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政治=150分经验谈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这里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并无任何炫耀之意。
文章有点长,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觉得太长可以忽略,只是希望能对即将考研的你们有所帮助。
因为一年前我在此论坛收获不少,刚开始复习的几个月,每天晚上回来就上论坛,希望从中得到牛人的相助,或者是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分享,所以今天我才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拙见。
我只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学生,大学学的是工科(化学),却在毕业后工作诸多不顺,才辞工考研,而且是跨到文科专业,英语没过六级,工科类的学生学文科大多混过去,所以政治的基础也不扎实,也就是说一切几乎从零开始。
这两科能考150分(英语72,政治78)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本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保130冲140。
“取法乎上,方得其中”,目标还是得定高点,有压力才有动力,才会使出浑身之劲,竭尽全力而不仅是尽力而为。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他当初考研也是考了150),他虽然没给我进行过指导,但送了我一句话:打好基本功,别想走捷径!而总的来说,也就是少做题,多看书。
可能也是因为在这方面我花的功夫多,基本功尚算扎实,考研成绩才会有惊喜。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门课的复习过程。
因为跨专业考,专业课没什么基础,我也知道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半年时间根本无法与别人比一高下,而我不用考数学,所以我将时间分配了一下:上午英语,下午政治,晚上专业课,也就是把精力最好都放在英语政治上了。
毕竟大家的专业课与考的学校大多不同,况且专业课我也考得不好,我只谈英语与政治。
英语
这对大多考生来说是重头戏,也是最难啃的一块大骨头,而单词关又是其中最硬的一块。
所以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单词上,每天坚持背单词,无论用什么方法,把单词书背下来,后来因为时间急,我是早上五点多就起来背将近一个钟的,让自己能把文章看懂,这是前提。
到现在我依然在背,因为丢下很容易,要捡起来就难了!考试时我也能把阅读理解与新题型的文章都看懂,总算没白费心机。
很多人都觉得记不住,这是正常的,我记忆力也不好,背了好几个月才慢慢熟悉,如果到考试时真正记住的单词只有70%到80%也是可以应付了,但复习时必须要逼自己完全记住,尽管事实是不可能。
对于做题方面就看各人了,我也是参考了以前一些师兄姐的做法,研究真题。
首先是把文章弄懂,不懂的单词和长难句都要过关,把文章每天熟读,当作早读,然后再去看选项的设置,至于为何要出这些题,设置的陷阱是什么,这个一开始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辅导书,如张剑的黄皮书,我就用这本,看完之后有了一点感觉,到第二遍研究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看了,重新做一遍,多想想为什么出这道题,是否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有关。
可以说,这是比较难的一点,我当初是搞到第五遍的时候才慢慢有所感,结果用信纸写了一本厚厚的东西,是自己对每个题的命题思路的分析。
确实,这步不能急,慢慢来,多遍研究之后就会有所感,尽管现在困惑也是正常的,因为还没研究得透彻。
当然有时间把真题翻译而且是笔译出来最好,这样也不用花什么时间搞翻译题了,我就仅是在脑海中把它翻译出来,没有动手写,时间确实很急。
对于新题型,我感觉还是得看懂文章,看懂了,基本上做起来就顺很多。
还有一些技巧,如上下文的连接是否有提示词,这方面大多辅导书都有介绍,这里不多说。
对于大作文,当然是靠积累了,背范文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能否把这么多范文牢牢记住呢,这又有没有必要呢?所以我是把范文背了几十篇过后就把每一类(如环境,教育,科技等)的文章中的经典句子疏理下来,每一类背五六个句子,可以套用。
对于模板,当然要自己整理了,可以参考辅导书,但不要套用,积极和消极类的文章各准备一个模板基本就可以了。
而小作文就只能靠背模板了,毕竟有些是固定
格式,把每一种书信(不管考不考)和一些通知、备忘录等背下模板可以套用,写作文时将省下很多时间。
完型填空我是基本放弃了,做题时也是把它放在最后,因为我是努力过后发现没任何进步,而且英语时间是比较急,所以只好半放弃,至于怎么复习这一块,我不敢在此多言,期待有经验的人分享。
我没有做过什么阅读理解几百篇的书,只是做真题,但我是搞通了二十年真题(1991到2010),一直到十一月份,就开始做模拟题,也弄懂每一篇文章,做了二十套左右就去考试了,但做模拟题的时候是全真模拟。
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一做就是三个钟,所以当我做了二十套过后,相当于考了二十次了,到了考场,虽然紧张,但做题的次序与节奏已经完全定下来了,每一个题型要花多少时间也是心中有数,这只能是靠平时的训练所得。
另外要提醒一点就是,考试要拆试卷袋和填写答题卡,这可能会花五分钟左右,所以平时训练最好是两小时五十分,剩十分钟来做这些工夫,因为英语的时间真的很紧,时间的分配很重要。
当然,做模拟题的时候,无论错了多也好少也好,惊喜也好,打击也好,都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去操场发泄一下,但千万不能泄气!
政治
政治就不太好说了,因人而异,我有个考上北大的师弟,他说政治没怎么复习,十月份后才开始看,结果也能考了七十来分。
所以必须得对自己的情况了解,如果你的记忆力与理解力都不错,那么花少点时间也是可以的,反正我是从一开始就准备政治了。
对于政治,我还是坚持看书,基本不做题,只是研究了序列二的马哲,有点难,像其他部分也做了,但感觉作用不大,题太多,而且有点偏,做完一遍就没看过了。
但对基本原理我是背得很熟,先把大纲解析看了两三遍,然后就开始整理一些需要背的东西,这可以参考网上很多的考前必背什么的,都是比较概括性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但光背这些可能不够,对于选择题还是会丢分,所以要结合大纲解析把一些相关内容补充上去,然后整理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必背部分,一直到考试,每天坚持背。
单选题必须保证不丢分,因为很多都是很简单的识记部分,多选题多拿分,对于马哲的疏理网上应该也有不少,什么“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能够有个宏观的认识与把握。
最后就是做一下肖秀荣四套题和序列四,但我只是做选择题,大题我就看题,然后把想到的观点写一下,再对照一下答案,看自己有没有踩中点,没有背过题。
这与大多数考生说背这几套题不同,因为我感觉是基本原理通了,书本熟了,没必要背题,题会变,没人能百分百押中,只是押中知识点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的原理是没变的,所以我会背书本目录,把每一个部分的大小目录都背下来,这个很有用,这样基本整本书就背下来了,至少你知道这本大纲解析都讲了什么,方便考试时去联想各个观点然后套用,只要踩中点就得分了。
至于启航考前才出的“二十天二十题”,我的重点还是放在基本知识点上,这些我都有看,也背过,但不是作为重点,如果想依靠这些来应付考试,个人觉得有点冒险。
大题的答题技巧也有很多版本,网上一搜就有了,可以参考一下。
时事也不好说,实在话,背了不少,有点难中,但还是买一本看看,能中两道选择题也不错嘛,毕竟总共也四道时事选择题。
至于要不要进行实战模拟,这也看个人了,我本人就没有实战,一般来说,政治的时间还算充足,如果有时间模拟一下也好。
总的来说,就是要把大纲解析弄透,再看其他,而里面举的例子和领导人说的话,还有马克思、恩格思的名言之类的也看看是涉及到哪个知识点,有些是作为选择题来考的,而题就不用多做,做题也是为了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印象,而不能作为重点。
还有,想说一下自己用的辅导书和辅导班的事,我当初也在犹豫究竟要买什么辅导书,结果是参考了论坛上一个师兄所介绍的书,后来想想,其实用哪些书都不太重要,那些书应该都差不多的。
我用的书不是很多,现列上:
英语:俞敏洪的词汇,张剑的黄皮书,《写作160篇》,张剑和朱泰祺的模拟题,王若平的《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另外还打印了一些往年的模拟题和论坛上一些资料
政治:大纲解析,序列二,肖秀荣的时事,序列四,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还买了一本《真题解析》,这个太多版本了,应该每种都差不多,当时用张剑锋的,很厚,没看完,建议重点看历年的大题的答题思路。
对于辅导班,本人是没有报过任何一个,我有同学报过,给我的感觉就是自己认真看书的话就没多大用,他们也是混口饭吃的。
像政治,每次给你压缩内容,这在自己看的时候,慢慢整理就完全可以做到了,所谓的重点,是很难猜中的。
而英语,譬如说作文,实在话,有些辅导班的作文模板比自己写的都差多了,只是方便那些不想花这些时间去整理的学生应急而已。
所以,如果是为了心理平衡报一下,或者其他原因,要报或者不要报,自己选择,总之适合自己就是最好,没有对与错。
以上是我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一些所谓的经验,不知能否对大家有点帮助,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如果觉得适合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考研有很多牛人,不用怎么复习就能考高分,我也见过,我们班以前就有,人家脑子确实好用,羡慕不来。
自己只得笨鸟先飞,凡事都勤奋点,毕竟大多数考研学子比的还是毅力,而不是智力。
每天高强度的学习是痛苦的,是孤独的。
考研也必定会遭遇到无数的打击与挫折,但不能气馁,必须得坚持、坚持、坚持!当初,我为自己写下两句话,到现在还一直贴在窗上:清心寡欲,持之以恒。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来看我的帖。
不管结果怎样,“凡事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祝愿每一位看过此文章的同学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