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思考题精简版

经济法思考题精简版

第一章1.经济法的定义2.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3.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4.经济法律事实5.自然人的三种民事行为能力第二章1.代理的定义2.代理的法律特征3.代理的种类4.滥用代理权的定义及种类5.无权代理的定义及表现6.代理中的三种连带责任第三章1.合伙企业的定义及种类2.入伙的定义3.退伙的种类4.合伙事务执行5.有限合伙企业的定义第四章1.个人独资企业的定义2.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第五章1.三资企业的定义及种类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投资比例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第六章1.公司的定义和法律特征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3.一人公司的定义4.股份公司的设立方式5.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6.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7.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区别第七章1.合同的定义及特征2.要约的定义及条件3.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4.承诺的定义及条件5.合同的形式6.霸王条款的定义7.无效合同的定义及种类8.可撤销合同的定义及种类9.效力待定合同的定义及种类10.双务合同抗辩权的定义及种类11.不安抗辩权的定义、行使前提及法律后果12.合同保全制度的含义及构成13.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14.合同的附随义务15.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16.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7.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8.合同终止的情形19.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20.不可抗力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第八章1.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法律特征2.专利的种类3.专利申请三原则及其含义4.专利的实质条件及其含义5.专利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6.《巴黎公约》的主要原则及含义7.商标的定义和种类8.商标权法律关系三要素及其含义9.商标注册原则及其含义10.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表现11.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及具体情形第九章1.物权的定义及特征2.物权的种类3.财产所有权的定义及四项权能第十章1.票据的定义及种类2.票据的法律特征3.支票、汇票、本票的定义第十一章1.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2.产品质量责任的定义及种类3.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4.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第十二章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2.假冒行为的四种表现3.回扣、折扣与佣金的区别4.商业秘密的定义及法律特征5.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的区别6.倾销的定义及其例外第十三章1.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定义2.消法的适用范围3.消费者的权利4.经营者的义务5.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6.三包规定7.新消法第18条第2款、第23条第3款、第25条、第38条、第55条8.消费者后悔权的规定9.消法中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比较第十四章1.经济仲裁的定义2.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3.经济诉讼的定义4.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一章1.经济法的定义:指调查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指特定经济关系为经济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经济权力和经济义务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A.主体: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力、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1)自然人:按照自然规律出生的人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a四个条件: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按性质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3)其他组织: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包括a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组织b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c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d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e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f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4)国家机关:主要为对从事经济业务的企业、其他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及授权的事业单位,如工商管理部门、交通部、铁道部等B.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1)物:指具有一定形态、能够为人们所控制并且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2)行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提供劳务和完成工作,以及经济管理行为3)智力成果:指人们脑力劳动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

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经济信息等C.内容: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力和承担的经济义务1)经济权利:权利主体有权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及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包括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请求权。

(❖)2)经济义务:指经济法主体依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约定而承担的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

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经济义务包括正确行使所有权的义务、经营责任、经济职责、经济债务和正确行使工业产权的义务。

4.经济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客观事实1)行为: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包括合法的行为(经济法律行为、经济司法行为和经济行政行为)和违法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2)事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包括自然事件(由于自然现象所引起的客观事实,如发生地震、水灾等)和社会事件(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难以预料的重大事变所形成的客观事实,如战争、社会动乱、武装冲突等)。

5.自然人的三种民事行为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力、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只具有一定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章1.代理的定义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而该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本人)的法律制度。

以他人名义从事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由他人代为从事法律行为并承受法律行为后果的人,称为被代理人,也称为本人;与代理人事实法律行为的人,称为第三人或相对第三人。

2.代理的法律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因此,如果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即使是为委托人的利益进行活动,该行为也不属于代理行为2)代理人代理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是在被代理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虽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因经验、技能或时间等限制而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以自己的技能为被代理人提供服务的。

代理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代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行为,故在事实行为中,如代人抄写资料则不存在代理的问题。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的依据是代理权,只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所进行的活动,才能体现被代理人的意志,并为代理人实现利益。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意定代理)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或者被指定的,或者被授权的代理权限内进行代理行为。

4)代理人独立为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在本质上是代理人有意志的行为,代理人在从事代理行为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更具具体情况独立进行意思表示,从而圆满完成应予代理的事项,但代理人独立进行代理行为应当受到代理权限范围的限制。

5)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代理制度的实质是被代理人利用代理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等为自己提供服务,从而为自己取得利益,故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受。

此处的法律后果既包括因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也包括因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3.代理的种类1)根据代理进行代理活动的方式分类a直接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本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本人的代理。

b间接代理: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间接归属于本人的代理。

2)根据代理权的人数分类a单独代理:指代理权仅属于一人的代理b共同代理:指代理权属于两人以上的代理。

在共同代理中,数代理人之间形成共同关系享有同等的代理权,故共同代理的代理人应共同形式代理权3)根据代理权产生依据分类a委托代理:指因本人的授权行为而发生的代理。

委托代理一般产生于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基础法律关系之上b法定代理:指有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直接规定的代理c指定代理:指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指定机关指定的代理4)根据代理权是由被代理人授予还是由代理人转托分类a本代理:指直接由本人授权或依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又称愿代理。

b再代理:也称复代理、转代理,指代理人在必要的情形下,将部分或全部代理事项转托他人而产生的代理。

4.滥用代理权的定义及种类A.定义: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限时,违背代理权的设立宗旨和代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B.种类:1)自己代理的禁止: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自己为相对人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双方代理的禁止: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3)禁止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代理:代理人在从事代理活动时应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在其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时,往往将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这违背了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信任,是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形式,档位法律所禁止。

5.无权代理的定义及表现1)定义: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2)表现:《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有下列三种情况a根本未经授权或者授权无效的代理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6.代理中的三种连带责任❖(一)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二)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三)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四)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第三章1.合伙企业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