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媒体行业公关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媒体行业公关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媒体行业公关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媒体行业公关现状与问题分析
媒体常常作为其他公关主体的外部公众对象出现,同时又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渠道。

但是,作为一个个独立或半独立的组织,媒体也有自己的公共关系需求,随着传播渠道霸权时代的终结,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需求也愈来愈迫切,中国媒体行业的公关活动已经悄悄萌动。

中国媒体行业公关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媒体已经有了作为公关主体的意识,一些针对外部公众的公共关系行为可圈可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媒体形象广告屡见不鲜,新兴媒体纷纷通过展示形象粉墨登场。

此类公关广告大多以其他媒体为载体,作为载体的媒体可能是同一个报业集团内的其他报纸,也可能是非同类媒体。

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在《南方周末》上做的公关广告的主人公永远是西装革履的男性白领,也即该报的典型读者,同时代表了该报追求成功、追求财富、关心政治经济的中产阶级媒体形象。

《新京报》的户外公关广告永远是那句曾引起争议的话——“负责报道一切”,它不但传达
然趋势。

再次,大型的公共关系策划比较罕见,公关活动缺乏创造性,没有新鲜感。

香港凤凰卫视比较善于策划大型的公关活动,比如邀请余秋雨参加的那次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不仅为凤凰卫视提供了丰富好看的独家报道内容,还借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为自己做了一次很好的形象公关。

大陆的媒体在这方面则乏善可陈,公共关系活动规模都比较小,且难以走出传统的套路,尽管有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屈指可数。

央视的“感动中国——CCTV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尝试,让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在电视机前落泪,树立了央视的一个品牌,遗憾的是,该活动仍显得稳健有余、活泼不足,主旋律过浓,不够贴近百姓生活。

以上是笔者对于中国媒体行业公关现状与问题的粗浅分析,管窥全豹,难免有所疏漏。

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媒体行业已经不再把自己单纯地看作宣传工具或传播渠道,相反,开始扮演公共关系主体的角色,有意识地处理与己相
关的各种复杂关系,公关活动也逐渐从粗放、简单变得更巧妙、有意义,种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不断地改变和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