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代会学代会代表风采:梦想不会来不
学院团代会学代会代表风采:梦想不会来不及
——记音乐学院Z1同学
他,曾历经风雨而梦想不改;他,曾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他,曾因错失三年的青春时光,更懂得梦想的可贵。
他就是校第一次团代会代表——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表演班的Z1同学。
缘起梦想,追逐路上百转千回
Z1出生于宿州市泗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里三个兄弟中排第二。
父母都是农民,收入不多,三个兄弟的学费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
懂事的Z1不忍心看到父母这么辛苦供他们上学,在初中毕业那年,十五岁的他不顾父母亲友的劝阻,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步入社会他才发现社会很现实,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理想的工作总是遥不可及。
半年的时间里他想了很多,最后决定去学一门技术。
年后,他到了江苏张家港一个小型的机械加工厂,做起了一名普通技工,一干就是两年。
Z1曾经以为这就是他以后的路:在这个小厂里一直待下去,升职加薪,甚至在江苏常住了。
直到2008年夏天接到哥哥的电话,哥哥考上大学了,想让Z1回家庆祝。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他躺在床上突然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他不知道每天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他想要的,他不知道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否就应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但他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也许真的就会庸庸过完这一生。
经过了反复思考,他突然想通了:要回家继续上学!怀着忐忑的心理,他打了电话回家,妈妈的一句“想上学就上,我和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着你”让他安了心。
第二天,在老板不舍的目光下,他结了工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结束了三年的打工生活。
携手梦想,勇敢途中水击三千
进入高中后,Z1非常珍惜迟到三年的高中生活,辍学三年让他更加努力去学习知识,因为他相信只要有梦想就有方向,不管有多晚,总是会成功的。
后来因为喜欢音乐,他选择了音乐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在2011年9月考上了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开始了他全新的追梦旅途。
在大学里,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保持高中时的冲劲。
他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在学习上,他认真踏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2011—2012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排名全班第二,2012—2013学年更进一步排名第一并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各类荣誉证书。
他在2011年担任院学生会文艺部干事,2012年竞选进入院学生会主席团担任主席。
在思想上,他积极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12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生活上,他还在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赚取学杂费,大学期间的费用都是通过贷款和他自己打工挣来的。
虽然很累,但他觉得这是为了梦想,一切都值得。
在宿舍里,他是寝室长,总是像哥哥般关心照顾室友,帮忙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收获梦想,葳蕤青春璀璨绽放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他一直努力在实践着。
上大学后,Z1就一直在思考往后的路如何走。
他们把奖学金、助学金存着,生活费精打细算,总是一点一点省下来,希望能攒够开琴行的启动资金,实现自己自主创业的梦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创业打好基础,学校也积极为他提供机会,提供更好的锻炼。
2012年暑假期间在音乐学院领导安排下,他参与淮南市凤台县花鼓与推剧社会调研课题研究,获得老师和地方文化管理者一致好评。
2013年暑假,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回到家乡泗县开办了“行知学堂”,教授村里留守儿童们音乐基础知识,获得家乡村民、干部及学院领导的好评。
大二下学期,偶然得知,天时商埠有门面想转,Z1动了心。
在亲人,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与同学共同开办了雅乐琴行。
进行音乐教学和乐器销售,合肥晚报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也给予他自主创业很大支持,批准了他申报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
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虽然他们只占了小小的一隅,但是,这是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相信以此为平台,他的梦想之路会越走越远。
这就是Z1,一个真实地存在我们身边的好榜样,一个无悔的追梦者。
在时光的历练中,他褪去了青涩与浮华,多了一份沉稳与成熟。
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他用行动践行梦想,书写了人生的新篇章。
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切努力都会有回报,只是早晚的事。
也许,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来不及”三个字,辍学打工的三年并没有磨去他对梦想的执着,反而让他更沉稳、更自信、更坚定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只要有梦什么时候都可以去追,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梦想。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最终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这比一切励志剧都更真实、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