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加入WTO 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中俄金融合作论坛第二次会议。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且有利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有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利用这个机会,我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主要谈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银行业开放的承诺;二是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达成的有关协议,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履行以下承诺:(一)对外资银行营业许可方面的承诺——1、扩大外资银行外汇业务范围正式加入时,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在客户对象方面的限制。
外资银行可以立即向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全面提供外汇服务,且不需要进行个案审批。
正式加入时,立即允许外资银行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外币兑换、同业拆借、外汇信用卡的发行、代理国外信用卡的发行等业务。
2、逐步扩大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根据承诺,我国加入WTO后,将从多方面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
第一,允许外资银行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票据贴现、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业务。
第二,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1)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天津、大连;(2)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3)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重庆;(4)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厦门;(5)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西安;(6)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第三,放宽对异地业务的限制。
允许在一个城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向其它开放人民币业务城市的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
(1)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2)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加入后5年内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
3、同城营业网点的审批问题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4、坚持审慎原则发放营业许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经营许可证坚持审慎原则,即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者说数量限制。
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
5、关于开放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加入时,即允许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开展业务,而且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没有限制。
这意味着在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可以立即经营对居民的人民币业务。
同时,外资银行在获准经营中国居民人民币业务后,也可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6、关于开放金融租赁业务加入时,经审批,即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与中资金融——租赁公司相同的条件,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银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飞跃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代表处。
1979年,批准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日本输出入银行北京代表处)。
第二阶段,批准设立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
1981年7月,批准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1990年9月,上海成为继经济特区以后率先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起,允许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地域进一步扩大到大连等7个沿海城市。
1999年1月,宣布取消外资银行来华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将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心城市。
第三阶段,允许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试点。
1996年12月和1998年8月,先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经济特区试点办理人民币业务;1999年7月,又将上海、深圳外资银行试点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范围扩大到所在地的临近省(区)。
第四阶段,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有关协议的承诺,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和外币业务的地域、客户和业务范围。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外资银行即可办理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个人的外汇——业务。
截止目前,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济南、福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办理人民币业务。
2003年12月1日,将允许外资金银行办理中国企业客户的人民币业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资银行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3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有营业机构191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7家,外资银行总资产466.22亿美元,贷款总额216.49亿美元;已批准84家外资银行机构从事人民币业务的试点,人民币资产已达681.38亿元,其中贷款435.12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积极走向国际金融市场。
到2003年6月份,中资银行在境外共设立分支机构(含办事处)93家,境外机构资产总额约1600亿美元。
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方针、步骤是正确的。
虽然外资银行总资产仅为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4%左右,外汇贷款为国内全部外汇贷款的15%左右,但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现代银行管理经验,中外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同业合作关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银行业多年来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飞跃。
(二)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引进外资,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截止2003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外汇贷款余额216.49亿美元,这些贷款的80%以上为境内贷款,70%以上的资金来源靠境外母行和国际金融市场拆借解决,外资银行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外资流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国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来投资,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也随之大大增加。
同时,随着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的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这将进一步改善吸引外商投资的金融服务环境。
此外,外资银行作为直接引资渠道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
二是有利于促进中资银行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外资银行大多是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和长期国际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跨国金融机构,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较强的业务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审慎的会计制度等。
外资金融机构的这些优势,对中资金融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促使中资金融企业采取切实措施,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竞争力。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在加强竞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更广泛的合作,为中资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外资银行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营销手段,对中资银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中资银行可以充分借鉴和学习外资银行成熟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
三是有利于中资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互惠原则,在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有利于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资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中资银行开拓海外业务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三)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银行业的严峻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督管理以及政府行使职能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1、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挑战一是业务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争夺优质客户的挑战。
统计表明,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外资银行竞争的加剧,中资商业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会流失,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竞争压力加大。
中资银行在业务上受到的挑战,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2002年,外资银行可经营中资企业和居民外币业务后,由于中资银行外汇头寸充足,所受影响较小;2004年,外资银行可以办理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将给中资银行带来较大压力,但由于中资银行人民币资金较多,应当可以承受这种挑战;到2006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后,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将实行同等待遇,中资商业银行将受到全面而严峻的挑战。
二是经营机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挑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因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加上人均资产少,盈利能力更低。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银行竞争加剧,存贷款利差会进一步缩小,利率逐步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最终将由市场竞争来决定,部分中资商业银行可能出现亏损。
另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一些产业、行业的经营状况会发生系统性变化,中资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在竞争力弱的行业会相应加大。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透明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行公开信息披露后,也对中资银行的资信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是争夺优秀管理人才的挑战。
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人事工资制度尚存在缺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分配差距比较小,对员工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外资金融机构报酬比较优厚,对国内金融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加上外资金融机构高级培训和比较透明的职业发展规划等优势,一些中资金融机构的优秀人才流到了外资金融机构。
人才的流失不仅会降低银行的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因此,人才竞争是比资金、客户竞争更为严重的竞争。
——2、对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挑战一是对银行业监管法规提出了挑战。
现行的的银行业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一,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是针对国内的情况制定的,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
第二,不少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在1993年整顿金融秩序后制定的,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规定的比较窄,中间业务很少,使商业银行经营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一些法律法规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有关银行开放的承诺尚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二是对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
目前,我国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监管的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和业务范围的扩大,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交易技术日趋复杂,金融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金融体系风险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这将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