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课件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课件


讨论题
问题1:工件尺寸相同冷速快;热应力引 起的残余应力上升?下降?上升。
问题2:冷速相同,工件尺寸增加 ;热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上升? 下降?是上升。
问题3:合金钢;碳钢(40CrNiMo;40) 尺寸与冷 速相同.哪种热应力大?看其导热能力。导热能力越 强,应力越大。
二 .组织应力
产生原因: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体积要膨胀,冷却时表面与心部 不同时膨胀引起应力. (热应力“热胀冷缩”不同时引起,组 织应力“热缩冷胀”不同时引起; )
课堂讨论题2
L
高速铁路机车轻量化 要求:大量采用铝合 金,对于Al-15Ag合 金可否利用非平衡相 变设计表面工艺,强 化表面?分析思路?
思路: 1)找相图与CCT曲线 2)分析有无共析转变(扩散型) 3)如果有,可能采用快速加热表面+快 速冷却的方法,强化表面
课堂讨论题3
Fe-5%N合金可否实 现表面强化?由相 图知可以实现。
课堂讨论题1
45钢常规淬火硬化工艺设计?缓慢 加热,获得奥氏体,再快速冷却。
仅使45钢表面硬化工艺设计?快速加热, 表面得到奥氏体,心部不变。再快速冷却。 表面得到马氏体。
设计思路:快速加热表面得到A, 心部原始组织然后快冷
基本方法:高能密度能源大于100w/cm2
结论:教材第六章二节、五节、六节、七节介绍的 十多种表面技术,均是同一原理。 差别:仅在于快速加热表面的方法不同 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要基础。
基本设计方法:利用原理、相图、 CCT曲线设计表面处理工艺
1.2 利用相变设计表面改性工艺中两个重要问题:
课堂小实验:相变强化表面,强化层用锯条代表, 淬 火+低温回火处理; 测定硬度与韧性
原因分析: 方法? 断口粗细实质反映马氏体粗细; 问题1:决定马氏体粗细因素?奥氏体晶粒的粗细
第2页,共 19页
冷却后期:表层不变形;心部 收缩受到表层抵制。 1)表面心部何种应力? 2)是否会形成残余应力保留 到室温?
热应力(写黑板与组织对比) 冷却初期 表层变型 心部变型 表面应力 心部应力 表层冷缩 基本不变 拉应力 压应力 冷却后期 基本不变 心部冷缩 压应力 拉应力
热应力形成残余应力特点: 1. 表面压应力、心部拉应力 2. 心部轴向拉应力最大 3. 内外温差越大,应力也越大
结:
热应力形成残余应力特点:表面压应力,心部拉应 力心部轴向拉应力最大。
组织应力形成残余应力特点:表面拉应力,心部压应 力,表面切向拉应力最大。 冷却初期产生的应力使零件料变形,一般不会形成残余应力 冷却后期的应力形成残余应力,或使零件断裂。
第4页,共 19页
第一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
1. 表面工程定义;珠光体、马氏体相变基本规律;基本组 织与性能特点; 2.利用相变原理设计表面工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控制非平衡组织细化的方法,残余 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应 力分布特点
1.3 设计表面工艺中残余应力分析(定性;粗略) 一.热应力 产生原因:因为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工件内外“热 胀冷缩” 不同 时产生的应力
圆柱样品不发生M相变 哪条曲线表面?心部? 表层冷速:先快后慢 心部冷速:先慢后快
热应力形成残余应力分析
冷却初期:表层收缩变形受到心部 抵制。 1)表面心部何种应力?表拉心压 2)是否会形成残余应力保留 到室温?会,表压心拉。
第一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 1. 表面工程定义;珠光体、马氏体相变基本规律;基本组 织与性能特点; 2.利用相变原理设计表面工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控制非平衡组织细化的方法,残余 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应 力分布特点
四川某企业为大朝山电站提供水轮机叶片. GE公司设计图;240小时13片叶片断裂. 首先分析 断口
ZG06Cr13Ni6Mo
第4页,共 19页
试验 分析
材料成分与金相组织分析;何种组织? 测定材料疲劳强度320MPa 材料的抗拉强度 790MPa 设计工作应力:140-200MPa
问题:组织合格仍破坏原因? 推测:外加应力过高?估计工作状态下的应力?.
作业:
1.仿照热应力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画圆柱型图说明 为什么组织应力造成残余应力的特点是:表面拉 应力,心部压应力? 2.下图是Fe-N平衡相图.对含N为8.75(at%) Fe-N合金,设计一个利用非平衡组织强化表面的 工艺。 [确定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快冷或慢冷)、加热 方式(快速或慢速)]
结论: M的粗细由A晶粒粗细决定.
问题2: 为何粗奥氏体晶粒淬火得到马氏体脆? 相变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切变共格,表面浮凸
结论:设计表面技术工艺时,需要分析 、控制 母相(奥氏体)晶粒度. 控制加热温度;有些表面加热技术 温度难于测定,必须设法控制 问题2?
第3页,共 19页
实例:水轮机叶片断裂问题
依据1.多个疲劳源
依据2:估算工作应力
第4页,共 19页
方法:根据疲劳断口粗略估算工作应力
疲劳断口:疲劳源、疲劳扩展区、瞬时断裂区;
哪种零件所受外加应力高?第二个外加应力高。
瞬时断裂区形成: 裂纹不断扩展,剩余面积减少, 外力除以剩余面积得到的应力,达到材料断裂强 度断裂.
第4页,共 19页
估算:工作应力约500 MPa;
表面与心部哪个区 域先转变M?表面。
表组织应力与热 应力状态恰好相反
组织应力 冷却开始 表层膨胀 基本不变 压应力 拉应力 冷却后期 基本不变 心部膨胀 拉应力 压应力
表层变化 心部变化 表面应力 心部应力
结论:组织应力形成的残余应力特点是表面拉应力,心 部压应力.是三维应力,表面切向拉应力最大.
叶片制造过程中约300MPa 残余应力
实测: 残余应力180MPa 还有共振应力.
重要观点: 成分、组织结构、残余应力共同作用决定材料性能许多 材料加工技术均存在残余应力(焊接、铸造、锻造)
结论:利用相变原理设计的表面改性工艺,必然产 生残余应力,影响性能关键因素,必须分析。
第4页,共 19页
问题:相变强化中残余应力 预测或者控制?
结论:1.利用相图分析是否会发生非平衡转变?会。在共析转变点处快速冷却。 2.采用与钢类似思路快速加热强化表面
讨论4(创新技术):表面贝氏体工艺设计
下贝氏体硬度与马氏体接 近;但韧性好、变形小
设计表面获得B的工艺?
A奥氏体变为B;快速加热表面得A, 再快速冷却至贝氏体温度区保温。 (在Ms以上等温)
第2题用相图
α相:铁成为体心立方结构,氮原子固溶在晶格内部 γ相:铁成为面心立方结构,氮原子固溶在晶格内部
第3题: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工件尺寸非常大,是否也会产生 热应力? 1)如果产生说明表面与心部应力特点(压应力?拉应力 ?)如果不产生说明理由。 2)如果产生应力,为什么生产中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对性 能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