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就业维权之道(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劳动争议的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落实策略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搜集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课上: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梳理-—学以致用.(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问题导入“只有停电才休息。
”某省总工会调研组日前到本省某市的一家非公企业走访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但厂区、车间还是灯火通明,工人还在加班。
工人反映,他们的月工资2000多元,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工资计件,我们不得不加班。
”有工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为了多赚点钱,我们愿意加班.”这是许多职工的意愿。
但调查组发现,职工的这种“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表现。
“我们也想有双休日,也想好好地融入城市,但我们是计件工资,一旦休息就影响收入。
”这种现象是否侵害了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有哪些权利需要维护?如何维护?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二框的内容。
方式二:情景导入某外资公司工程部工程师小赵与公司签订的是一年期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并未为其上“三险”。
于是小赵不满,时常迟到早退,并在合同期内私自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新的劳动合同。
如何对案例中双方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正确分析,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与就业维权有关的知识,也就是第二框内容.●教学地位分析本框是专题四的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由两目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就业,同时劳动者也要学会维权,所以第二框是第一框的延续,有利于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
①看教材58~60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①看教材60~62页“劳动者的维权路”,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劳动的权利与义务”,互动方式可以利用问题导思1、2、3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步骤4: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7: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6: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注③⇐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1(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5)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2.劳动者的义务(1)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2)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刘某在一家服装厂工作,2013年清明节期间,厂里安排加班,节后厂里没有安排休息。
原来说加班期间每天补贴60元,结果月底发工资厂家未兑现承诺。
刘某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提示】休息休假权、取得劳动报酬权.1(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但是和解协议不具有必须履行的法律效力。
(2)当事人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谅互让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书。
2.仲裁(1)含义: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人的身份居中进行调解和裁决的活动。
(2)仲裁条件: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和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都可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对一些争议数额较小、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仲裁裁决即为终局裁决,即“一裁终局”。
3.劳动争议诉讼(1)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红在一家棉纺织企业上班,2013年3月29日,因工伤与厂方达成和解协议,厂方一次性补偿她6万元。
(1)不管王红对该协议满意与否,她都必须遵守。
(×)(2)如果王红对该和解协议感到不满意,她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解决问题。
(√) (3)王红感觉不满意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和解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
(×)1。
教材P58探究问题【提示】本探究活动旨在通过三个小案例,引导学生归纳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对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形成一定的认识。
(1)第一个案例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报酬应当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而不应当用实物代替;第二个案例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
职工应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最长不得超过3小时,但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第三个案例中用人单位的做法是正确的,劳动者同样应履行一定的劳动义务。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2)劳动者主要享有以下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教材P61探究问题【提示】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帮助学生树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劳动权益的意识。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持两种相反的观点,通过辩论得出结论,教师做最后点评。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同时法律也在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农民工李明进城到一个建筑工地参加工作.工地老板按时发放工人工资,并且不断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期间还给工人交“两金"。
一天,李明因忘记戴安全帽,被班长按劳动合同规定罚款50元,李明为此非常生气.1。
材料中体现了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提示】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等。
2。
李明没有履行好哪些义务?【提示】没有履行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义务。
3.对李明罚款50元合理吗?为什么?【提示】合理。
(1)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2)李明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当然也不能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工地对李明罚款50元是合理、合法的。
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1)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休息、休假的权利;(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4)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5)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7)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8)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9)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2.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题组训练】1、订立“生死合同”侵犯了劳动者的()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
休息休假的权利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劳动者享有权利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辨析可知答案为D 项。
【答案】 D2。
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修正),职工应()①每日工作8小时②每周工作40小时③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④周六周日必须双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④不是其规定,应排除。
【答案】 A小赵经陕西一家民营企业试用三个月后,签订了为期三年三个月的劳动合同(含三个月试用期)。
从上班的那天起,公司每月要从小赵工资里扣20多元的保证金。
两年多后公司对其调整了岗位。
之后,小赵与公司因扣押保证金、未按时支付加班费和未办理社会保险等问题发生了劳动争议。
小赵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维护了小赵的合法权利。
随后,这个公司便作出决定,解除与小赵的劳动关系,并限定当日办理一切手续。
这一下,小赵纳闷了。
类似这样的遭遇,不只是小赵一个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