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问题突破
3、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 Y1、 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 处Y2、Y3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取得相同的砾岩,且 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
甲处属于( C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如下图所示。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
问题突破
判断地质构造 方法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出 地质构造的类型。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的为背斜;中心部分 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为向斜
一.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 岩层老, 两翼岩层 较新 向斜 岩层一般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 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二.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 构造 未侵蚀 地貌 背斜
常形成山岭
褶皱 向斜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断层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 力,常被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不易被侵 蚀,常形成山 岭
地垒与地堑
地垒
地堑
二.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褶皱 地质
构造 未侵蚀 地貌 背斜
常形成山岭
向斜
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如何利用地质构造找水?为什么 如何利用地质构造找矿?为什么? 如何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矿建设?为什么?
分组完成
一.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从形态上
向斜 岩层一般 向下弯曲
断层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 断裂面有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
明显的相 对位移
图示
相对位移
问题突破
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 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问题突破
判断地质构造 方法1: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 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 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 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
问题突破
2.(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 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问题:说出景 观“太阳升” 的地质构造。
材料: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将这样形 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之为马鞍山。四川省第二高峰四姑娘山,主 峰海拔6250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鞍山。
问题:说出马鞍山的 地质构造。
问题聚焦:
核心问题
地质构造
分解问题:
1.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如何判断?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3.了解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
材料: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 将这样形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之为马鞍山。四川省第二 高峰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 的马鞍山。 问题:简述四姑娘山主峰 马鞍山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 压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 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 成两头翘,中间稍凹的山地 (马鞍山)。
知识要求:常见的地质构造 能力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中 的地质构造进行判读 学科素养: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资料: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十渡风景区的七渡村东侧,有 一个著名的景观—“太阳升”。在七渡河岸的悬崖壁上,岩层呈 清楚的半圆形隆起,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以同心状叠置,在垂直于 半圆方向上发生一系列裂隙,如发自圆心的辐射线,从七渡桥西 面隔河远望,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射着光芒,故称这一景观 为“太阳升”。

问题:说出景 观“太阳升” 的地貌并分析 成因。
资料: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十渡风景区的七渡村东侧,有 一个著名的景观—“太阳升”。在七渡河岸的悬崖壁上,岩层呈 清楚的半圆形隆起,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以同心状叠置,在垂直于 半圆方向上发生一系列裂隙,如发自圆心的辐射线,从七渡桥西 面隔河远望,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射着光芒,故称这一景观 为“太阳升”。
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如下图所示。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 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 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 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 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问题:说出景 观“太阳升” 的地貌并分析 成因。 地貌:山岭 成因:岩层受挤 压向上拱起形成 山地。
材料: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 将这样形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之为马鞍山。四川省第二 高峰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 的马鞍山。 问题:简述四姑娘山主峰 马鞍山的形成过程。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 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 力,常被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不易被侵 蚀,常形成山 岭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有泉、湖泊
岩层受力断裂 并沿断裂面有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明显的相对位

图示
资料: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十渡风景区的七渡村东侧,有 一个著名的景观—“太阳升”。在七渡河岸的悬崖壁上,岩层呈 清楚的半圆形隆起,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以同心状叠置,在垂直于 半圆方向上发生一系列裂隙,如发自圆心的辐射线,从七渡桥西 面隔河远望,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射着光芒,故称这一景观 为“太阳升”。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命题探究
1.命题规律:本考点为高考常考点,多以选择题 形式 考查,以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或地质地貌图 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形成的地貌及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全国卷考查较少,各省试题多有考查 2.备考指南:对比背斜和向斜在形态、岩层新老 关系及地貌上的差别,结合示意图判断断层形成的 地貌,结合示意图并联系实际掌握研究地质构造的 实践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