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牌号的表示方法:(根据GB5612-85)各种铸铁代号,由表示该铸铁特征的汉语拼音字母的第一个大写正体字母组成。
当两种铸铁名称的代号字母相同时,可在该大写正体字母后加小写正体字母来区别。
同一名称铸铁,需要细分时,取其细分特点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正体字母,排列在后面。
铸铁名称,代号及牌号表示方法铸铁名称...............代号牌号..................表示方法实例灰铸铁....................HT.........................HT100蠕墨铸铁..................RuT........................RuT400球墨铸铁..................QT.........................QT400-17黑心可锻铸铁..............KHT........................KHT300-06白心可锻铸铁..............KBT........................KBT350-04珠光体可锻铸铁............KZT........................KZT450-06耐磨铸铁..................MT.........................MT Cu1PTi-150抗磨白口铸铁..............KmBT.......................KmBTMn5Mo2Cu抗磨球墨铸铁..............KmQT.......................KmQTMn6冷硬铸铁..................LT.........................LTCrMoR耐蚀铸铁..................ST.........................STSi15R耐蚀球墨铸铁..............SQT........................SQTAl15Si5耐热铸铁..................RT.........................RTCr2耐热球墨铸铁..............RQT........................RQTA16奥氏体铸铁................AT.........................----...牌号中代号后面的一组数字,表示抗拉强度值;有两组数字时,第一组表示抗拉强度值,第二组表示延伸率值。
两组数字中间用“一”隔开。
合金元素用国际元素符号表示,含量大于或等于1%时,用整数表示:小于1 %时一般不标注。
常规元素(C、Si、Mn、S、p)一般不标注,有特殊作用时,才标注其元素符号及含量。
....白口铸铁: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
....灰口铸铁;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灰口铸铁按基体组织不同,分为铁素体基灰口铸铁、珠光体--铁素体基灰口铸铁和珠光体基灰口铸铁三类。
由于灰口铸铁内存在片状石墨,而石墨是一种密度小,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和韧性趋于零的组分。
它的存在如同在钢的基体上存在大量小缺口,即减少承载面积,又增加裂纹源,所以灰口铸铁强度低、韧性差,不能进行压力加工。
为改善其性能,在浇注前在铁水中加入一下量的硅铁,硅钙等孕育剂,使珠光体基体细化,....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用碳、硅含量较低的铁碳合金铸成白口铸铁坯件,再经过长时间高温退火处理,使渗碳体分解出团絮状石墨而成,即可锻铁是一种经过石墨化处理的白口铸铁。
可锻铸铁按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不同分两类;一类是黑心可锻铸铁和珠光可锻铸铁。
黑心可锻铸铁组织主要是铁素体(F)基本+团絮状石墨;珠光体可锻铸铁组织主要是珠光体(P)基体+团絮状石墨。
另一类是白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组织决定于断面尺寸,小断面的以铁素体为基体,大断面的表面区域为铁素体、心部为珠光体和退火碳。
石墨变细小而均匀分布,经过这种孕育处理的铸铁。
称为孕育铸铁。
....球墨铸铁:在铁水(球墨生铁)浇注前加一定量的球化剂(常用的有硅铁、镁等)使铸铁中石墨球化。
由于碳(石墨)以球状存在于铸铁基体中,改善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大大提高。
并具有耐磨、减震、工艺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现已广泛替代可锻铸铁及部分铸钢、锻钢件、如曲轴、连杆、轧辊、汽车后桥等。
?35铸铁牌号:铸铁牌号碳素铸钢和合金铸钢牌号近似对照钢和耐热铸钢的牌号近似对照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球墨铸铁牌号球墨铸铁是指铁液经球化处理后,使石墨大部或全部呈球状形态的铸铁。
与灰铸铁比较,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有显着提高。
因为它的石石墨呈球状,对基体的切割作用最小,可有效地利用基体强度的70%~80%(灰铸铁-般只能利用基体强度的30%)。
球墨铸铁还可以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进一步提高强韧性、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蚀性等各项性能。
球墨铸铁自1947年问世以来,就获得铸造工作者的青睐,很快地投入了工业性生产。
而且,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产品或技术。
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产品是发动机的球墨铸铁曲轴,20世纪60年代是球墨铸铁铸管和铸态球墨铸铁,20世纪70年代是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厚大断面球墨铸铁和薄小断面(轻量化、近终型)球墨铸铁。
如今,球墨铸铁已在汽车、铸管、机床、矿山和核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2000年世界的球墨铸铁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o球墨铸铁的牌号是按力学性能指标划分的,国标GB/T 1348-1988《球墨铸铁件》中单铸试块球墨铸铁牌号,见表1。
表1 单铸试块球墨铸铁牌号牌号抗拉强度Rm(MPa)断后伸长率A(%)布氏硬度HBW主要金相组织QT400-1840018130~180铁素体QT400-1540015130~180铁素体QT450-1045010160~210铁素体QT500-75007170~230铁素体+珠光体QT600-36003190~270珠光体+铁素体QT700-27002225~305珠光体QT800-28002245~335珠光体或回火组织QT900-29002280~360贝氏体或回火组织球墨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球状、团状、开花、蠕虫、枝晶等几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球状。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球状石墨,低倍时,外形近似圆形;高倍时,为多边形,呈辐射状,结构清晰。
经深腐蚀的试样在SEM中观察,球墨表面不光滑,起伏不平,形成一个个泡状物。
经热氧腐蚀或离子轰击后的试样在SEM中观察,球墨呈年轮状纹理,且被辐射状条纹划分成多个扇形区域;经应力腐蚀(即向试样加载应力)后观察,呈现年轮状撕裂和辐射状开裂。
球墨是垂直(0001)面向各个方向生长的,从而形成很多个从核心向外辐射的角锥体(二维为扇形区域),(0001)面即呈年轮状排列。
在SEM中看到的年轮状及辐射状条纹(或裂纹),就是球墨晶体学特征的反映。
球墨铸铁一般为过共晶成分,因此球状石墨的长大,应包括两个阶段:①先共晶结晶阶段,球墨核心形成后,在铁液及贫碳富铁的奥氏体晕圈中长大。
②共晶结晶阶段,球墨周围形成奥氏体外壳,即球墨-奥氏体共晶团。
此时,球墨是在奥氏体壳包围下长大的。
虽然球墨在共晶阶段的长大速度比在液态阶段迟缓,但球墨的大部分是在共晶阶段长大的。
球墨铸铁的共晶团比灰铸铁的共晶团细小,其数量约为灰铸铁的50~200倍。
还应说明,球墨铸铁的共晶结晶是一种变态共晶,即球墨和奥氏体均可在单独、互不依存的情况下长大。
为了评价石墨球化的好坏,国标GB/T 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将球化等级分为6级,见表2。
这是根据观察视场内各种石墨的相对数量及球化率的高低划分的。
表2 球化分级球化级别球化率(%)说明1≥95石墨呈球状,少量团状,允许极少量团絮状290~< 95石墨大部分呈球状,余为团状和极少量团絮状380~< 90石墨大部分呈团状和球状,余为团絮状,允许有极少量蠕虫状47O~< 80石墨大部分呈团絮状和团状,余为球状和少量蠕虫状560~< 70石墨呈分散分布的蠕虫状和球状、团状、团絮状6不规定石暴呈聚集分布的蠕虫状和片状及球状、团状、团絮状石墨球的数量是衡量球墨铸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某些工厂在检验中,只注重球化率,忽视石墨球数,是不全面的。
理由是:①石墨球数增加,球径减小,球墨圆整度提高,分布也趋于均匀。
②用石墨球数来评价球墨铸铁的孕育效果,是一种有效、直观的方法。
③球墨铸铁中的球数基本上反应了共晶团数。
④在薄壁铸件中,铸态是否出现渗碳体,主要取决于石墨球数。
美国铸造师协会(AFS)把石墨球数分成7级,见表1-3-3。
由表可见,石墨球径和石墨球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好,而石墨大小和石墨球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则较差。
表3 球墨铸铁石墨球数与大小项目标准对应数值或级别石墨球数(个/mm2)AFS图谱2550100150200250300石墨大小(级)GB/T9441-1988566~777~87~88石墨球径mm(100×)AFS图谱8~123~62~42~31.5~31~2<1.5球化处理是球墨铸铁的关键工序。
大致来说,球化处理的历史经历了两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以纯镁和压入法为主: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稀土镁合金球化剂和冲入法为主,还相继采用了盖包法、型内法和密流法,20世纪80年代又采用了喂丝法工艺。
将纯镁与稀土镁球化剂比较:纯镁的球化能力强,球墨圆整,白口化倾向小,缺点是反应激烈,铁液沸腾,安全性差,还难以避免缩松、夹渣和皮下气孔等铸造缺陷;合金球化剂的稀土,有脱硫去气的作用,能减少缩松、夹渣等铸造缺陷,生产也较安全,但石墨的圆整度往往稍逊于纯镁处理的球墨铸铁,且白口化倾向较大。
孕育处理是球化处理后不可或缺的工序。
它能促入石墨化,增加石墨球数,提高石墨圆整度。
但加强孕育并不是一味提高孕育量和增加孕育次数。
孕育过量,反而会造成孕育缺陷,如缩松、缩孔和石墨漂浮等:孕育剂颗粒大,未曾熔化,残留于铸件内,会成为"硬点"。
孕育处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睹如孕育剂种类,孕育剂粒度、孕育剂数量、孕育方式、铁液温度和孕育位置等等,总之应使处于饱和孕育状态的铁液尽可能接近铁液凝固的瞬间,这样才能以最小的孕育重达到最大的孕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