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
本文
以李馨老师《秋天的雨》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方式。
该课
堂以智慧教室的形式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从教室环境、授课
设备、学生座位设置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与反思之处,在教学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
真正的教育信息技术化不在于设备的更新,而
在于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化深度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智慧教室;自主性
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即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何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成为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发展浪潮中的关键
战略地位。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而课堂教学是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其教育方法能否创新、能否落到实处将
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李馨老师的课身处智慧教室,运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是交互式白板技术。
这一信息技术主要以
电子白板为载体,以电子感应笔为主要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
出一些新的效用。
在李馨老师的课中,从所在的环境和电子白板的使用上都体现出信息技术
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一、环境上的智慧教室
从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来看,智慧教室更加环保,不会有粉尘滞留在空气中,从而对学生的
呼吸产生影响。
此外电子白板相比于黑板来说,其亮度大多可以适应于实时光线,也能最大
程度地减少阴雨天气对教室造成的影响。
但智慧教室依然需要保留一块传统白板,这块传统
的白板主要是呈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教学的稳步推进。
从学生布置的座位来看,智慧教室中的学生座位依然是传统的两人一组的排排坐,但事实上
学生的桌椅是可以独立移动的,这一座位排列并没有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无助于形成
学习共同体。
视频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次数较低。
因此,从环境上来说,这个教室虽然具备了智慧教室的设备和环境,但在这个视频中,从学
生的座位排列和电子白板的布置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个智慧教室的优势。
二、核心电子白板的使用
电子白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替代传统媒介,并增添一些传统媒介所没有的功能,
为教学增添趣味性和科学性,以此增加教学的张力,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节《秋天
的雨》中,李馨教师主要运用了电子课本的形式和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授课,在实际教学中
穿插了许多图片音频等辅助内容。
电子课本在电子白板上的投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书本的韵味,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电
子课本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书本上的插图和排版方式,便于教师和拿着纸质书本的学生进
行同步教学。
电子课本中包含有片段朗读这一外链,上课时能运用这一块给学生示范朗读,
给学生以美的启发,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片段朗读的准确性,这一资源对农村偏远地区
对普通话掌握不精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此外,在运用电子白板授课时,李馨老师还加入了圈点批注的方式,让学生直接上台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圈点批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师加入了许多图片和音频辅助教学。
教师在开头以诗歌配乐朗诵导入,并在最后以课文配乐视频结尾,在《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许许多多秋天的五彩缤纷的景物,真正是“有声有色”。
但其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中,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是缺失互动性的生成。
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仅仅参与了圈点批注这一个环节。
二是在课堂的辅助教学中,李馨老师仅仅用了音频和静态图片,即使最后的课文朗读,也是由静态图片滚动成的视频,缺失动态图片和视频展示,但是《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有“扇呀扇呀”,“吹呀吹呀”这样的词语,如果用动态的图片展示出来,或许效果会更好。
三、反思与启示
在李馨老师的这节课中,电子白板和语文教学的运用主要在于知识的呈现和辅助教学例如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展示,但从这堂课我们也能看出在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深度融合还有待发展。
在2017《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中,报告指出近期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真实学习体验、提升数字素养。
[2]该报告是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发表的,通过网上工作的方式发布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关键技术,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自身身处在洪流中,因此必然需要顺着这一潮流向前,甚至要向长期的发展看齐。
因此作为个体教师,学习多种在线学习环境和其他场合的数字化运用,并将这些能力运用到课程设计、专业发展乃至课程资源内容上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新兴的信息技术出现之时,如何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如何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都是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J].教育科学论
坛,2017,(第20期).
[2]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中文版)内容概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第18期).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作者简介】刘怡,1995年出生,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