运用“输出端短路法”,令u o =0。
此时若反馈网络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反之,电流反馈。
32. 串联、并联反馈——判断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输入端(+)极性所在支路有无结点,有节点为并联反馈;无节点则为串联反馈。
33. 反馈极性(正、负)——(1)用瞬时极性法判断u i 和u o 的极性;(2)再判断o X 沿着反馈网络返回至输入端的f X 的流向(f I )或对地极性(f U );(3)若i i f X X X '=+,则为正反馈;若i i f X X X '=-,为负反馈。
34. 瞬时极性:ou P u NA b 1b 2c 1c 235. 运放非线性应用的条件——运放处于开环工作状态或引入正反馈。
若P N u u >,则o om u U =+(或Z U +);若P N u u <,则o om u U =-(或Z U -)。
36. 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方法:I.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ϕA +ϕF =2n π(1)找到选频网络与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连接点,假设断开,从放大电路的断开点一侧假设输入一个 ⊕极性的u i ;(2)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放大电路输出u o 的极性;(3)根据选频网络发生谐振时的特性,判断假设断开点的另一侧u f 的极性,若为⊕,则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反之,电路不振荡。
II. 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后,再判断电路是否满足起振条件:1AF >;定性说明即可。
37. 同名端的定义:若原级绕组的输入电流I 1由同名端流入,则次级绕组的感应电流I 2也由同名端流入。
若原级绕组侧同名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则次级绕组侧的同名端(*)的电位也高于另一端(∙)。
38.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判别方法:若接地端两侧为同类型电抗性元件,则U 1与U 2为反相位关系;反之,一个是C ,一个是L ,则 U 1与U 2为同相位关系。
39. 滞回比较器传输特性画法:(1)根据P N u u ≈的近似条件,求u i (U TH );(2)若u i 由运放(-)输入,则当i TH u U <,o om u U =+(或Z U +);若i TH u U >,则o om u U =-(或Z U -);(3)若u i 由运放(+)输入,则当i TH u U >,o om u U =+(或Z U +);若i TH u U <,则o om u U =-(或Z U -)。
40. RC 暂态过程:三要素法则——[]C C C C ()()(0)()tRCu t u u u e -=∞+-∞41. 稳压管限流电阻R 的选择:Imax Z IminZZmax Lmin Zmin LmaxU U U U R I I I I --<<++一、填空(16分)1、在电流控制方式上,双极型晶体管是__电流控制电流源____型,而场效应管是__电压控制电流源___型;二者比较,一般的由_____场效应管___构成的电路输入电阻大。
2、放大电路中,为了不出现失真,晶体管应工作在___放大___区,此时发射结___正偏______,集电结___反偏______。
3、负反馈能改善放大电路性能,为了提高负载能力,应采用___电压___型负反馈,如果输入为电流源信号,宜采用___并联___型负反馈。
4、正弦波振荡电路应满足的幅值平衡条件是___AF=1____。
RC 振荡电路、LC 振荡电路及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中,___石英晶体振荡电路___的频率稳定性最好。
5、直流电源的组成一般包括变压器、_整流电路__、_滤波电路_和_稳压电路_。
6、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放大电路的核心是有源器件晶体管,它能够实现能量的放大,把输入信号的能量放大为输出信号的能量,它提供了输出信号的能量。
( × )(2)共集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能够实现电压和电流的放大。
( × )(3)图1所示的文氏桥振荡电路中,对于频率为012f RCπ=的信号,反馈信号U f 与输出信号U o 反相,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环节,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第 1 页 (共 8页)图1试 题: 班号: 姓名:二、(18分)基本放大电路及参数如图2所示,U BE =0.7V ,R bb ’=300Ω。
回答下列各问: (1) 请问这是何种组态的基本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共基) (2) 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4) 计算该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u A ,R i 和R o(5) 若观察到输出信号出现了底部失真,请问应如何调整R b 才能消除失真。
图2答:(1)是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1分)(2)静态工作点Q :Vcc=I BQ *R b +U BEQ +(1+β) I BQ *R e ,即15= I BQ *200k Ω+0.7V+51* I BQ *8k Ω, ∴I BQ =0.0235mA (2分) ∴I CQ =βI BQ =1.175mA , (2分) ∴U CEQ =V cc-I CQ *R C -I EQ *R E ≈V cc-I CQ *(R C +R E )=15-1.175*10=3.25V (2分) (3)微变等效电路o(4分) (4)r be =r bb ’+(1+β)U T /I EQ =0.2+51*26/1.175=1.33K Ω A u =-β(R c //R L )/r be =-50*1.32/1.33=-49.6(2分) Ri=R b //r be ≈1.33K Ω; (2分) Ro ≈Rc=2K Ω(2分) (5)是饱和失真,应增大R b(1分)第 2 页试 题: 班号: 姓名:三、(24分)回答下列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