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康复
7)睡觉时拆除弹力绷带,但仍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8)次日清晨重新做一次PRICE的处理。 9)若受伤严重,以上程序持续2~3天。
• 注意事项 • 1.休息与运动的平衡 • 2.炎症或疼痛↑,提示活动量过多 • 3.正在发炎的组织或肿胀组织不应牵拉或抗阻运 动
•
亚急性期
• 结构性与功能损害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1.早期48-72小时内,此期为炎症反应期,遵循PRICE原则。 2.中期伤后72小时至7天。此期为肉芽形成期,表现为局部淤 血、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治疗原则:冷疗→热疗,保护休息→适当运动 3.伤后7天以后。此期为组织愈合期,肿胀疼痛消失,但局部 僵硬活动无力。
治疗原则:在中期基础上,逐渐增加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软 组织的柔韧性、协调性训练。
•劳
• 在肌纤维,肌腱止端接合处,或肌腱内某 种程度的撕脱伤。 • 原因:
• 直接的撞击(挫伤) • 过度牵拉(急性劳损) • 重复的负荷(劳损) • 割伤
损
• 挫伤:
• 因直接撞击造成的淤血,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水肿 及发炎反应;
• 拉伤
• 指对软组织过度牵拉、用力及过度使用的情形;
• 其它
• 康复介入 • 1. 教导患者安全的自我锻炼技巧,预防再次受伤的方法, 教导安全的生物力学。 • 2.针对紧绷组织执行牵拉技巧: • 关节及特定韧带—关节松动术 • 韧带、肌腱和软组织粘连—深度按摩 • 肌肉—神经肌肉控制、被动牵拉、按摩、柔软度训练
• 3.运动进展: • 次大到最大阻力 • 阻力性向心、离心收缩、承重和非承重的特运动 • 单一平面到多平面的运动
软组织损伤治疗
云南省中医院
2018.11.1
定义
“软组织”一般指骨膜以外、皮肤以下的组织, 包括肌肉、软骨、韧带、椎间盘、肌腱、及腱 膜等。
组织损伤是指软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强力撞击、扭 转、牵拉、压迫,或者因为体质薄弱,劳累过度以及 风寒湿邪气的侵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
分类
1.按时间 急性损伤:病程在3个周以内,主要由暴力损伤所致,包 括扭伤、挫伤、牵拉伤、挥鞭样损伤。
• 腱鞘炎、肌腱炎、滑囊炎 • 劳损,重复性扭伤,如:网球肘
临床症状
1、功能障碍:组织或部位丧失正常的功能;
2、关节功能障碍:正常的关节内动作机制丧失: 3、挛缩:皮肤筋膜、肌肉或关节囊的适应性缩短, 造成该结构缺乏正常的活动度和柔软度; 4、粘连:因固定不动、创伤之后或手术并发症
• 5 、反射性肌肉防御性收缩:因疼痛刺激造成的 长期肌肉收缩 • 6 、内因性肌肉收缩:当肌肉持续收缩时,因局 部循环或代谢改变会造成肌肉收缩延长。病毒感 染、寒冷、过久的固定不动、情绪压力或肌肉的 直接创伤,都可能造成痉挛; • 7 、肌肉无力:化学性、神经性、肌肉损伤、制 动的结果
3.损伤后2周左右,淤肿大部分消退或转为黄褐色疼痛逐 渐消失,功能恢复或轻度障碍。
4.少数损伤较重者,恢复期较长,局部仍有肿胀或硬结, 隐隐作痛,肢体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5.X线检查排除受伤的骨折、脱位及骨骼病变病。
常见的软组织损伤
•扭 伤
• 通常涉及到韧带的损伤, • 由于力量超出纤维的弹性极限,部分或全部地将韧 带拉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或肌肉骨性附着 处的撕脱。
• 康复介入 • 1. 教导居家运动并鼓励病患执行与治疗剂量一致的功能 性活动。 • 2. 监测组织对运动进展的反应,若有疼痛或发炎加剧, 需降低运动强度病做相应处理。 • 3.疼痛限制范围内,有被动→辅助主动→主动。 • 4. 增加疤痕的活动性,若有关节活动受限,增加相应结 构结构的活动性。 • 5. 逐渐开始多角度的等长抗阻练习:闭链稳定练习(后 期才施加阻力)。 • 6. 执行渐进的强化肌力运动及稳定运动:并监测患部反 应;愈合组织恢复从事低强度功能性活动,但不加剧症 状。
•
慢性期
• 结构与功能性损害 • 1.软组织和/或关节挛缩及粘连会限制正常的关节 活动。 • 2.肌肉表现低下—无力、耐力下降及神经肌肉控 制不良。 • 3.减少患部的功能性使用。 • 4.预期活动中无法达正常的功能表现。
• 治疗计划 • 1.病患教育。 • 2.增加软组织、肌肉和/或关节活动性。 • 3.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肌力、耐力。 • 4.增加心肺耐力。 • 5.进展功能性活动。
• 运动或活动过度判断
• 1. 运动或活动造成的疼痛在四小时后并未减少,以及在 24小时后没有消失。 • 2. 运动或活动的疼痛提早出现,或在上次治疗中增加疼 痛。 • 3.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僵硬感且关节活动度减少。 • 4.愈合组织肿胀、发红及发热。 • 5.运动过程逐渐出现肌肉无力。 • 6.患部的功能性使用减少。
1.疼痛、肿胀、发热、 1.发炎减少 及发红 2.微血管生成,肉芽 2.功能丧失 组织,非常脆弱 3.关节活动范围前出 3.疼痛与组织阻力同 现疼痛 时出现 4.肌肉紧张 4.持续约10到17天2 4.若伤害解除,此阶 段持续约4-6天1
评定
1.VAS
2.肢体维度
3.关节活动度 4.肌力 5.感觉 6.伤口愈合情况
急性期处理
结构与功能性损害 1.发炎、疼痛、水肿、肌肉痉挛 2.动作受损 3.关节渗液(关节受伤) 4.减少使用相应部位
• 治疗计划 • 1.病患教育 • 2.控制疼痛、水肿、痉挛 • 3.维持软组织和关节完整性以及活动度 • 4.维持相应区域的完整性及功能
• 康复介入 • 1.告知病患预期的恢复时间,以及如何保护患部 同时维持适当功能活动。 • 2.PRICE原则。 • 3.避免造成患部张力的体位。 • 4.在疼痛限制范围内进行适当剂量主被动活动。 • 5.适当剂量的间歇性肌肉收缩和电刺激。
• 动作简单到复杂,强调模拟功能性活动 • 近端稳定控制下加强远端活动能力 • 安全的生物力学 • 低重复到高重复次数,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逐渐增加 速度和时间 • 4.以安全的活动来进展有氧运动。 • 5.持续使用支持性和/或辅助性设备直到关节活动度达到 功能性,并且关节内动作和支持性肌肉的肌力足够。持 续强化肌力运动与进阶训练活动,直到足以应付所需的 活动需求
严重程度的分类—1度(轻度)
•最小程度的结构损伤 •无异常活动 •很少或无肿胀 •局限性压痛 •少量淤血
•最少的功能散失 •较早返回训练 •必要的保护
严重程度的分类—2末端感觉改变 •中度的淤血和肿胀 •常伴发积血 •其它结构的撕脱
•复发的倾向 •保护,避免进一步损伤 •改变制动方式 •进一步的撕脱
严重程度的分类分类—3度(完全)
•结构成分丢失 •显著的异常活动 •明显的淤血 •血肿
•需要更长时间的保护 •考虑手术的需要 •常有永久的功能性不稳
康复治疗原则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1.及时止血,处理伤口,防止感染。
2.如有休克,首先治疗休克。
3.如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止血。
4.开放性伤口,除浅表的擦伤及小的刺伤外,应 尽早做初期外科处理(清创术)。
PRICE的顺序:
1)停止运动,保持不动。 2)了解受伤程度。 3)在患处敷上冰袋,感觉消失或15~20分钟后移开,休息30分钟。 4)用弹力绷带稍微用力包扎,24小时后拆除,根据病情做进一步 处理。 5)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6)根据损伤程度,每1~2小时用冰袋冷敷,直到患部疼痛缓解为止。
• 1.在允许的关节活动末端会出现疼痛 • 2.水肿(减少但未消失) • 3.软组织、肌肉和/或关节挛缩 • 4.因失用导致肌肉萎缩 • 5.功能降低
• 康复计划 • 1.病患教育 • 2.促进受伤组织愈合 • 3.恢复软组织、肌肉和关节活动度 • 4.建立患部和相应肌肉的神经肌肉控制,提高肌 力和肌耐力 • 5.维持相应区域的完整性和功能
• 临床表现
软组织受到刺激后,无论是来自机械性 损伤还是化学 性刺激,血管与细胞的反应是相似的,通常被分为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发炎反应
亚急性期:增生修复 慢性期:成熟与重 与愈合 塑 1.发炎消失 2.结蹄组织成熟, 胶原组织随压力排 列 3.疤痕重塑, 4.组织阻力后出疼 痛 5.视组织的不同及 受伤程度可持续6月 到一年3
• 注意事项: • 1.不该出现任何发炎迹象 • 2. 随运动强度的进展可能出现些许不适,但不应持续数 个小时。 • 3.不应出现进展过快或运动过大的迹象
谢谢
慢性损伤:病程超过3周,多由姿势性劳损、工作性劳损、 运动性劳损引发的继发损害。包括急性延误治疗变成慢性 损伤。 2.按皮肤或黏膜是否完整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损伤原因
• 外力作用
• 持续劳累性损伤
• 年龄因素
• 体质及解剖结构
• 其他:疾病、理化因素
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
1.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随意 活动受限。 2.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淤血、瘀斑,严重者可 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