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考试内容

理论考试内容

音乐理论考试内容
一、音乐体裁与形式:
1、大合唱:合唱要注意音色、速度、节奏和表情的统一。

各个声部要把音唱准,达到声音的和谐。

各声部在音量上要达到均衡。

演唱时要聆听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歌声,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

2、组曲:组曲时由几首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可分为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两大类:古组曲流行于17、18世纪,有各种舞曲组成。

例如巴赫的《英国组曲》。

近代组曲是近百年兴起的,其特点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

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比捷的《卡门组曲》、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李焕之的《春节》、吴祖强和杜鸣心合作的《鱼美人组曲》等。

3、歌剧: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

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

歌剧的结构原则和戏剧相似,常按情节发展的时间、地点来划分幕、场或景。

歌剧的声乐部分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曲、合唱曲等组成,器乐方面多为管弦乐曲,。

中国歌剧产生于20世纪前半叶,以黎锦辉所作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1928)和聂耳所作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1934)为先导。

4、舞剧音乐: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舞剧一般不包含歌唱和说白。

舞剧音乐通常包括需求、各种舞曲、场景音乐、幕间曲等。

西方国家称舞剧为芭蕾(Ballet)。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
强的独立性。

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到了五六十年代,大型古典舞剧《宝莲灯》(张肖虎曲)、《小刀会》(商易曲) 195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曲),至“文革”前,著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曲)、《白毛女》新时期以来舞剧音乐创作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二、音乐风格与流派:汉族音乐通常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
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种类型。

三、民歌包括 1、山歌2、小调3、劳动号子。

(一)、山歌的种类:1、放牧山歌2、田秧山歌3、一般山歌
A信天游《兰花花》陕北B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有的地区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矮腔
(二)、小调的种类:1、《摇篮曲》东北民歌;《茉莉花》江苏绥德;《凤阳花鼓》安徽凤阳。

(三)、少数民族民歌:《牧歌》蒙古族、《阿拉木汗》维吾尔族、《美丽的姑娘》哈萨克族《阿玛勒火》西藏拉萨(囊玛)《杵歌》高山族
二、说唱音乐:说唱音乐的类别:
(一)、京韵大鼓主要流派有:刘派、白派、骆派。

1、刘派—刘宝全—《丑末寅初》
2、白派—白云鹤—《黛玉归天》
3、骆派—骆玉笙(女)
(二)、弹词类1、四川清音,可分为大调小调。

三、琴书类有四川扬琴
三、戏曲音乐:戏曲艺术特点是:1、综合性、2、戏曲性3、时空性4、手法上的程式性。

皮黄腔《搜狐救狐》四大名角1、梅兰芳2、程砚秋3、尚小云4、荀慧生
其他地方剧种《楼台会》越剧《刘巧儿》评剧《对花》黄梅戏《刘海砍樵》湖南花鼓戏。

戏曲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部分A、念白B、唱腔。

乐器部分A文场管弦乐B、武场-打击乐
四、民族乐器独奏乐曲:一、吹管乐器《百鸟朝凤》唢呐《凤凰展翅》笙;二、拉弦乐器《二泉映月》二胡;三、弹弦乐器1、抱握弹奏类2、平置弹奏类3、打击乐器;四、古琴代表作《高山》《流水》《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关山月》《阳关三叠》《渔舟唱晚》五、琵琶:文曲:《夕阳箫鼓》《塞山曲》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传统乐种1、丝竹合奏:主要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男音,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

A、江南丝竹《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B、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步步高》2、苏南吹打《将军令》
歌唱知识和基本技能:(1)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每一个人丛童声过度到成人声音都要经过变声期。

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至15岁左右。

变声期间可能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音高不易控制等现象。

变声期间要注
意保护嗓子、不要大声喊叫或大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唱或者压着嗓子歌唱,避免嗓子过度疲劳。

这时采用轻声歌唱的方法。

(2)歌唱的呼吸。

正确歌唱的基本要领:正确的姿势。

呼吸的方法、发声和共鸣。

歌唱呼吸的基本要领: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

小腹收缩,腹部和腰部均有扩张感觉。

呼气时,腹腔、胸腔及两肋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气流从口腔呼出。

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法。

四、音乐家: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中国音乐家。

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另外由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黄自: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字今吾。

江苏长沙人。

1916—1929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1929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 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

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

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

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

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

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

9岁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登台演出。

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等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表演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人中国京剧院院长。

梅兰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戏剧体系被称为世界三大著名戏剧体系之一。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
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代表作品有歌剧《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

歌剧《欧利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钢琴曲《邀舞》等。

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

在歌剧创作上有重要贡献。

其代表作有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

1853年,着手写作歌剧《茶花女》,仅用四周时间完成。

同年,首演于威尼斯。

此外,他还创作了合唱、室内乐等大量作品。

比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

不满十岁进巴黎与纽约院学习作曲,19岁获“罗马大奖”。

其代表作品有:歌剧《卡门》,《C大调交响曲》、《阿莱城顾念组曲》《卡门》被世人公认为不朽之作。

比捷的创作还包括了管弦乐曲、钢琴曲等。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4岁开始弹钢琴,10岁到彼得堡上学。

后来一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创作。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等。

他一生创作了10部歌剧、6部交响曲、3部舞剧、4首交响组曲、12首大型的交响管弦乐作品、3首钢琴协作区、1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重奏曲等。

相关主题