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
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
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
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们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
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
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
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二)讲授新课:
“两弹一星”
1、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
“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1964年10月16日,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
时间:
国名时间
美国 7年零4个月
前苏联4年
英国 4年零7个月
中国 2年零8个月
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其研制
速度世界第一。

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3、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
表总结发言)(明确)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
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的研制,
只是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成功,要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还要空间技术的支持。

1970年“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
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
名航天员成功出舱。

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过渡: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而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籼性杂交水稻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
的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
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
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把杂交
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主席亲自为他颁奖。

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从我国国防、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来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
学家的纷纷回国;(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
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一项项科技成果无不令我们欢呼雀跃,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应不断的创新、发展。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预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七、板书设计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第一颗可用于实战的导弹试飞成功
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神州系列飞船
二、籼性杂交水稻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水稻特点:亩产量很高,被誉为“东方魔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