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会读、会讲、会写、会用汉字的教学活动。
通过识字教学,形成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写作,促进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
所以,成功的识字教学对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至关重要。
在茫茫的字海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
单单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就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认识的字。
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生字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而平时少用的、少见的生字记忆起来可就困难多了。
从学生的反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令人担忧,尤其是那部分中下学生。
没有及时地巩固、没有及时的和生字见面,学过的生字犹如陌路人。
这时,我们就会抱怨学生不肯用功,不肯动脑。
其实,孩子也都有读好书的愿望,也爱学习,也想要好成绩。
社会、家长、老师都需要他们有好的分数,但他们不适应或不欢迎的是某些程式化的或是枯燥的教学方式。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不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探索的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呢?虽然人们想了许多办法,但还是不尽人意。
生本教育理论,引发了我新的思考。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在《教育走向生本》当中,郭思乐教授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我们的教学方
法得到儿童的接受,当他们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不会感到厌倦和疲劳,而且学习效率空前提高。
在生本教育当中,一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识字、认字,学生天天要学那么多的生字很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心理。
要把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动力,就要使儿童进入忘我的学习状态,让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爱玩,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们应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儿童在乐中学、玩中学;而且还要利用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儿童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当儿童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时,课堂便呈现“生机、活力、愉快、轻松、忘我、高效”的状态。
学生在心理上就没有沉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也教得轻松,这就是一条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路了。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和研究,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先学后教,设立“识字过关员”
每学一篇课文前,我都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生字卡片,要求学生利用课文,自己将生字卡片上的字认记。
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超越自己,甚至超越别人的争强好胜心里,在前一天自行学习生字的基础上,我在新课前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赛生字认读速度。
对于最先学会新课文或认读生字过关的同学,我会给他们颁发一个“小小过关员”的卡片带在胸前,让他戴着“识字过关员”证去考其他的同学,并在每周周末对于过关次数多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设立了这样的竞争和奖励后,学生的认字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为了争当“识字过关员”,在学习新课文前,想尽办法赶在其它同学
面前学习新一课的生字。
曾有不少家长跟我反映,他的孩子回家后,老是缠着他要学下一课的生字,争取明天回校当班里的“识字过关员”。
(2)教为“不教”,创设“生字过关”游戏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编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学生充满了好奇,便纷纷合作学习起来。
由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长还可以聘请其它组的小老师教其余的组员。
学生识字水平有差异,由快生辅导慢生,教师不用教任何一个字,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会了。
我们应该善于把教师的教交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教别人时,似乎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了。
(3)自主学习,思维求异创新
一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以小组之间为竞争单位,采取“研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的自主互动式学习方式来认读生字卡片,他们自己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生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还可以读课文,看生字表上的音节。
然后,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个资源,全面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这样才几节课下来,我就有了很大的发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有着惊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相互之间受启发,想出的识字方法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他们有的用顺口溜、有的用编故事、有的用动作、有的用字形联想,有的用熟字加减偏旁或
换偏旁,还有的用画图画来识记字形。
如:教学“跳、跑、蹲……捉、推、拍、提、扔……”等字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及归类能力。
在这样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4)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学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后,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读书阅报了。
因此,我鼓励他们开展课外阅读,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读背古诗、儿歌这样简单的阅读材料,还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可以拼拼音,问家长。
定期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样,既巩固了熟字、拼音,又学到了生字。
达到多学字、早阅读的目的。
而在阅读时体会到的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欲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此外,还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那就是每天用小黑板抄录一首短小有趣的儿歌供学生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巩固熟字,认识几个生字,同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善于利用学生作为教育资源,寻找和选择学生喜欢的角度作为核心,给他们想要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你就会觉得教学很轻松,很有趣,这就是生本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